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肌肉可分辨好壞 保持健康的祕訣(圖)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鍾道仲綜合報導)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能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這可以從日本專家對水分子的研究中得到結果。 心念會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撰寫《Power Vs.Force》一書的作者霍金斯,通過實驗發現,人的身體會隨着精神狀況的好壞而有所改變。誠實、同情、樂觀、自信等正能量,會加強身體中粒子的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反之,害怕、焦慮、憤怒、自卑等負能量會降低人體的振動頻率,進而影響人體的健康。 因此,霍金斯指出:「提高生命能量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一顆真誠、仁慈、友善、寬容的心。」 ◎ 人體肌肉可以分辨事物的好壞 人體肌肉能分辨事物的好壞,聽起來夠懸的。其實早在幾十年前,世界各國就有不少專家在研究「肌肉抗力學」。他們相信人體的肌肉,尤其是手臂與肩膀間的三角肌對於事物好壞的分辨最敏感。尤其是當場做實際測試,可以立竿見影看到效果。 據報導,早年,臺灣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楊碩英進行過多次「肌肉抗力學」的測試,發現人體肌肉真的可以分辨事物的好壞。 在進行測試時,受測者平舉右臂或左臂,再由施測者按壓。若受測者接收到正能量的好東西,手臂被用力按壓也會堅挺平舉;若接收到負能量的壞東西,手臂就會馬上鬆軟。 2012年12月左右,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楊碩英巡迴全臺大學院校,示範人體肌肉如何分辨事物好壞,受測者看到希特勒肖像手臂馬上鬆軟無力,換成德蕾莎修女肖像卻又硬挺無比,屢試不爽,讓人嘖嘖稱奇,參與測試的大學生楊修民說:「本來抱着鐵齒的心情,想上場踢館!」實測後雖滿腹疑惑,但「真的很神奇!」 高應大學生沈善彥說,「受測過程只有『身不由己』四個字可形容!明明想用力挺住,手卻沒力,明明沒用力卻又硬得像石頭。」 楊碩英的研究團隊表示,讓受測者看徳蕾莎修女、愛因斯坦肖像畫,或傳統表演時,受測者的手臂都會堅硬有力,這說明了這些東西帶有正能量。相反的,當看到希特勒肖像畫、孟克名畫《吶喊》或聽重金屬音樂時,受測者的手臂就會瞬間無力,說明了這些東西帶有負能量。 持半信半疑態度的《蘋果日報》記者,決定親自受測,記者平舉右手臂,站在對面的楊碩英右手輕放在記者左肩,左手掌只用三根手指前緣輕搭在記者手臂。 記者因已了解測試方式,暗暗打定主意,不管看到、聽到什麼,手臂一定要死命撐住,結果看到希特勒肖像時,怎麼用力也抵抗不了楊的三根手指,像突然廢掉一樣軟趴趴垂下來,但看到德蕾莎肖像,即使楊用力按,嘴裡還輕發出「嗯」的一聲,手臂就是不動如山。 1964年,美國脊骨神經醫師喬治.古德哈特(George Goodheart)進行過類似的試驗:只要將「代糖」放在胸口(胸腺位置),受測者的肩關節就會忽然鎖不緊,肩肌抗不住壓力。古德哈特測試了非常多的食品,歸納出研究結果:只要對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的,都會讓肩肌抗力減弱。 1970年代,國際預防醫學學會會長約翰.戴門(John Diamond)醫師更進一步發現,人體的肌肉,尤其是手臂與肩膀間的三角肌,可測出姿勢、聲音、情緒、穿着、環境、燈光、圖像、表情等,對人體的免疫力有益或有害。只要看着想測的東西、或置身某環境中、或說出事物就可以測試。這項肌肉測試應用更廣,不需要像古德哈特的實驗一樣,一定要放在胸前。 戴門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其著作《你的身體不會說謊》(Your Body Doesn’t Lie)中。他發現通過測試,有許多一般的蔬果都測出了負能量(肩肌抗力軟弱);而在生機飲食店購買的蔬果,大多測出正能量(肩肌抗力強而有力)。白吐司會使抗力減弱;全麥吐司則使抗力增強。另外,他也發現在運動後喝冰水會使肩肌抵抗力減弱,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另外,戴門醫師還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測試,即對各種畫作進行能量測試。他發現,有許多著名的畫作其實帶有負能量,例如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會使人體肌肉抗力減弱。帶有負能量的這類畫多爲印象派、抽象派、現代派的畫作。反之,許多文藝復興時代的畫作,正能量就很強。多觀看這些正能量的作品,對提升人體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 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祕訣 承續戴門醫師的這項研究成果,戴維.霍金斯(David R.Hawkins)博士經過20多年的研究,將「肌肉抗力學」的應用範圍擴大了。 