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一個民族最爲重要的財富,那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與記憶;那是一個不可逆轉、不可複製的時空歷程。舉凡留下的歷史見證,無論古建築還是古文物皆彌足珍貴,因爲一旦毀壞再也無法復原。然而,德國卻用那份對歷史的尊重和決心,告訴世人:廢墟中「復原」古建築,並非不可能! 德累斯頓 美在重生的力量 戰火無情,燒掉城鎮、燒盡家園,卻燒不毀一個民族的尊嚴和那份歷史的記憶。二戰後重生的城市,在德國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易北河畔最美的古城——德累斯頓(Dresden)。由於戰後被劃歸共產主義東德,德累斯頓的重生之路走得尤爲艱辛,那在強權下保住的每一堆廢墟、每一棟古樓,都是民衆的心血與淚水。 德累斯頓的聖母教堂(Frauenkirch)堪稱重建奇蹟的傑作。教堂始建於1726年,歷時17年最終完成。華貴的巴洛克風格及優雅的氣質,成爲建築史上的傑作;可與倫敦聖保羅教堂媲美的穹頂與音效,堪稱世界之最。 二戰中,聖母教堂被轟炸得只剩下兩堵牆,這個95米高的美麗巨人,在一天半的時間內慢慢垮下,最後變成一堆12米高的廢墟。當時的東德政府,既不打算出錢重建教堂,也不打算妥善安置廢墟,甚至一度用廢墟中的石塊鋪設停車場。德累斯頓的藝術家與文人趕緊號召民衆,啓動緊急措施保護廢墟。民衆與政府鬥智鬥勇,自發出錢出力,終於讓這堆廢墟安睡50年。 兩德統一後,聖母教堂終於等來重建的機會。1993年的聖誕夜,安靜了50年的聖母教堂第一次響起了彌撒歌聲,樂隊在廢墟之中奏響聖樂,人們興奮、感動、歡呼、流淚。重建工程於1994年正式啓動,德國人選擇了最艱難卻也最讓人尊敬的方式。 他們在巨大的廢墟上挑揀出還能用的材料,將一塊塊磚瓦測量、拍照、鑑別、分類、編號,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8,000多塊殘骸全部清理完。又用了11年的時間,把倖存下來的一磚一瓦送回原位,不足部份以新材料補充。如今的教堂,有43%的建材是從廢墟中挑揀出的,共計3,539塊磚,重達6萬噸。人們稱這一工程爲世界上最大、最難的拼圖。 2005年,人們爲教堂拼上最後一塊磚石。完工那天現場2.5萬德國人安靜的拍手,內心充滿感恩。聖母教堂的重建經費高達1.79億歐元,德國人自己捐的就超過1億歐元,史無前例。 德累斯頓的其它古建築,也都有一部自己的血淚史,比如著名的國都王宮(Residenzschloss)、茨溫格宮(Zwinger)、森帕歌劇院(Semperoper)等。如今來到德累斯頓,從這些非凡建築的外表來看,根本無法相信它們是近年重建的產物。古樸的外觀、斑駁的牆身,那些被燒過的黑色痕跡,分明記錄了曾經的戰火、曾經的歷史,人們慨嘆,這是歐洲最美的城市。 寧花巨資 也不讓歷史留白 德累斯頓的故事,絕非德國的個案。在德國各地,原樣重建的建築比比皆是,比如法蘭克福的歌德故居。該故居始建於17世紀,被戰火夷爲平地後,用7年時間完全按原樣重建,是德國復原史上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 整棟樓房共有四層,在歌德誕生的房間裏面還保留着刊登歌德出生消息的報紙,歌德那幾個盛滿書籍的書櫥,依然放在書房裏,歌德的手稿及其寫作的鵝毛筆、他的部份著作,均完好地保存在展櫃裏。 來參觀的人們,看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因爲屋裏的傢俱等是戰爭時及時轉移出來的,皆爲真品。房屋建築風格和家居佈置展現了後巴洛克時期市民的住宅佈置藝術風格,這鮮活的樣板,爲後世留下了最真實的歷史。 位於柏林的皇宮——柏林城市宮(Berliner Stadtschloss)則是一棟尚未重建完工的古建築。城市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中期,自1702年開始,普魯士國王對宮殿進行了幾次規模宏大的擴建,把它打造成美輪美奐的巴洛克經典建築,那長長的彼此相連的廂房佈局以及浮凸着金銀色澤的華麗大廳成爲世界建築史上的藝術瑰寶。 二戰的炮火使城市宮遭受重創。1950年秋,接手該地區的東德又把這一宮殿當成帝國主義象徵而徹底炸燬。兩德統一後,經過長達20年的大討論,重建方案及資金終於一步步落實,一些藝術愛好者和建築專家,對所剩無幾的建築碎片和有着城市宮身影的老照片進行了細緻的考證和研究。 2008年11月,意大利建築師Franco Stella的重建工程設計草案贏得一致好評。草案基於城市宮的歷史平面圖,完全按原樣建造巴洛克建築外觀的三面外牆,以及內部庭院和大穹頂,但考慮到宮殿的整體效果和實用價值,宮殿朝向施普雷河的第四面外圍牆體和大部份內部採用了現代建築風格。 城市宮重建工程的籌備工作自2012年初開始,主要是遷移地下文物以及打地基。整個重建工程計劃於2018年完工,2019年正式對外開放。重建完成後,意味着柏林這座多災多難的國際都市終於能夠找回歷史中的一大塊空白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