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了不起必有其原因,请看下面的故事。 官吏是为民做事的 不是收括民财的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滕文公询问孟子如何治理国家。 孟子说:「为老百姓办事情,必须抓紧,是刻不容缓的。《诗经》上说:『白天出去割草,晚上通宵搓绳,抓紧时间修房屋,很快就要春耕播种了。』」 老百姓的通常状况是:有固定产业的人,才有安分守己之心,无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安分守己之心。如果没有安分守己之心,就会放荡任性,胡作非为,就会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再惩办判刑,这是在陷害百姓。哪里有行仁道者,在位却陷害百姓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谦恭节俭,平易近人,向百姓征税要按一定的制度。阳虎曾说过:「想发财就不能讲仁爱,讲究仁爱就不能想着发财。官吏是为民做事的,不是收括民财的。」 爱抚百姓如待家人一样 《清史稿.循吏陶元淳传》记载: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崖州知州。 康熙三十三年,陶元淳被任命为海南昌化知县,到任后,首先确定赋役数量,以平摊并交纳米,代替地税,把劳役分摊于地税中。裁减革除杂税,从市街、村里,提供宴会和行旅物品开始,相互遵循,以尽力耕耘为职业。 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人居住地为邻界,以前设有土屋的关口,限制黎族人出入,管理的小吏因缘为奸。陶元淳上任后,立即将这些弊政撤去,统一度量衡,厘定法度,使黎族人感觉方便。县城中的居民以前不满百家,到现在,户口渐渐增多而繁华起来。 陶元淳常常步行到乡村街巷,到处访问民间疾苦,爱抚百姓如家人一样。 利益应归于百姓 汉代刘向《说苑.君道》记载:河间献王说:「大禹曾说:『百姓没有食物的,我就不能驱使他们;功业成就不能造福于百姓的,我就不能使他们努力干。』所以他疏通黄河,开凿三峡,使长江与众多的支流沟通,疏导五湖之水,使之东注于海。百姓也确实劳累,但是却不叫苦,原因就在于利益都归属于百姓。」 与民争利 何以养民 宋代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记载:北宋庆历三年,范仲淹上奏疏,建议取消盐茶专卖,允许商人自由贩运。 他说,天下的茶和盐出产于山海之中,是自然界给予人们的好处,用以养育万民的。但秦汉以来,常有官府垄断山海资源,百姓很多违犯禁令。现在又禁止商人自由买卖,只准官府自行运销,造成官府疲于运输和贮藏。对于百姓私自贩运的,就要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役;用不正当手段而掠取的,就要被处以死刑或发配充军,每年要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到这种惩罚。这是官府同老百姓争利,实行这些制度都不是古代圣贤的做法。 如以官府自行运销所获得的收益同准许商人自由买卖所缴纳的税收相比较,朝廷所能增加的收入并不多,而带来的弊病又不能消除,这就有待于陛下明智地加以决断了。臣请求陛下,下令改变全国的茶盐法令,一律准许商人自行买卖,以便省去严苛的刑罚,消除官府在运输和贮存中所消耗的大量劳力,以获得长久的利益。这也是有助于陛下修养仁德和省去严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