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註定的死亡之旅,神祕預言早已預知泰坦尼克的沉沒?難以置信的巧合,泰坦尼克號有機會躲過災難嗎?(《未解之謎》提供)

【人民報消息】1912年4月14日深夜,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郵輪,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在她的首次航行中意外撞上冰山,僅僅2個多小時後就沉入大西洋底。最早的救援船隻4小時後才趕來。船上的2,224人中,僅有710人獲救,超過1,500人在零下2度的冰冷的海水中喪生。 關於這場海難的調查事後迅速展開,英國和美國分頭進行。雖然當時輿論鋪天蓋地,認爲泰坦尼克號的運營商白星公司應負全責,然而奇怪的是,兩個獨立的調查小組都得出一致的結論,就是這是一場「天災」。白星公司沒有過失。 可出事那天風平浪靜,天氣晴朗,是個好天氣,這「天災」從何說起?而且當時在北大西洋航行的船隻撞上冰山的概率很小。上一次有船撞到還是5年前的事了。就算撞上也不打緊,那艘船不過就是船頭受了點損傷,仍然能夠完成航程、安全到港口。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Edward Smith)那時還接受過媒體採訪,說:「無法想象有任何情況還能造成船隻進水沉沒,現代的造船技術已經超越了這一點。」那「泰坦尼克號」又怎會如此不堪一擊? 再說,船上不應該有救生艇嗎?又不是惡劣天氣,爲什麼只救回那麼點人呢?後來的調查表明,船上只配備了20只救生艇,按每隻坐滿65人來算,滿打滿算也只能救回1,300人,也就一半多一點。這明晃晃的事實,白星公司怎麼能逃脫責任呢? 這些質疑聲,從當初到現在,一直都存在着。甚至還有陰謀論者認爲整件事情都是一場白星公司自導自演的騙局,目的是爲了騙取高額保費。不過有許多研究者還是願意相信白星是清白的,要怪就只能怪泰坦尼克號運氣太不好,許多匪夷所思的巧合都撞到一起了。我們也收集了一些資料,大家一起來看看,評判一下吧。 謎團一:爲什麼不配備足夠的救生艇? 上個世紀初的北大西洋,海航十分繁忙,也是十分安全的。英國的船隻在1912年之前的十年中已經運載了350萬人次,期間僅有73人喪命。在這種情況下,船上救生艇的配備是爲了萬一出事的時候把乘客轉移到另一艘船用的,而不是用來裝載全體人員。「泰坦尼克號」最初的設計圖紙清楚表明只有16只救生艇,而這,也已經符合當時的行業規範了。正式運營的時候又多加了4只,可以說是已經多加考慮了。 那爲什麼救生艇都沒坐滿呢?怪就怪在當時船長下達了「女人和孩子優先」的指令。指令本身沒有錯,但執行指令的二副萊托勒(Charles Lightoller)聽錯了,以爲讓所有的女人和孩子都走了才能輪到男士們。再加上有許多家庭不願骨肉分離,一開始大家也都不相信船會沉,結果導致不少救生艇只坐了不到一半的人就划走了。 謎團二:天氣晴朗,卻看不到冰山? 不少專家研究發現,出事那晚了望臺沒能及時看到冰山,很可能跟當時出現的海市蜃樓現象有關。當時泰坦尼克號正行駛在寒冷的布拉多洋流和溫暖的墨西哥灣流交界的地方。這種一邊冷一邊熱的空氣使光線在通過時形成折射,把視野中的海平面抬高了,看起來就像是籠罩着一層薄霧,類似於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現象。不少倖存者都提到了這層薄霧,也就是說,證實了這種海市蜃樓現象的存在。 再加上當時泰坦尼克號的雙筒望遠鏡被意外鎖在了櫃中,了望塔中的海員只能用肉眼觀看。兩個意外迭加在一起,導致在了望員在看到冰山的時候,它實際上已經離得很近了。如果了望員能用上望遠鏡,或者海平面沒有被抬高,或許泰坦尼克號就可以逃過一劫。可惜這世上往往沒有如果。 而這種光線扭曲的現象在附近另一艘船船員的證詞中也得到了印證。當時一艘名爲「加州人號」的船正在20公里外的地方拋錨過夜。加州人號近在咫尺卻沒能及時趕來營救,也是這場世紀災難最大的謎團之一。而船員表示,這和光線扭曲有關。 謎團三:加州人號近在咫尺卻不援救 因爲光線扭曲,加州人號船長羅德(Stanley Lord)一開始把泰坦尼克號看成了一艘小船。後來他們又把泰坦尼克號放出的信號彈看成了一些小光點或者煙花,所以沒有引起警覺。 不過真正讓加州人號誤判的,是因爲他們沒收到泰坦尼克號的求救電報。那天晚上11時30分,也就是泰坦尼克號被撞前10分鐘,他們的電報員發出了最後一條冰情警告後就關機睡覺了,直到早上6點才上班。而這時,一切都已經晚了。有人說,如果這位電報員能晚個15分鐘睡覺,事情可能會完全不一樣。可惜命運有時候就是這樣蠻不講理。 然而,加州人號發出的那條至關重要的冰情警告卻被泰坦尼克號的電報員因爲忙而忽視了。整整10分鐘啊,完全可以妥妥地避開那座冰山了。事實上那天泰坦尼克號總共收到了6條警告,卻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爲當時人們普遍認爲海上冰塊的風險很小,緊急閃避也來得及,甚至正面碰撞也不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船長只是吩咐了望臺多加註意而已,而船依然保持全速前進。他不知道的是,這時命運之手,已經在鎖緊人們的喉嚨了。 謎團四:爲何泰坦尼克號如此不堪一擊? 看到冰山後,大副下令緊急轉彎閃躲,但因爲距離太近,船頭有5個艙位還是被冰山刮出口子,進水了。泰坦尼克號設計的是就算有四個船艙進水,都可以正常航行的。可惜5個艙都進水,基本就是沉船的命運了。