霍金斯的研究有兩大突破,第一:將道德、精神層面的領域開始進行實驗;第二:可以明確區分精神層面內涵的好壞,並給予數值比較。 霍金斯的實驗證實了,人的心念會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他發現這些意識都能用1-1000之間的指數值來代表,比如:200以上的指數值代表正能量;200以下的指數值則代表負能量。 霍金斯在其著作《Power Vs.Force》一書中指出,人的身體會隨着精神狀況的好壞而有所改變。誠實、同情、樂觀、自信等正能量,會加強身體中粒子的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反之,害怕、焦慮、憤怒、自卑等負能量會降低人體的振動頻率,進而影響人體的健康。 霍金斯最後得出結論:想要有個健康的身體,必須要讓心態「保持真誠、仁慈、友善、寬容」,簡單說,就是做個好人。(鍾道仲綜合)△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外星怪物想幹啥?英國公開UFO檔案(圖) 2019/10/11 (244,215次)
知曉前世少兒預言 前世後世皆被驗證(圖) 2019/3/17 (84,491次)
古代印加文明的腦外科手術從何而來(圖) 2019/1/9 (98,242次)
父母虔誠祈禱 女兒腦瘤不翼而飛(圖) 2019/1/3 (98,910次)
心臟移植帶來捐獻人的特點(圖) 2018/12/6 (97,408次)
印度1歲娃掉落鐵軌後火車駛過 毫髮無傷(圖) 2018/11/25 (88,072次)
她的奇蹟:改變低溫死亡的極限(圖) 2017/1/18 (64,366次)
"謎之搖擺草" 科學界破不了迷(圖) 2016/12/12 (49,902次)
催眠看到的真相 恩怨促成一家人(下)(圖) 2016/12/3 (51,723次)
世界絕版視頻!習近平爲何走投無路(多圖/視頻) 2019/12/17 (391,516次)
科學家侃不明白 土星咋變衛星之王(多圖) 2019/12/15 (342,551次)
9歲童被美名校錄取讀博士 在告訴我們什麼(多圖) 2019/12/14 (165,129次)
這是習的劫數與悲劇的開始…(多圖) 2019/12/13 (1,203,354次)
驚!開天目男孩看見-他不是她的丈夫(圖) 2019/12/11 (266,439次)
江謝謝賴昌星 狠治姬鵬飛和劉華清(多圖) 2019/12/10 (550,850次)
中亞巨型地畫驚現諸多「卍」字符 怎了得(圖) 2019/12/9 (205,884次)
來自天堂的孩子 耶穌教她作畫(多圖) 2019/12/7 (226,446次)
曝江綿恆4年5換腎 郭文貴還欠一個承諾(多圖) 2019/12/6 (650,998次)

王立強被美澳保護 向心夫婦願留臺灣(多圖) 2019/12/5 (331,057次)
永樂帝敬佛禮佛 明代技藝舉世無雙(多圖) 2019/12/4 (354,704次)
一個真實的故事:午夜車下鬼(圖) 2019/11/30 (262,568次)
古埃及神廟有直升機和潛水艇圖像的原因(圖) 2019/11/29 (232,000次)
中共間諜投誠 澳洲政府再跪也難(多圖) 2019/11/28 (575,051次)
南極不凍湖爲何不凍 答案很簡單(圖) 2019/11/27 (235,974次)
香港選舉 江系以共滅共 好戲在後頭(多圖) 2019/11/26 (490,223次)
讓這條小狗臉上長尾巴 是爲了這個(圖) 2019/11/23 (230,955次)
重大發現!宇宙清亮乾淨 人間正掃除(多圖) 2019/11/22 (451,135次)
破迷!盲人畫家無師自通 作品驚豔世界(多圖) 2019/11/21 (246,677次)
錢學森說NO!江氣急敗壞放一句狠話(圖) 2019/11/20 (613,297次)
老江想判他死刑,胡錦濤非留着這活口(圖) 2019/11/18 (683,760次)
近日美主流媒體報導兩個令人心碎的新聞(多圖) 2019/11/17 (368,071次)
曾奪走1/3歐洲人口的黑死病驚現北京(多圖) 2019/11/13 (366,041次)
輪迴轉世 死而復活 講述前世的故事(圖) 2019/11/12 (258,958次)
驗證歷史 一篇56年來不衰的好文章(圖) 2019/11/11 (357,796次)
跟隨神揀選的川普 習近平才能脫離險境(多圖) 2019/11/10 (334,925次)
解迷!一睡幾個月不醒 睡美人原來不是病(圖) 2019/11/9 (265,289次)
科學家說又有新發現啦!其實沒發現(多圖) 2019/11/7 (374,723次)
得到曾慶紅的緊急通知 賈慶林慌了神兒(圖) 2019/11/6 (813,353次)
小笑話:老江,閉着眼,你能摸出哪雙手是老婆的嗎?(多圖) 2019/11/4 (496,804次)
尋找真正認同中華民國的2020總統(圖) 2019/11/3 (364,282次)
解迷!爲何國王耗盡財力不停建造各式輝煌王宮(多圖) 2019/11/2 (425,674次)
向日葵是造物主送給人類的一個奇蹟(圖) 2019/11/1 (270,634次)
天象驚人!習近平四中全會地位沒動搖的原因(多圖) 2019/10/31 (439,261次)
華郵美化巴格達迪之死 遭金裏奇痛斥(圖) 2019/10/28 (293,815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