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閩大學生上外網受罰 遭校方逼簽「不翻牆」承諾書(多圖)
 
2024年1月5日發表
 
福建數所高校在發現學生翻牆上網後,逼迫師生簽署承諾書。(王劍虹X)
【人民報消息】福建多所大學發現有學生翻牆登陸外網後,逼師生簽署承諾書,保證不翻牆和允許公安隨意檢查等,同時鼓勵互相舉報。分析認為,疫情令中國百姓逐漸覺醒,中共畏懼民眾得悉真相,故透過網絡長城及惡法加強言論管控、信息封鎖,此舉剝奪了中國人的基本人權。有倡議者呼籲民眾勇敢翻牆,及關注因「拆牆」陷獄的維權人士處境。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周三(3日),英國華人學者王劍虹在社媒 X 透露,收到來自中國大陸的曝料,近日,福建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一些學生翻牆上網,被學校獲知後受到懲處,校方逼師生簽署「網絡信息安全承諾書」,保證不翻牆、不製作或傳播敏感信息、無條件接受公安檢查,以及鼓勵互相揭發。 目前生活在丹麥的「拆牆運動」發起人之一劉棟玲向本台表示,疫情三年令中國百姓漸漸醒來,特別是「白紙運動」令一些大學生開始主動翻牆尋求真相。長期對中國民眾推行洗腦的中共當局於是加大言論管控。 劉棟玲說:「中共建立防火牆就是要隔絕中國人跟世界的聯繫,然後讓中國人仇恨民主。中國政府把中國人教育成聽話的機器,把大學生培養成工具。三年疫情封控也有一些人看到了真相、醒悟了。習近平就進行更嚴厲的打壓,還想像疫情前一樣去馴服所有的中國人。」 劉棟玲呼籲中國民眾和大學生勇敢翻牆上網,亦喊話中國政府釋放「拆牆運動」發起人喬鑫鑫。去年六四前夕,喬鑫鑫在老撾遭中共跨國抓捕,目前被羈押在湖南衡陽的某處看守所。 劉棟玲說:「中共政府恐懼拆牆運動,如果是防火牆倒了,中國人會看到世界、看到民主、自由思想,中共政府就無法掌控中國的14億人,中共就會跨台。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喬鑫鑫,希望喬鑫鑫能夠早日出來。我也支持所有中國人,願意翻牆的,都踴躍的翻牆。」
「拆牆運動」發起人之一喬鑫鑫去年六四前夕遭中共跨國抓捕,目前被羈押在湖南衡陽某地看守所。(林生亮提供/rfa)
美國高校華裔學者藏拙接受本台採訪時指,致力於讓民眾穿越防火牆的傳奇博主「編程隨想」和喬鑫鑫,猶如為民眾盜火送來光明的普羅米修斯,他們卻遭到中共當局報復。他呼籲公眾關注兩人處境。 藏拙說:「喬鑫鑫、『編程隨想』為中國這種思想分享、信息分享撕開一道口子的人,是當代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當我們意識到他們工作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呼籲、營救喬鑫鑫和編程隨想。」 藏拙斥中共建立防火牆、訂立惡法,是剝奪了中國人的基本人權。 藏拙說:「防火牆是當代中國最壞的制度!防火牆的建立,導致中共培養了一批思想上的僵屍、行為上的巨嬰。接觸信息、接觸先進的文明、思想啊是每一個人的權利,是一個人成為人該有的技能和必要的步驟。中國的防火牆以及為之制定的法律都是惡法。」 這次事件中,校方要求師生保證不私自通過計算機信息網絡直接翻牆進入國際聯網,不自行建立或使用其他信道進入國際聯網。違規師生將根據公安機關對「翻牆行為」的界定進行處罰,包括責令停止聯網、給予警告、處15000元以下的罰款;如涉及收益,則沒收所得。 承諾書還要求學生「不利用網絡危害平安、洩露秘密、不從事違法犯罪」;以及不通過互聯網製造、複製、查閱和傳播包括「反對中國憲法基本原則、洩露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在內的信息。 另外還要求學生無條件接受公安入網檢查,要求學生承諾「接受公安的監督和檢查、如實主動提供有關平安保護的信息、資料及數據文件,積極協助查處通過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以及不得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和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存儲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 另外,該文件還鼓勵舉報,要求學生發現「網絡事故」時,保存原始記錄,並在24小時內向學校主管部門報告。 幾所涉事高校和福建省教育部門未回應自由亞洲電臺置評請求。 近年,中國網友因為翻牆上網被喝茶、刑拘甚至判刑的案例不勝枚舉。 去年11月24日,四川汶川縣人民法院發布了一則明顯帶有恐嚇意味的視頻,官方人員稱:「只要你在國內使用翻牆軟件,不管你的目的是甚麼…都屬於非法行為」,將翻牆行為與政治安全掛鉤。△
 
分享:
 
人氣:41,79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內部消息:新任中共國防部長是草包! 馬雲是韭菜!
內部消息:新任中共國防部長是草包! 馬雲是韭菜!
🔥疫亡暴增 火葬場緊張 北京及時火化需走後門
🔥疫亡暴增 火葬場緊張 北京及時火化需走後門
東北疫情兇猛!每天都有往火葬場拉人的車;娃兒在私人診所身亡,雙方私了
東北疫情兇猛!每天都有往火葬場拉人的車;娃兒在私人診所身亡,雙方私了
北京國際機場歸零! 20萬韓國人撤離北京 北京外國人越來越少!
北京國際機場歸零! 20萬韓國人撤離北京 北京外國人越來越少!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