電子報 简体版
 
敬道興佛的宋太宗(圖)
 
2017年10月15日發表
 
宋太宗延續了宋太祖趙匡胤敬道興佛的做法,有的方面還超過了太祖。

【人民報消息】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絕大多數都是同時敬重佛、道二教的,宋代第二位君主宋太宗就是其中的一位。宋太宗趙光義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宗。 宋太宗延續了宋太祖趙匡胤敬道興佛的做法,有的方面還超過了太祖。對道教,他不僅注重扶植道教,還禮遇隱逸的道士,例如他給華山道士陳摶賜號爲「希夷先生」,大加尊崇,搜尋遺失的道教經書,並大力建設宮觀,使遭受唐末五代戰火破壞的道教有所恢復。 對佛教,宋太宗更是大力宣揚。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剃度僧尼17萬餘人,整個在位期間大建佛寺。從他即位當年就經常遣內侍至五臺山焚香敬佛,同時勘察情況,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起,內廷使臣張廷訓奉旨開始與僧人籌劃重修五臺山十寺。五臺山上的真容、華嚴、壽寧、興國、竹林、金閣、法華、祕密、靈境、大賢這十所佛寺就是當時奉旨修建的,並鑄造金銅文殊像,安置於真容院;同年,還詔令峨眉山白水寺高僧茂真重建集雲、臥雲、歸雲、黑水、白水諸寺,又鑄造普賢菩薩銅像一尊,銅像通高7.85米,重達62噸,頭戴雙層金冠,雕飾精巧,供奉於白水寺,也就是現在的萬年寺。 宋太宗關注最多的佛寺應該是啓聖禪院。啓聖禪院始建於太平興國五年,座落於太宗出生原址,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建造完成。根據《太宗實錄》,此寺廟所費巨數千萬,計殿宇凡九百餘間,皆以琉璃瓦覆之。先是平定江南得旃檀瑞像並寶誌和尚真身,遷入該寺,此寺成爲太宗及後來北宋皇帝敬佛之處,屢經擴充。 據日本《參天臺五臺山記》記載,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日本僧人成尋來宋求法,入寺巡禮,已見大佛殿,丈六彌勒爲中尊,左右彌陀,千百億釋迦,莊嚴甚妙,盧舍那大殿、東大殿、西大殿,藏金字一切經,莊嚴不可思議,泗州大師堂,內十一間殿,佛牙堂內有七寶塔,高八尺許,塔內有純金樓閣。 開寶寺靈感塔則是宋太宗關注最多的佛塔,所付出的時間及金錢更爲可觀。此塔於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動工,歷經八年而成。有當時第一流的木工喻浩負責全部工程,內廷供應的費用以億萬計。此塔八角十三層,高達三百六十尺。 據《汴京遺蹟志》記載當時人說「其土木之宏壯,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傳入中國未之有也。」太宗建此塔目的就是爲存放不久前吳越所獻的杭州阿育王佛舍利塔。塔成之日,宋太宗肩輿微行,親自手奉舍利佛塔,安放於靈感塔下之「天宮」,當時開封士庶聞訊圍觀。 據《佛祖統紀》記載,當時衆人皆見到「白光起小塔一角,大塔放光,洞時天地。土庶焚香獻供者盈路。」這小塔就是宋太宗親手捧着的佛舍利塔,而大塔就是靈感塔,二塔間互相放光的佛法神蹟顯現,使當時的人們更加虔誠的信佛,這也是宋太宗率領當時北宋一朝民衆敬佛的誠心所致。 