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出生在臺灣南投縣山區的劉大潭是一個發明王,三歲時感染小兒麻痹病毒造成雙腿萎縮,成長過程中他克服種種困難,曾獲得多項發明大獎,如今共擁有兩百多項專利,他的寶貴經驗足堪世人榜樣。 身高不到80公分的劉大潭出生時還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只因在三歲時感染小兒麻痹病毒,造成雙腿萎縮、無法站立,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 但父母還是很疼他,爲了不讓大潭自卑,從小就把他當作普通孩子對待,讓他在生活上能自理,不論打掃、劈柴、生火、煮飯,樣樣都讓他自己來。雖然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父母的疼愛讓他不會感到自卑,反而在挑戰艱苦的生活中磨練出剛毅的自信。 貴人相助 讀書夢想成真 七歲本來要就讀小學那年,父母擔心必須爬行的劉大潭吃不了這種苦,便沒讓他去上學。直到九歲那年,一心想要上學的劉大潭,他苦苦的哀求父母。禁不住他的堅持,父親只好想方設法到處打聽,如何才能讓極度不良於行的兒子上學,找到了西嶺國小校長張振傳。 熱心的張校長知道後,親自去到他家探訪,發覺劉大潭雖然有行動不便的問題,但智力上是很正常的,於是力主趕快讓他入學。這讓大潭十分感激,後來,總是跟人說張校長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每逢教師節,都會特別設計卡片去探視校長。 家裏和學校的距離要走20分鐘路程,但是對坐在輪椅上的劉大潭也是極其艱辛的,尤其是一到下雨天,山上的路更是泥濘的寸步難行,無法上學。所以每到下雨天,望着天空,劉大潭的眼淚就和着雨水一滴、一滴的流下來。 當時年僅12歲已經在幫傭的大姊劉彩香,看到弟弟對上學的渴望,決心幫他完成心願。劉彩香從她的薪水中每個月存下一些錢,存到足夠的錢後就幫弟弟訂做了一臺用手搖動就可以前進的小代步車。 有了手搖車之後,從此大潭就再也不會缺課了,一路從國小、國中都是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於是,幫劉大潭完成心願的大姐,就成了他的第二個貴人,每年到母親節時,他都會多買一份蛋糕送給大姐:「大姊送我的手搖車比奔馳還要寶貴呢,因爲它載着我去追求夢想!」 堅持努力 三個願望全實現 劉大潭國中畢業後,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總還是有些夢想,希望有一天能達成願望,他在心裏的三個願望是:一、不做乞丐,自己要能自食其力;二、要拿到大學文憑;三、要娶妻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而且要在30歲前完成這三個夢想。 這些對一般人來說,或許容易達成;但對家中赤貧又重度殘障的劉大潭來說,卻是極大的挑戰。 雖然劉大潭國中畢業的成績非常優異,但因爲家境並不好,再加上自己殘障的緣故,父親希望他有一技之長,便建議他去唸高職,於是劉大潭便投考臺中高工,從高工機械製圖科畢業後,劉大潭面臨就業問題。雖然在校成績優異,三個暑假都在機械廠打工的他,更有同齡畢業生所缺乏的實務經驗,但在求職過程中,一再被拒於門外,可劉大潭並沒有放棄的打算。 就這樣,一家、兩家、三家,不斷的碰壁,奔波了三個月,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遭到兩百多家公司拒絕之後,終於有一位老闆願意給他機會。劉大潭盡心盡力投入工作,老闆要他畫一張設計圖,他不僅完成工作,還自願加班完成四、五種不同的設計。認真盡責的表現,獲得老闆賞識,從設計組組長一路升到研發部經理。 在此階段,劉大潭幸運的遇到了賢淑的太太,劉大潭用誠意和耐心打動了女友的父親,克服了女方親友的反對,順利的結了婚,後來生了三個女兒。 認真的劉大潭還利用下班的時間到逢甲大學機械系夜間部進修,到31歲時順利取得學位。至此,他兒時的夢想已全部實現。 以關懷爲創業的中心理念 1989年,劉大潭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創立了公司,以「關懷」作爲創業的中心理念。他表示生活中只要有「不安全、不方便、不舒服、不協調」的地方,就一定看得到需求,而「新聞」就是他靈感的來源。 一天晚上,劉大潭看見一則大學生在火災中逃生不及而喪生的新聞報導,升起悲憫之心,想要研發不需電力的逃生設備。經過日夜苦思,終於成功研發了「免電源高樓逃生器」,就是現在常見的緩降機。由於這是從蜘蛛吐絲的動作而得到的靈感,因此被稱爲「臺灣蜘蛛人」。 這是他創業後第一個研發的產品,獲得1989年全國發明展金牌獎、1990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獎等多項獎項。獲獎後接連不斷的訂單,讓劉大潭在35歲時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劉大潭在國際發明大賽中多次獲得大獎,累計到現在,他已獲得近200項的發明專利,光是輔具相關的就超過100項。他謙虛的說自己並沒有過人之處,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懂得「廢物利用」的超級本領。 更大的關懷:身障人士的庇護工場 回首當年求職的艱辛,劉大潭再度立下願望,要蓋一座庇護工場,他要把畢生的研發設計與生產營銷的經驗傳授給身障朋友,讓他們有能力謀生、有能力造福社會。 在他的理想中,這個庇護工場將結合觀光工廠,將展示他的各種發明,並解說原理,還要讓遊客親身體驗,一併推廣親子科學教育。 不斷挑戰不可能任務的劉大潭,在籌建庇護工場的過程中,馬不停蹄的到處演講,隨着他的演講,許多人都被他無私的理想所感動,而共襄盛舉;他期待能將「關懷」的力量,像漣漪一樣的傳播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更希望落實庇護工場,培育更多「劉大潭」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