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出自《论语》子路篇。

【人民报消息】「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出自《论语》子路篇。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话吗?」 孔子回答:「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做国君很艰难,做臣下也不易。』如果真能知道做国君的艰难,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了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话吗?」 孔子回答:「话不可以这样说啊。不过,人们说『我做国君没有别的快乐,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就近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了吗?」 孔子认为,如果君主知道「为君难」,出言必会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知道「为臣不易」,就会礼遇臣下,广开言路,虚怀纳谏,而不会暴戾恣睢。这样,君臣同心,国家有治,就等于「一言兴邦」。 反之,如果君主刚愎自用,独裁专制,那么如果这个君主说得对倒也罢了;如果说得不对,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臣子投其所好,阿谀奉迎,直臣进谏则忠言逆耳,最终就要自食恶果。这样,就等于「一言丧邦」,也就是决策者的言行关系到国家兴亡,不可不慎。 一言而丧邦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经常被后人引为殷鉴的亡国暴君之一,他同商纣王颇有雷同,天资过人,绝非昏庸之辈。但是他恃才矜己,傲慢自大,从不听人劝谏,短短十四年就断送了文帝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开创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河山基业。 隋炀帝曾经公开对虞世南说:「我生性不喜人劝谏。如果是达官,还想进谏以求官,我更不能饶他。如果卑贱士人,我还可以饶他,但绝不让他出人头地。你记住吧!」甚至还说:「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 隋炀帝即位不久,倚仗他父亲节俭勤政创下的基业,大兴土木,赏赐无度,追求享乐,四处游玩。一些忠直大臣都担心这样下去将不利于隋朝的长治久安,纷纷劝谏或议论,但却都遭到隋炀帝的诛杀。 大业三年, 炀帝下诏收集北齐、北周故乐人及天下散乐。太常卿高颖劝谏说:「此乐久废,现在要征集,恐怕那些没有见识的人会放弃原来的正宗而追逐这些末流,相互教习传播开来。」炀帝听了很不高兴。 为了向突厥的启民可汗炫耀富有,炀帝令人制造大帐,可容纳数千人,在帐内设宴款待启民可汗及其部落人众,又赏赐启民可汗帛二十万段。炀帝还下诏征发丁男百余万修筑长城,尚书左仆射苏威直言劝谏,炀帝不听。高颖、贺若弼、宇文弼等人都极力劝谏,隋炀帝非但不反省自己,反而扣上诽谤朝政的罪名,把他们全部处死。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的暴政已激起天怒人怨,农民起义的烈火在四处燃烧,可是竟无人敢向炀帝讲真话。宰相苏威不愿意说假话,在炀帝问起「盗贼」情况时,苏威就将身体隐藏在廊柱后面,不敢让炀帝看到。 一次,炀帝特地把苏威叫到跟前来问,他只好回答:「我不主管这些,不清楚有多少,只担心贼众离我们越来越近。」 炀帝问他是什么意思,苏威说:「他日贼占据长白山,现在已近在汜水。」炀帝听了很不高兴,后来找茬将苏威削职为民。 在这种形势下,炀帝还打算从洛阳到江都去游玩。右侯卫大将军赵才劝谏说:「如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回京城,安定黎民百姓。」炀帝勃然大怒,将赵才逮捕下狱。 建节尉任宗是个小官,上书极谏,当天炀帝就在朝堂将他上杖杀。奉信郎崔民像也是一个小官,在建国门上表劝谏,炀帝怒,先卸了他的下巴,然后杀掉。 炀帝一行走到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又上表请示还京城长安,炀帝杀掉他后继续前走。到了梁郡,郡上有人拦住车驾上书说:「陛下若是去了江都,天下就不再是陛下所有了。」炀帝又将来人杀掉。 当时大官不敢劝谏,小官被杀,又让无官的百姓来谏。而隋炀帝则是来一个杀一个,毫不手软。 大臣虞世基知道他「恶闻」农民起义的消息,看到这方面的报告便「仰损表状,不以实闻」。东都的越王杨侗被瓦岗军攻得招架不住,派元善达到江都向炀帝告急,求援,反而被认为是诳骗圣上。 有个宫女向炀帝报告:「外闻人人欲反。」炀帝将她杀死。宿卫的禁军士兵有时也偶尔谈起这方面的情况,萧皇后明知是真情,也不得不说:「天下事一朝至此,势已然,无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忧烦耳。」从此就再无人提及这方面的事情了。 不久,宇文化及等人发动政变,将隋炀帝勒死在江都宫中,隋朝随之灭亡。但炀帝至死也没有反思己过,当反叛他的亲信马文举等要杀他时,他还问:「我有何罪,该当如此?」 马文举说:「你置宗庙于不顾,轻动干戈,游玩不息,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专任奸邪,拒听忠言。使得丁壮死在战场,女弱填入沟壑,万民失业,变乱四起,你还能说没有罪吗?」 一言而兴邦 唐高祖李渊认为「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唐太宗更加深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他曾经对大臣说:「我读《隋炀帝集》,文辞深奥博大,隋炀帝也知道赞扬尧舜批评桀纣,为什么做事却不是这样呢!」 魏征回答:「自古以来,人君为难,只因为出言即成善恶。如果人君出言后能听一听臣下对自己过错的劝谏,国家就会兴盛;若出言后只想让人服从,国家就会灭亡。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所以即使是圣人,也应该谦虚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智慧的人会献出自己的谋略,勇敢的人会竭尽全力。隋炀帝仰仗自己有才,十分骄横和自以为是,说的是尧舜的话,做的却是桀纣的事,还不自觉,最后导致灭亡。」 唐太宗说:「这些事情过去没有多久,我们得记住其中的教训。」 为了了解施政的得失,及时改过迁善,唐太宗鼓励臣下进谏,扩大谏官职权,要求凡诏令不妥须当奏明,不得阿从。比如喜欢直谏的魏征,虽然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属,但唐太宗却不计前嫌,任他为谏官,允许直接询问政事得失,而且爱护备至。 魏征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太宗均虚心纳谏、择善而从。孙伏伽、戴胄、魏征、王珪、褚遂良、马周、张玄素等都因为敢于直谏而被嘉奖赏赐或者委以重任。 唐太宗以人为镜,匡正自身言行的坦荡胸怀,群臣不避逆鳞直言敢谏,无疑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