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期獲得網易2023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獎。他表示,中國經濟目前仍面臨嚴重的爬坡任務,需要廣大羣衆共同努力。(百度百科) |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期獲得網易2023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獎。他表示,中國經濟目前仍面臨嚴重的爬坡任務,需要廣大羣衆共同努力。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在202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中國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先生獲得2023網易年度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獎項,以表彰他對中國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和經濟與社會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主辦方在頒獎詞中說,在過去的一年裏,全球經濟格局的劇變,金融市場的波動,這些變化都給經濟學界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然而,正是這些變化,讓我們看到了經濟學家的智慧和力量。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網易財經、網易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於11月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拓新絲路 智造繁榮》。92歲的吳敬璉在談及獲獎感受時說,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各個階層人士,包括企業家和廣大職工、勞動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說:“我們現在其實是還是面臨着很嚴重的爬坡的任務,在完成這個任務中,我希望我們跟企業家跟廣大的職工羣衆和我們的普通市民和勞動者共同努力,做好我們各自崗位的工作,使得我們爬坡和克服眼前的短期的困難取得成功。”
吳敬璉十年前的願望今天完全落空
關注中國政治與經濟形勢發展的時事評論人士郭閩本週五(8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作爲體制內經濟學家,吳敬璉爲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提出了值得采用的建議,但他認爲吳敬璉十年前就已經發表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警告,但不被當局接納。他說:“十年前已經有人預見到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可能會遇到一些什麼樣的問題,上層有沒有人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纔是關鍵。這些官員不去落實這些問題,不去落實這些好的建議。中國是一個權貴資本社會,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吳敬璉也說了,是一個‘半統制’經濟加市場經濟。”
郭閩說,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未遵循市場經濟原則,那是因爲既得利益者要的就是這類經濟模式:“他們大大小小的官員手中都是有權力的,權力可以尋租。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真正養肥了誰啊?不就是那些官員們,老百姓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近期吳敬璉有關“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的言論被廣泛轉載。據人民網2012年11月15日報道,吳敬璉在受訪時說,中國建立實行憲政、民主和法治的市場經濟,是一項十分偉大然而極其艱鉅的任務。最後,吳教授表示,只有打破阻力,奮力過關,才能實現幾代中國人的夢想,把中國建設成爲一個富裕、民主、文明的現代國家。
《人民日報》當年刊登吳敬璉提出的民主與憲政
2012年9月3日的《財經》雜誌刊登了對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會主席吳敬璉教授的專訪。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三大方面的問題,吳敬璉首先提出“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他認爲,中國社會一直存在着“向何處去”的問題。有兩種可能的前途擺在面前:一條是沿着完善市場經濟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權力,走向法治的市場經濟;另一條是沿着強化政府作用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前行,走向權貴資本主義的窮途。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認爲,吳敬璉當年對中國經濟社會走向的預測有過之無不及。他說,吳敬璉口中的權貴資本主義,其實就是黨國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是家族壟斷國家財富:“現在的發展我們叫極權黨國資本主義,他是代表黨國,那些權貴大家族都被消滅得差不多了。從這一點上,我們跟他是有分歧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很早期跟匈牙利的經濟學家科爾奈對市場化改革非常有信心,認爲中國可以像東歐那樣進行市場化改革。”
中國與發展市場經濟漸行漸遠
馮崇義說,人們懷念吳敬璉是因爲中國的市場化經濟模式與現實漸行漸遠:“從市場化配置到建立法治社會,建立憲政社會來保護公民權利,保護產權,保護市場的公平交換,但是這條路被堵死了。”
人民網當年報道,吳敬璉提出建立和健全競爭性的市場體系,避免出現財產初始佔有的兩極分化。建立法治、推進民主和實行憲政,即政府應當在納稅人的監督之下,改善政府的管理,杜絕貪污和浪費,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爲公衆提供服務。不過,吳敬璉當年提出的推行民主和實行憲政等詞,在當下中國互聯網上,已經成爲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