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圖(局部),南宋陳榮(1189至1258年後),作於淳祐四年(1244年)
|
【人民報消息】從古到今,龍在華夏文化中佔據着重要位置——中國大地被稱爲「龍的土地」。到了今天,仍然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形象——龍的雕刻、龍的繪畫、龍的器皿,龍的裝飾,龍的旗幟……端午節划龍舟,元宵節玩龍燈。即便在海外,唐人街舞龍也是經久不衰的傳項節目。
古人說「風過留聲」。那麼龍是否真的存在?是否來過人間?如果是,是否也留下過痕跡?大千世界,奧祕無窮。讓我們一起抱着開放的心態,退一步欣賞一下這些資料:
一、陳榮的《九龍圖》
南宋畫家陳容的《九龍圖》爲紙本墨筆淺設色長卷,高46.3釐米,長1096.4釐米。畫中的九條形態各異的龍在山岩、雲霧、波濤間半隱半現,面部神態、身形體態、騰挪動態刻畫得十分生動,呼之欲出;和九龍形影相隨的雲霧也極爲生動逼真。此長卷上用有「乾隆御覽之寶」、「御書房鑑藏寶」、「三希堂精鑑璽」、「嘉慶御覽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乾隆御覽之寶」等五十幾枚象徵鑑賞者、收藏者身份的印鑑。此畫經耿昭忠、清乾隆、嘉慶內府、恭親王府收藏,約晚清和民國初年流往海外,藏於波士頓美術館,被認爲是現存最偉大的龍圖,也是陳容存世的稀有精品。
古代沒有照相術。中西方畫家都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無論人與物,還是天堂、天使、神佛、奇觀,都能用高超的記憶和寫實的技法把所見形神描繪出來,並能把自己敏銳觀察力所捕捉到的精神內涵生動地溶於對形的描畫中。因此,中國古代和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作品,其格局和內涵絕非現代照相術和現代寫實畫家所能相提並論。
那麼,陳榮是否見過真龍呢?如果見過,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形下所見?如果沒有,又是如何畫出這九龍的呢?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想起秦始皇陵兵馬俑,那些相貌體態各異的衆兵馬俑,如果說都是工匠們以幾種常見模型變化而成,那麼人世間幾十億人,也可以說是幾種模型變化而成、彼此都有相同和相異之處吧。
二、正史中對於龍的記載
中國正史,被稱爲「信史」,對於天象、天文記錄自《史記》以來,有着悠久的歷史,有國際天文學家曾經公開稱,如果要系統查找一千年前的天文資料,只有在中國正史中才有完整的記錄。
在《二十四史》中對於龍的記載頻頻出現。在《漢書》有:「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兩龍見於蘭陵廷東里溫陵井中,至乙亥夜去。」
在《晉書》中記載,東晉永和元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祭龍事件:「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羣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以太宰。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
歷朝歷代都有對於龍現形於世的記載,屢見不鮮。
對於「黑龍」出現的記錄爲10次(傳言、星象未計):
元年九月黑龍出現,這月的最後一天,又出現日食。
建德六年(577),亳州的大周村裏有龍相鬥,白龍獲勝,黑龍死去。
趙州黑龍出現。
……
對於「白龍」出現的記錄爲17次:
三年春正月癸丑,兩條白龍出現於弘農澠池。
初六,廣州刺史歐陽頠上表白龍出現在廣州珠江南岸,長數十丈,大可能有八九圍,經州城西道去了天井崗。
跟隨高祖幸臨鄴都的這一年,遇上乾旱,高祖派人到白龍潭祈請上天降雨,有一條白龍在潭水的中心顯現,這天夜裏下了一尺多深的及時雨,人們都感到驚異,到這時,少帝果然登上了皇位。
……
對於「黃龍」出現的記錄爲30次:
夏四月,黃龍出現於新豐。
冬,黃龍在真定出現
二十一日,濟南報告歷城出現黃龍。
……
在各地的府志、縣誌中,有關龍的記載也有若干,如《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羣衆爲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一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三、柳宗元記錄的白龍事件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古代文學史、哲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一生好佛,崇尚「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曾說過:「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柳宗元寫過許多著名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謫龍說》,如實記錄了一則真實的神奇事件。
