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德才兼备,秉公守则,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 |
【人民报消息】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开元年间名相,德才兼备,秉公守则,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张九龄年幼时即聪敏,十三岁以书拜谒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赞其神童、必能致远。青年时在乡学教学有方,平日总是衣冠整齐,做事一丝不茍。 张九龄进士及第,其风度文章为当世之楷模,时人誉为「九龄风度」或「曲江风度」。其风度不仅在于为人「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旧唐书》),更在于其心系百姓、正义敢言的品格和节操。唐玄宗朝政时,看到张九龄总是风威秀整、直言进谏,以致后来每当有人向他举荐人才时,他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新唐书》) 开元元年,担任左拾遗的张九龄上书宰相姚崇,提出「远谄躁、进纯厚」的用人重德的原则,坚持任官以「德望」为先,反对结党营私、假权于人、卖官鬻爵等不正风气。在吏部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时候,张九龄经常被邀参加对考生等级的评定工作,由于他公平允当,取舍认真,得到朝廷内外的好评。 开元四年,张九龄上书唐玄宗请行郊祀之礼敬天,又言:「乖政之气,发为水旱;天道虽远,其应甚迩。昔东海枉杀孝妇,天旱久之……」上书指出若失德失政,上天就会显示灾异以警告,如表现为水旱灾害等;天道至高,但其报应的却很近。过去东海错杀了孝妇,以致天旱很久。一个官吏不明察,一个人受冤而死,天还要昭明她的冤屈。而县令刺史是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是亲近百姓的人。若所用非人,那水旱灾祸之由来,岂只是因冤枉一妇人而起呢? 宰相张说很欣赏张九龄的文章,称他文才出众,其文「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提拔他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后至中书舍人。但张九龄对张说从不随声附和,秉公持正,对其一些断然行事多有劝说。 如张说奉旨筹备封泰山盛典,因封禅之后有进阶行赏之事,他在随行人员中多安排其所亲近之人,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立即劝谏:「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提醒张说要选那些清流高品之人,提出在诏命未正式公布之前更改还来得及。张说没有听从,事后果然招致怨声一片,因授爵不公而被罢相贬官。 开元十七年千秋节(唐玄宗生辰庆典),大臣们有的进献奇珍异宝,更多的按当时风尚皆以宝镜进献。唯张九龄进《千秋金镜录》五卷,具陈前古兴衰经验及教训,希望皇帝以人为鉴,洞察吉凶,指出「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淋漓尽致地展示其「彰善惩恶,见义不回」的「曲江风度」。 该书引经据典,内容包括敬天、亲贤、远佞、勤民、修身等十章,以古论今讲时弊所在,并指出如何改变应对。提出人们往往重视借鉴明镜,不重视借鉴历史,人应以史为鉴来检查、反省自己,以存善去恶,成为至人。唐玄宗对此予以颁诏嘉奖。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任职宰相,倡导仁政,推行教化。他在奉和唐玄宗的诗中说「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在为国家起草的诏书中说「言念苍生,必必遍于天下」、「以诚告示,其或知归。何必用威然后致理?先务仁恕宁不怀之?」 张九龄深明教化的特殊社会功能,说「道者众妙之门,而心者万事之统」。他提倡少用刑狱,认真依法办案,不徇私心,其「累历刑狱之司,无所不察」,又能面决是非,口成案牍,均得其平。设置十道采访使,掌监察州、县官吏,举善惩恶,广开言路。 张九龄关注民生,保民育人,重视农桑,反对黩武,为国家起草《籍田制》,从皇帝至朝廷百官都要在春耕季节参加藉田劳动,以「重农桑,轻赋税」。他自己亲自兼任河南开稻田使,在中原地区推广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大兴农田水利。主持开凿大庾岭新路,沟通南北交通且造福后人。因大力发展农业,唐朝在开元末和天宝初,国家财力和百姓福祉达到开国以来的高峰。 张九龄有着鉴人之识,擅于识别忠奸,认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李林甫不学无术,却又妒贤嫉能,擅于阿谀奉承,欺上瞒下,陷害好人,时人谓之「口蜜腹剑」。李林甫欲任宰相,张九龄上书反对:「宰相关系国家安危,李林甫非社稷之臣,像他这样寡德少才之人当宰相,我担心今后国家会因此而遭殃。」后来李林甫果然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相。 张九龄在《上封事书》指出选官重德的重要性,认为凡是轻薄失节的人无论有才与否,一概加以抑制。强调只要是贤能,有「声实」,就可以越级提拔。 在开元之治中,张九龄推荐任用的贤才有严挺之、王维、孟浩然、袁仁敬、皇甫冉、卢象、包融、李泌、周子谅等,这些人都是称善一时的人物,他们皆以道义相交,光明正大,始终不渝。 如王维在《献始兴公》诗中称赞张九龄:「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称他身为宰相,用人唯贤,不结党营私,对于国家的官爵不徇私出卖;其所作所为无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无不为百姓着想。 《新唐书》称其「议论必极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张九龄多次上书直言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种种劣迹,遭其排挤和诽谤,被贬为荆州长史。 在荆州,张九龄写了《感遇十二首》,诗中有「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称赞兰桂的芳洁质量、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其美好完全出于自然天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表达了自己坚守正道、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决心。 张九龄还写道「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他谪居之地正是橘之产区,于是借丹橘喻己节操,说丹橘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并不是因为那里地气和暖,而是因其自有凌寒傲霜的本性。后人赞张九龄「清节不染于浊流」。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盛唐一代贤相坦荡博大的胸怀,千古流传。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曲江集》、《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