宋太宗本人手捧佛舍利塔,感受了這一神蹟,激動不已的對身邊近臣說「我宿世曾親佛座,但未通宿命耳」。宋太宗親口告訴近臣自己前世爲佛弟子,只是今生沒有宿命通罷了,這應該是在佛舍利的能量場中讓他感知自己的前世是僧人。 另外,泗州僧伽大師塔寺的整修也是宋太宗的一大敬佛之舉。對傳說爲觀音化身的唐朝國師,僧伽大師的敬奉在五代及宋朝流行極廣。當時天下凡造精廬必立伽真象,榜曰:「大聖僧伽和尚」。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開始,宋太宗屢遣高品內侍入泗州處理修塔及建寺事,一面重蓋其塔,增至十三層,並賜佛舍利藏於塔下;一面擴建其寺。 整個太宗一朝,各地方佛寺都以各種不同的名義建造或修繕,佛法大興。而且宋太宗還極重視佛經的翻譯,他創建譯經院,開始進行佛典的翻譯計劃:蒐集梵文佛經,辨認僞經加以剔除,聚合譯經專家,訓練譯經人才,至雕版印經等等。 宋太宗即位後,繼續太祖時與西域之交往,鼓勵中亞衆國及天竺(印度),派遣使節僧侶來宋,並號召宋太祖時派赴西域的一百七十五人僧團,充爲嚮導,帶領西域人士入宋朝覲。同時由於太宗常去佛寺,公開認可並讚頌佛教信仰,使其崇佛之名遠傳異域。 從宋太宗即位的第二年開始(公元977年),西域使節、僧侶與西遊的宋僧,就聯袂來歸,幾乎年年不斷,歷數十年,至太宗去世而仍未止。他們帶來梵文佛典、佛舍利、貝葉佛經等物,有助於佛經翻譯及佛教的普及。其間日本及高麗使節及僧侶也渡海來朝,將此時大宋的中華文化帶回國內。 至太平興國五年,太宗已獲得西域所貢獻的許多梵文佛經,而且西域來的三個梵僧天息災、施護、法天都會漢語。太宗覺得有必要將所得梵經翻譯,於是召中使鄭守均在太平興國寺西建譯經院,內設三堂,分別負責譯經、潤文等等工作。 兩年之後(公元982年),譯經院完成,天息災、施護、法天奉命主持譯經,宋太宗還親自任命十數個學問淵博會梵語的僧人充任證梵、證梵文、梵學書字、梵學筆受、綴文、參譯、刊定等職,於一個月內各譯一經獻上。 《大中祥符法寶錄》記載,太宗召人審定新譯經文,有人不服,認爲「譯場久廢,傳譯至難」,因而頗有爭論。太宗下旨,公開辯論,待天息災等人「持其梵本,梵華對譯,義理昭然」,衆人乃服。梵語、華語互相對譯,意義都沒有偏差,可見這次佛經翻譯的質量很高。所以宋太宗考慮重譯前代已譯舊經。譬如法天重譯唐玄奘譯過的《大聖吉祥持世陀羅尼經》等,即是佛典重譯之例。這些經過重譯的佛典,經比較其譯本,可見宋譯本大致上較爲口語化,可讀性更高,適於推廣流傳。這次翻譯、重譯及校對的佛經數量很大,對佛教傳播貢獻不小。 宋太宗多次作詩、寫文章讚頌佛法,這些詩文於宋真宗時編成一書,稱《妙覺集》,全書共二十卷,許多詩中太宗都發願求法,誓願讓佛法傳遍各地。此書流傳天下,衆人皆知太宗乃誠心敬佛之人。《太宗實錄》介紹道:宋太宗「釋老之教,崇奉爲先。名山大川,靈蹤聖境,仁祠仙宇,經之、營之、致恭之,誠廣也。」 宋太宗對佛法的敬仰也影響到了他的後人,《宋史》記載:太宗七女中,三女邠國大長公主即出家爲尼;其七女申國公主,在其兄真宗即位時(公元997年),乞願削髮出家。《宋大詔令集》記載,真宗問她何以不如其它諸妹「築外館以尚天姻」,申國公主答以「此先帝之願也!」堅乞出家,真宗只好允其所請。△

 
分享:
 
人氣:33,71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