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华元善于以诚相告,得以解宋城之围,同时救两国人之命。 |
【人民报消息】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崛起,成了南方的第一大国。宋国虽然是周朝的最高等级的五个诸侯国之一,然而领土与实力都不强。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跃登“春秋五霸”之一。 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庄王围攻宋都,久久不克。那时楚军剩下七日的军粮,楚庄王打算,在七日内攻下宋都城,七日不下就撤军。于是,楚王派遣使者司马子反去刺探宋国都城的虚实。 司马子反登上城门窥探宋城,这时,宋国的使者华元也登门而应。两国的使者就在城门上进行一段重要的外交对话。 司马子反问道:“您的国邦现在怎样的景况呢?” 华元说:“极度疲困!人们易子而食,拆骨骸当柴烧。” 司马子反说:“不过,虽然您这么说,我倒是听说被围困之国总是强行喂马喂得肥肥的,显示给人又强又壮的模样。今天您怎会表露这般情况让我知道呢?” 华元说:“我听说君子见到人处困境则会有哀怜之心,小人见到人处困境则幸灾乐祸。我看您像个君子,所以就告诉您实情。” 司马子反说:“好。您就再加加油支撑支撑!我军有七日的粮食!”说完作揖行礼,反身而去。 司马子反返回军营后,禀告庄王观察侦探的结果。 庄王问道:“敌情怎么样?” 司马子反说:“困乏极了!易子而食,拆骨骸当柴烧。” 庄王说:“嘻!真是困乏极了。这次一定要拿下宋国而归啊。”楚王已经胜券在握,喜色溢于言表。 司马子反说:“这样行不通!我已经告诉宋人我军仅有七日的粮草。” 庄王听了大怒道:“寡人派你去窥探敌情,你为何反而自掀底牌?” 司马子反说:“区区一个宋国,犹有诚实不欺之臣,何以我泱泱楚国反而没有人呢?因此,我也告诉对方实情。” 庄王心意不动摇,说道:“固然这样,我还是要拿下宋城而归。” 司马子反答说:“请大王在此坐镇,臣下要请归了。” 庄王说:“你去寡人而归,寡人留在此地何作为?寡人也将和你一起归国。”于是楚国和宋国解怨和好,撤军而归。 这件事记载在《韩诗外传》,在春秋三传和《史记》也有记载。《春秋谷粱传》“宣公十五年”特书了这两国之间很不平凡的和平善解,展现善与义自发的力量。(原文:“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 《春秋公羊传》也说这次和平善解很不凡。(原文:“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已也。”) 《春秋左传》则记载,宋国宁以国毙,也不肯立下城下之盟。华元趁夜进入司马子反之室,要求楚国军队退三十里,两国和平解围。华元以自己为人质,立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成语“尔诈我虞”,也作“尔虞我诈”,就是源自于这个历史事件。后代用来形容人际间勾心斗角,互相猜疑欺骗,和当时使用这个词的情境完全不同了。 《韩诗外传》称赞君子华元善于以诚相告,得以解宋城之围,同时救两国人之命。华元的对手司马子反被诚心善意所感动、慑服,同样以君子的诚心相应,熄灭了争战野心,扭转了牺牲的命运,这也是善能量连锁反应的结果。 (参考数据:《韩诗外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春秋左传》、《史记》)△ (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