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人民水深火熱 中共官員「偷着樂」(圖)
 
顏純鉤
 
2023年8月7日發表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這幾天都在關心大陸水災慘況,天災避不過,人禍更慘烈,水災未去,地震又來,天地異象,山河變色,巨大災劫擺在面前了。 涿州官員預測完全退水還要一個月時間。與此同時,爲免災區慘狀外傳,政府下令民間救援隊全部離場,說要出動部隊來救災,直至執筆時,還沒有看到官兵在現場救災的視頻。 像河北這種低窪地帶,政府應該一早有充份的人力物力準備,水災一發生,政府啓動預案,即時動員人力物資,做到這樣,至少可以減少人命損失,可惜政府預案都是虛設。 到目前爲止,到災區救援的都是鄰近地區農民的自發組織,送達災區的救援物資,也都是民間自發的捐贈,那政府這一個星期都在幹什麼? 災情嚴重,救援隊杯水車薪,很多災民可能因失救而喪命;水災至今一星期,斷食斷水的也活不下來。至於那些救援隊覆蓋不到的區域,那就更難以想像了。 習近平說了幾句空話,國務院高官無一人到現場,無一人出聲,直到三四天後,河北省委書記才現身向習近平表忠,表示河北要做北京與雄安的「護城河」。以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習近平的「千年大計」雄安,習近平的面子比百姓的命重要。 近日水患已漫延到海河出口的天津,天津又是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不知中共又要挖開哪裏的河堤,將廣大鄉村泡在水裏,來解天津之危? 災後村鎮道路橋樑破損不堪,居民住所東倒西歪,有的地方雜物污泥淤積一兩米,不可能清理,恐怕整個村子被滅絕,另外擇地起屋安置。至於農地﹑畜棚﹑漁塘﹑果林等生財工具,都一去無回,日後如何自救,直是無法想像。 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中共永遠在偷偷摸摸地幹傷天害理的事。人工決堤選在三更半夜,也不通知村民疏散,泄洪也不預先發出警報,造成沉重人命財產損失。泄洪提前通知,會造成任何惡果嗎?當然不會。水庫水位不是突然升高的,正常的政府應該依據天氣預報提前發出警告,以三天﹑兩天﹑一天﹑半天以至一小時順序逼近,直至開閘之前的最後警告,這完全是可以做而且也不影響泄洪的。以中共政府電子監控系統之全覆蓋無死角,要發出通知根本是舉手之勞,爲何中共寧肯讓人民遭難,也拒絕作此安排?說穿了,豈不是特地要讓洪水無預警地襲擊老百姓,讓他們措手不及,生命不保? 無論是行政上或實際操作上,這都是不可饒恕的無人性行爲。當年鄭州大水淹死大量市民,其原因也是無預警泄洪,看起來泄洪不顧人民死活,竟是中共既定的政策,不是當地政府官員的工作疏忽。 政府要泄洪,事先要先做好撤離安排,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事後要做好賠償,農民爲公共利益承受了損失,那就必須由公共財政去做賠償,否則,當地農民豈不是白白作出犧牲?這都是政府執政的基本倫理,中共裝聾作啞,以人民爲耗財。 人民泡在苦水中,習近平等前任現任領導層,卻一窩蜂到北戴河渡假,他們在沙灘上觀潮戲水,風涼水冷,山珍海味,歌舞昇平,人民的苦難還不抵他們的片刻歡娛。朋友回我短訊,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我想對以一個下聯:「中共不義,以生民爲耗財」。    水災發生一個星期,我沒有看到中共中央國務院撥款脤災的消息,只有紅十字會出了一個通告希望中國人捐款,惹來全網一片罵聲。中國紅十字會早已聲名狼籍,當年「郭美美事件」天下詛咒,虧它還有臉出聲叫人捐款? 中央政府對國內救災「懶懶閒」,近日卻撥款四千萬資助蘇丹,四千萬拿來救助涿州,儘管無濟於事,至少顯示中央政府尚有一點體恤民情的用心,但連這四千萬,都「寧予外邦不予家奴」,中共便是如此「爲人民服務」。 水災發生以來,民間捐贈一片死寂,比起當年華東水災與汶川地震,國人脤災熱情有天壤之別,香港愛國政商界,連做做樣子都覺得多餘了。梁振英做特首前收到五千萬來歷不明的錢,捐一千萬表忠也不算過份,至今裝聾作啞。政協常委如此,就不必問建制派阿貓阿狗了。 中央電視臺將水患歸咎於降雨而不是泄洪,當地人到政府門前去抗議,與武警爆發衝突。歷來天災是民變導火索,中國這場水災會如何蔓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想及此,又想起趙立堅的名言:「生活在中國,你們就偷着樂吧?」現今除了北戴河渡假那一小撮,還有多少中國人樂得起來?連趙立堅自己都被打入冷宮,不知他又樂不樂? (轉自作者臉書) △
 
分享:
 
人氣:117,06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曾慶紅、習近平,最後的對決開始上演?🔥恆大的後臺老闆曾慶紅,
曾慶紅、習近平,最後的對決開始上演?🔥恆大的後臺老闆曾慶紅,
郭伯雄覆滅記(上)|2023年夏天對習近平而言很不尋常,
郭伯雄覆滅記(上)|2023年夏天對習近平而言很不尋常,
張俊傑🔥白紙革命學生潤到海外 披露遭中共迫害經歷🔥一位勇敢的學生,
張俊傑🔥白紙革命學生潤到海外 披露遭中共迫害經歷🔥一位勇敢的學生,
驚天奇案,冤案逆轉🔥就在「午時三刻」準備處決時,
驚天奇案,冤案逆轉🔥就在「午時三刻」準備處決時,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