離奇的是,致命的一刀剛好砍在了6號鍋爐房外面船體鋼板的接合處,大約有12米長,導致兩塊鋼板之間的鉚釘應聲脫落,接縫爆裂開來,海水就順着這些裂縫飛瀉而入,然後迅速向兩邊蔓延。在強大的水勢面前,船上的抽水泵根本不管用。 那是不是鉚釘不結實,偷工減料了?船的建造商,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Harland & Wolff)說,不是。泰坦尼克號的姐妹船奧林匹克號用的是同一種鉚釘。這艘船服役將近25年都沒有發生重大事故,還在幾次重大的碰撞後倖存了,所以鉚釘很可能是無辜的。 有研究表明,真正的罪魁禍首可能是鍋爐房內的一場火災。起航前10天左右,6號鍋爐房內三層樓高的煤倉發生了煤炭自燃現象,一直到撞到冰山的前一天才被撲滅,造成的後果是,船艙外圍鋼鐵的強度下降了75%。也就是說,6號鍋爐房是先受內傷,再受外傷,兩相夾擊,才脆弱到讓鉚釘脫落的地步,要說巧,也確實是巧了一點。 就這樣,各種匪夷所思的巧合一個一個迭加在一起,把這艘當時天下最大,號稱「永不沉沒」的郵輪引向了命中註定的死亡之旅。 預言靈驗了?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關於這場災難的預言。 早在1898年,美國作家摩根‧羅伯森(Morgan Robertson)就出版過一本小說叫《徒勞》(Futility),寫的是遠洋郵輪泰坦號在在4月的一個晚上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後沉沒的故事。 故事不但名字,時間,地點都跟泰坦尼克號基本吻合,甚至連細節上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說,兩艘船都號稱「永不沉沒」,是「最巨大的海上船舶」,都有三個螺旋槳,長度和排水量都差不多;都是右舷撞上了冰山,之後都因爲救生艇數量不夠,只有少數人逃生。 小說出版的時候,泰坦尼克號根本連設計概念都還沒提出來。海難事件發生後,小說改名爲《泰坦殘骸》(The Wreck of the Titan)再版,一下子成了暢銷書。雖然羅伯森從未承認過,但是許多人都相信他有預知的能力。 無獨有偶,泰坦尼克號上一位遇難的頭等艙乘客威廉‧斯特德(William Stead)也被認爲預言了這場海難。斯特德是位知名記者,生前經常說自己會溺水而亡。他曾經以小說的形式提醒大家船上救生艇不夠會造成什麼後果。小說中遇難的船隻也是被撞到了右舷。後來他又講述了一條船跟冰山相撞後如何營救倖存者的故事。可惜這兩個故事在當時都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倖存者們說,斯特德一直在甲板上幫助婦女和兒童登上救生艇,後來把自己的救生衣也讓給了別人。人們最後看到他的時候是跟當時的世界首富亞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一起凍死在了水裏。 用生命定義「富而有德」 其實當時因爲亞斯特舉足輕重的身份,大副默多克曾命令他上救生艇,但亞斯特「憤怒」地拒絕了。他說他喜歡保護弱者的古老守則,然後把座位讓給了一位來自三等艙的婦女。 而亞斯特並不是船上唯一一個把求生的機會讓給別人的富人。我們現在經常聽到有人說「爲富不仁」,但在泰坦尼克號上,人們更多看到的是「富而有德」。 當時的世界第二鉅富,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acy』s)創始人斯特勞斯(Ida Straus)也步了亞斯特的後塵,堅決不上救生艇。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夫人羅莎莉也堅持要跟他生死相隨,說:「你去哪我去哪。」後來她把自己的位子讓給了她的女傭。 他們,就是1997年的電影中那對在床上一起安詳等待死神降臨的老夫妻。他們的墓誌銘上刻着《聖經》裏的一句話:「愛情,衆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許多人都認爲他們就是電影中傑克和羅絲的原型,那句著名的「You Jump, I Jump」很可能來自於「你去哪我去哪」。 船的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也選擇了與自己一生的傑作一同葬身海底,說「只有那樣,才能撫平我內心的歉疚。」最後的時刻他還在不停地把甲板上的椅子扔到海里讓乘客們抓住,之後他就走向了船的控制室,跟留在那裏的史密斯船長一起跟這個世界訣別。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當年的紀念集會上,白星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犧牲,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 爲泰坦尼克號事件撰寫傳記的作家阿蘭巴特勒(Daniel Butler)感嘆說:這是因爲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責任比其它更重要! 災難面前我們都很渺小,但善良會讓我們變得強大而勇敢。面對死亡,有人用生命書寫了他們的傳奇,有人用餘生把這個故事傳揚到了四方。△(有刪減) (資料來源:【未解之謎】節目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