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元代医学家滑寿 撰写旷世医书 重兴针灸术(图)

颜丹




图为清 刘德之《桐阴秋畅》。

【人民报消息】滑寿,字伯仁,生于元大德年间,卒于明洪武年间。据明代的《浙江通志》记载,他「医通神,所疗无不奇效」。《绍兴府志》上也说,他能判定人的生死,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齐名。

生于名门望族 自儒而医

滑寿的祖籍在河南许州的襄城县,家里是名门望族。元朝初年,他祖父和父亲都在江南为官,于是举家迁往江苏仪真。

滑寿自小就很聪慧,机敏好学,尤其爱读书。滑寿熟读儒家经典,是源于家学的熏陶,而他长大后潜心钻研医学经典,则是源于老师王居中的谆谆教导。那时,王居中是京口的名医,有一段时间在仪真小住,滑寿久闻其名,多次登门拜访。就这样,滑寿开始跟随王居中学医。老师对他说:「医祖黄帝、岐伯说的话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如今在后世流传的只有《素问》和《难经》,这两本医书你非读不可。」

滑寿听了老师的话,就把这两本书从头到尾好好研读了一番。读完后,他发现《素问》一书的内容虽然很完备,但由于流传日久,篇目的结构次序有些混乱,于是他向老师提出,能否允许他将书中的内容分为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汇萃这十二类,重新进行整理、抄录。另外,《难经》的医理虽然涉猎广博,但其中却不乏错漏之处,而历代的注本也未能完全阐发其本意,因此滑寿也打算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辨别、考证后,再予以订正、注释。

王居中见他心意笃诚,高兴地鼓励他说:「你很善于学习,这很好,你赶快做吧!」自此之后,滑寿便开始潜心钻研、整理《素问》和《难经》。经过多年的苦心孤诣,他编撰出令后世学医者极为推崇的两部医学专著——《读素问钞》和《难经本义》。

学针法于高洞阳 撰写针灸学专著

滑寿的医术颇高,针法更是了得。在滑寿居住的余姚曾盛传着这样两个医案:有位妇人怀孕了,却腹痛不止,有性命之忧。滑寿诊视后说:「这是蛇妖在作怪。」于是施针治疗,妇人产下数条蛇后,才活了下来。还有一位孕妇将要临盆生产时却突然晕死过去,滑寿诊断后说:「这是因为孩子的手抓着母亲的心脏呢。」他赶紧施针,那妇人不一会儿就苏醒过来了,孩子也很快生下来了。仔细看那孩子的大拇指,还有被针扎过的痕迹。

滑寿的针法是由针灸大家高洞阳所传授的。他不仅「尽得其术」,同时还发现人体「得经十二,任、督脉之行腹背者二,其隧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随后,他采用《素问》、《灵枢》中的经穴专论,撰写出《十四经发挥》一书。此书虽名为「发挥」,但所弘扬的却是经典古籍中的传统疗法。

滑寿谈到《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用药之法仅占一两成,用灸之法也只占三四成,而其它的基本全是针法,且十之八九都是无需有任何顾虑的。但遗憾的是,后来的学医者越来越偏离了古法。于是「方药之说肆行,针道遂寝不讲」。或许,正是出于对「针道微而经络为之不明;经络不明,则不知邪之所在」的担忧,他才专门去拜师学习针法,并最终写出一部令「后之医者可披卷而得」的针灸学专著。

一片梧桐叶治难产 疗疾如神不求回报

对于滑寿,为时人、后世所津津乐道且深感敬佩的除了他的医书之外,还有他超凡过人的医术。明代史家许浩曾在他的《复斋日记》中记载了滑寿用一枚梧桐叶替难产的妇人催生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苏州的官员请滑寿跟他们一起到虎丘山游玩。当时,有一富户人家的孕妇难产,派人去请滑寿,可官员们都不想让滑寿离开。滑寿走到一处石台阶上,恰巧见一片梧桐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就随即捡起那片叶子,递给前来求诊的病家,并嘱咐他说:「把这叶子拿回去,用水煎煮后,让孕妇服下。」

过了不久,游山的官员们还没坐下饮宴,病家就来告诉滑寿说孩子已经出生了。大家都觉得很神奇,问滑寿到底用的是什么药方。滑寿告诉他们:「所谓『医』,就是『意』,要凭借自己的理解来处方,哪有什么固定的药方呢?怀孕的妇人过了十月还未生产,是气虚所致。梧桐叶得秋气而落,用它来助产,必有奇效。」

滑寿这种以「意」处方的例子还有很多。他给人治病时就是这样,不拘泥于医书中的处方,而是将其所学融会贯通,用自己的领悟来进行诊断,他的处方总能立即见效,并且药到病除。

滑寿也擅长诊脉,通过脉象甚至能判定人的生死,很多病家把他请到家中,非得让他来判定病人的病情,心里才觉得踏实。参与编撰《元史》的朱右专门为其作传,记载他疗疾如神的医案。

无论病人是贫是富,滑寿都一视同仁,用心地为他们诊治,从不图回报。他早年在吴楚之地声名渐起,晚年已名贯大江南北。直到今天,余姚市的龙泉山上还伫立着「滑寿亭」。亭柱上还镌刻着「继神农遍尝百草,承仲景普济千家」、「杏林独秀闻天下,桃李争妍满古城」的诗句。

擅长诗词歌赋 晚年被名士叹为「老仙」

滑寿性情笃实、敦厚,且聪敏过人。他一生博览群书,每天诵读四书五经后,都能记住千言;提笔就能写出内涵深远、见解独到的文章。他年少时就能作诗,尤擅长写乐府诗。他的诗词既有雄浑、遒劲之感,也不失典雅、温情。

滑寿年过七旬依然鹤发童颜,走起路来步履矫健。他晚年为寻求长生之道,自号「撄宁生」,被名士叹为「老仙」。(「撄宁」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即心神宁静,不为外界俗世所扰。)

滑寿一生中所救治的病人难以计数,阴德动天。滑寿子孙昌茂,皆散居在余姚、武林一带。儿子滑孟骥曾任医学训科;孙子滑志镛曾任良医正;曾孙滑浩曾入籍太医院,当过刑部郎中、江西南昌府知府,皆能承其家业。△

(有删减)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4/26/72504.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