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前些日子,29歲的劉詠在清理新婚禮金時,卻因一個1,314元的紅包而鬱悶。按理說,這算是一個大紅包、數字也很吉利,這個紅包的是劉詠昔日的室友送的。2年前,劉詠送給其的新婚紅包爲8,888元。 曾許諾結婚互送8,888元 據《都市熱報》2019年2月18日報導,記者17日與劉詠見了面,他身高約1.72米,微胖,在一家金融公司從事顧問工作,提及這筆禮金,劉詠不禁回憶起一段往事。 5年多前,劉詠和工商大學的同學陳先生畢業以後,兩人都留在主城找工作,二人還一起在沙坪壩鳳天路合租一套老式民居,成爲同一屋檐生活的室友。 劉詠說,合租的一年多時間,二人關係很鐵,稱兄道弟。有次二人與另一位老同學餘建民一起聚餐的時候,聊起了各自未來結婚的事,劉詠和陳先生還互相承諾,待到結婚的時候,必互送對方8,888元超級紅包。劉詠和陳先生當時還半開玩笑的請餘建民給他們的友誼做個見證。 3年多前,陳先生率先找到女友,搬出合租房。2016年12月,陳先生便發來結婚請柬。 劉詠還清晰地記得,陳先生的婚禮在其江津的老家舉辦,自己提前一天就去了江津,當晚,劉詠就將包好的8,888元紅包親手交給陳先生。「那個時候我才進這家公司,這相當於我兩個多月工資,但是我覺得必須要謹遵承諾,才對得起我們的兄弟情誼。」 今年過年期間,劉詠在榮昌老家舉辦婚禮,陳先生此前也一口答應一定來參加,但到了婚禮前一天,陳先生才打電話告訴他,自己因爲家事沒法趕來,並連聲說抱歉。第二天婚禮舉行後,劉詠的微信有個陳先生的留言和轉賬,轉賬顯示,其送來了一個1,314元的紅包。 這紅包讓他內心有點涼 劉詠說,這筆禮金讓他感覺很扎心,他說,雖然兩人隨着這兩年各自成家立業,聯繫逐漸變少,但他一直認爲,二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不會變,但陳先生這個不對等的紅包,讓他的內心變得有點涼。「我幾次都想不通,打算直接問他了,但是我老婆非把我攔住了,她覺得沒必要去撕破臉。」 17日,記者聯繫上了當年和劉詠、陳先生一起吃飯見證的那位老同學餘建民,他今年30歲,在渝中區一家銀行工作。 他說,這事發生後,劉詠已經跟他吐槽過,他也覺得陳先生這樣做有點不上道。不過也可能是因爲陳先生最近經濟比較困難,但我覺得他後頭還是該給兄弟解釋一下,不然好嘔喔。 禮金回禮只應多不應少 楊女士(26歲 室內設計師):我大學的一位同學,她結婚的時候,我送了她600元,然後我結婚的時候,她只送了我500元,雖然只相差100元,但是按照回禮只能多不能少的規矩來說,我是不打算理她了。 沈先生(28歲 銷售工作):5年前,我才工作,我老師結婚,我送了他300元,去年底我結婚,我老師送了我600元。可能人就是這樣,禮金的回禮,少了扎心,多了會覺得感動吧。 謝女士(30歲 全職媽媽):禮金確實比較敏感,我之前回我一位同事禮金,我記錯了只送了她300元,後來我才發現當年她送我400元,有次我趁着一起聚餐喝酒,我專門給她解釋了、還送了她一支口紅表達我的歉意。 婚禮禮金最好遵循你來我往原則 有心理學家說,新人結婚時,親朋好友給新人們送上禮金以示祝福,這既是傳統的婚宴習俗,更是一種爲人處事的禮節,因此,在送禮金的金額上,一般都要根據關係做謹慎考慮。 像劉詠和陳先生這種事先約定了金額,劉詠又如約送出8,888元,按情理來說,陳先生應該如數還禮,不然二人的關係很容易產生裂痕。但這種口頭契約沒有法律約束,劉詠也不宜太過糾結。「劉詠可以找適當的時機,或者委託共同好友婉轉問問陳先生是否有難處,以消除自己內心的心結。」 紅包怎麼包,有時的確很困擾人,來看看網友的看法: 「你給別人封的禮金,不能老想着別人退多少多少,那是你的心意,是你願意給人家的。」 「既然都這麼計較錢的事,當初又何必送呢?我就看不慣這一套,我要是結婚,紅包肯定都不會要的。」 「我送出的紅包就沒打算拿回來的,這才是心甘情願送的啊。不好的朋友我送都不送,好的你送了還要回來幹嘛?你的心意呢!」 婚禮禮金,最好遵循你來我往的原則,從人情世俗來說,還禮方宜多不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