現將全文翻譯如下:地處陝西的扶風,有位馬姓青年,他曾對我(指柳宗元自己)說了這樣一件事:在他十五六歲的時候,那時還在山西澤州。一天,他和一羣孩子在郊外的亭子裏玩耍。忽然,有光芒閃現,只見一個奇異的女子從天上墜落到地上,她身披白色裏子的黑紅色皮衣,頭上戴着步搖冠。
正在附近遊玩的富貴人家的公子們也發現了這位女子;看到她容顏光潤、美貌非凡的樣子,心中高興,上前去試探着與她說話,言語間不太莊重。那女子生氣的說:不可如此!我居住於鈞天帝宮,經常上下於星辰之間。就連崑崙、蓬萊,我都持輕視的態度而不屑於前往。天帝認爲我的心太過狂妄自大,一怒而將我貶謫到人間受罰。七天之後,我還是可以返回天上去的。現在我雖困辱於凡塵中,卻絕非你的伴侶,否則我回去後定會給你帶來災禍。
公子哥兒一行人一聽,都嚇的立刻退開了。馬姓青年則遠遠跟着她,只見那女子進入了一座佛寺的講堂中。到了第七天,馬姓青年又好奇的去看,發現那女子又出現了。她從佛堂裏取出一杯水,然後向水杯裏噓了一口氣,杯裏的水立刻化成了五色繽紛的雲氣升騰着。她把那件白裏子黑紅色的皮衣反穿起來,化成了一條白龍,騰雲駕霧,在佛寺上空迴旋飛翔,越飛越高,登天而去,不知飛往何方。此事真是令人大爲驚異。可見,即使是那些被貶謫到塵世的神仙,也不是地上的凡人可以去冒犯的。那位馬姓青年不是說謊的妄人,所以我柳宗元就把這個故事記了下來。
現在人們在研究柳宗元作品的時候,出於無神論的思想,把《謫龍說》強行解釋成作者編造的寓言。其實柳宗元早已經在文中明確強調了「孺子不妄人,故記其說」,即正因爲這位青年秉性誠實,不是好說謊的妄人,所以柳宗元才將此事記錄下來。
四、康熙皇帝遇真龍
在《禮記》中曾經寫到,上古聖王以德治世、以禮化民,就會有祥瑞顯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皇、麒麟皆在郊蒵,龜、龍在宮沼。」意思是說,聖王的賢德,使得天不隱藏養民之道,地不隱藏養民之寶……因此天降雨露,地湧甘泉,山中生產物資製成器物車輛,河裏有龍馬揹着《圖》出現,鳳凰、麒麟都出現在郊外的湖澤中,龜和龍都在宮殿的池沼裏畜養。
有聖王在世時,以大德治天下,使天地間正氣昭然,龍、鳳等祥瑞降臨於世。有緣的人看到後,便用石頭、玉石等器物表現出來,以表達對神物的尊崇。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即清朝皇帝康熙。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爲「千古一帝」。蒙古人稱他爲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爲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他稱爲「文殊皇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時,曾在江蘇鎮江的金山寺小住。四月三十日那天沒有風雷,只下過一陣微微細雨。康熙帝信步走到屋外,望江遠眺,忽然看見西南方出現一條巨龍,長約數十丈,橫亙盤旋在天空,又迅速隱入雲端。康熙帝見到這般奇景,遂提筆寫下《見龍行》:
《見龍行》
玄燁
在田在天連二五,純陽變化參吞吐。
非如起蛟壞田廬,又非密霧傷園圃。
雲端前後發祥光,逶迤上下行有矩。
而乘六龍以御天,不違施德普時雨。
有亢有悔有虧盈,首出庶物用精明。
大哉龍德從其類,發揮純粹須經營。
長江一派何泱漭,素波萬里盡澄泓。
象震凌雲敦元氣,日新顧諟玩無聲。
《見龍行》詩中寫道,(自己所親見的龍行)不像蛟那樣行動起來毀壞良田和房舍,也不會帶濃霧而傷害種植蔬菜果木的田地。龍駕雲行駛,雲端前後都發出祥瑞之光;迤邐而行,上下舞動有着規矩。長江那樣洪大深廣,龍行時萬頃碧水卻只漾起絲織般的波紋。
開篇「在田在天連二五,純陽變化參吞吐」這兩句,大概說的是龍無論出現在田野還是在空中都連着陰陽五行,陰陽五行產生的真龍仙體變化多端、隱現聚散自如。「在田」一詞出於《周易》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意爲龍出現在田野之上,有利於見到大人物。結尾句中的「象震」一詞喻雷霆般迅猛的龍行。按《易經》中的象類舉例,乾爲天、坤爲地、震爲雷。震卦表示向上的趨勢,卦德爲奮進、意氣風發。康熙帝記述:龍行雲端,充滿厚道元氣,我靜靜觀賞他瞬息萬變的動態。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