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两幼童忆前世为僧 生平行仪和当地法师对应(图)
 
2019年6月16日发表
 
斯里兰卡小和尚。(示意图)

【人民报消息】冰岛大学荣誉教授哈拉尔德松(Erlendur Haraldsson)寻访过不少拥有前世记忆的孩子,其中一些记得自己前世是个出家人。不寻常的是,有些幼童鲜活的回忆,似乎能和已圆寂的真实僧人相对应。 在轮回研究中,前世记忆能和某位亡者相对应的案例,叫做「已解决案例」;如果回忆太模糊、细节不准确,找不到对应,就叫「未解决案例」。对于回忆前世是僧人的「已解决案例」,哈拉尔德松特别有兴趣。 哈拉尔德松在1999年发表的研究报告《自述前世当和尚的孩子们》( Children Who Speak of Memories of a Previous Life as a Buddhist Monk )中说,这样的案例之所以特别有趣,不只在于孩子们说什么,也包括他们的举止,「每个孩子都展现出很得体、甚至很理想的僧人行仪。」只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对此并不开心,而是感到忧虑不安。 拉特纳亚克的案例 拉特纳亚克(Duminda Bandara Ratnayake)1984年出生于斯里兰卡一个叫Thundeniya的山村。3岁时,他开始谈论自己的前世,以下就是他说的一些事情: 1、他前生是Asgiriya寺的法师(Asgiriya离他现在住的山村约26公里)。 2、前一世,他忽然感到胸部剧痛,跌倒送医后过世,他用了「apawathwuna」(圆寂)这个词,这个词只用来描述出家人离世。 3、他有一辆红色轿车。 4、他带着很多学僧。 5、他有一头大象。 6、他在Malvatta寺有些朋友,生前不时造访那里。 7、他在Asgiriya寺有个钱袋和一台收音机,他想要回来。(他的母亲提到这事很难为情,因为这不是僧侣该有的东西。) 拉特纳亚克不喜欢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只想当僧人;他用僧伽罗语背诵佛教诗偈,这种语言只有僧侣才学习;他的生活也有如僧侣,包括像僧人一样背着衣服、喜欢参访寺庙、会依照佛教仪轨摆放鲜花等等。 僧人的行止贯穿拉特纳亚克的生活。他内心平静,安详超脱;他还告诉母亲她不应该碰他的手。 他的回忆是否与现实中的僧人相对应? 在当地已故僧人中,贡内帕纳(Mahanayaka Gunnepana)法师似乎是唯一符合男孩描述的。据了解法师的僧人记忆,贡内帕纳有一辆红褐色的轿车;他死于心脏病;生前经常讲经授课。 没有人清楚贡内帕纳是否拥有大象,但他的一位大弟子曾捉了一头大象带到法师家乡——那是法师经常造访的地方。贡内帕纳对这头大象特别有兴趣,大象在他谢世前不久死了。 贡内帕纳并没有收音机,但有一台留声机。或许,小男孩还不知道怎么说留声机,只会说收音机。 贡内帕纳特别喜欢音乐,他也被大家认为是严守戒律、有德行的僧人。所有这些似乎都和男孩的回忆与表现相吻合。 哈拉尔德松也认为,男孩不太可能从家人或周边的人那里学到这些。虽然他可以从清晨的广播中学习佛教诗偈,但当地人告诉哈拉尔德松,没有一个孩子能用古老的语言朗诵这些诗,这极不寻常。 佩雷拉的案例 佩雷拉(Gamage Ruvan Tharanga Perera)1987年8月出生在斯里兰卡的卡卢特勒区。2岁时,他说自己前世在Pitumpke寺院当过僧侣。他的双亲原先不知有这座寺院,这才知道就在他家南方约32公里处。 佩雷拉还说,这座寺院有个泥猴塑像——这并不常见,后来得到了证实。 虽然没人教过,佩雷拉却会盘坐、会穿僧袍,诵经时持扇子的姿态也像个僧人。 此外,佩雷拉不喜欢吃晚餐(出家人过午不食),不愿和妈妈一起睡(他说僧侣不与女人一起睡),傍晚还要礼佛、上晚课。 佩雷拉鼓励家人也像他那样做,他们不照办时还会叱责他们。有一天他父亲带酒回家,被他骂了一顿。尽管如此,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性情祥和宁静,从来不生气。 佩雷拉的老师和同学说,他会带着同学礼佛诵经,宛如寺院住持,因此受到同学尊敬。他会用巴利文诵经。 父母对佩雷拉不寻常的言行并不感兴趣,他的案例还是经邻居之口传到哈拉尔德松那里的。 佩雷拉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向大人要佛像,而不是玩具;在学校美术课上会描绘佛陀生平,而且想要穿僧衣。 父母后来带佩雷拉到Pitumpke寺,他很快指出了猴子泥塑在哪里——其位置并不起眼。寺院里一些人相信,他就是已故住持潘那西克哈拉(Ganihigama Pannasekhara,1902—1986)的转世。 潘那西克哈拉生前茹素,这在斯里兰卡是很罕见的;而小佩雷拉也坚持吃素。潘那西克哈拉于1986年1月圆寂,佩雷拉在1年7个月后出生。此外,佩雷拉的性格也很像潘那西克哈拉,包括突出的领导能力、喜欢当众诵经等。 哈拉尔德松总结说:「佩雷拉奇特的举止特征对孩子来说太不寻常,对此我们很难找到解释。」(张小清编译)△

 
分享:
 
人气:71,91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