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秦剛最新消息:因傅曉田舉報而自殺 保留副部級待遇
伍宇亮
【人民報消息】一個多月以來,中共國外交部系統高層密集地進行了人事調整:部長助理、北美大洋洲司司長、外交學會副會長、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司長、涉外安全事務司司長、國際經濟司司長、駐德國大使、駐白俄羅斯大使、駐歐盟使團團長和特命全權大使、駐越南特命全權大使等全換人。分析人士認為,自秦剛下台以來,外交部的動蕩余波還沒完全消除,習中共對外交部的信任已難再拾。目前這一波人事變動烈度不亞於秦剛下台的等量。
關於秦剛下台
秦剛的下落最新又傳出消息。大陸前媒體人、名博蔡慎坤今日在X平台和油管稱,他得到非常可靠的消息源,秦剛雖然被放過一馬,保留副部級待遇,但他復出可能性很低,而舉報他的情人傅曉田,早在牢獄中,可能要呆多年。
關於秦剛下台一事,先前網上各類消息滿屏飛,有的說他因洩露導彈機密給美國而下台,有的說已被捕被殺,有的說下放到外交部下面的世界知識出版社工作,只享副局級待遇,有的說他竄聯國防部高層涉及政治問題……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翻譯高志凱,8月在接受半島電視台訪談時,被問到秦剛下落時說,秦剛是他超過20年的好朋友,「他卷入了腐敗案件,」 「在被迅速地處置,」 「也許他生病了,他在中國某個地方,你(主持人)永遠不會見到他。」
今年三中全會前,外媒猜測秦剛問題不嚴重,有可能平安著陸。三中全會期間,秦剛被免去中央委員身份,中共在公布消息中,還稱他為同志,也就是說,雖然秦剛被免去一切職務,但是,中共還承認他是組織系統中的一員。不過,三中全會後傳出他在出版社工作,有外媒記者訪問這家北京胡同中的出版社書店時,員工們表示並未聽說過秦剛在這家出版社工作。
前媒體人傳出最新「可靠消息」
而蔡慎坤先生最新得到的可靠消息中稱:秦剛只是沒有管好下半身,又遇上了傅曉田這個不省油的燈,現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察委主任劉金國本來想找秦剛了解一下這件事情的原委,沒想到秦剛承受不住這種精神上的壓力,做出了極不明智的舉動,自殺!雖然在301醫院搶救過來,但大力提拔秦剛的習近平和彭麗媛都覺得很窩火,如果秦剛不選擇自殺,主動跟習近平和彭麗媛說清楚,這件事情可能就一筆勾銷了。
據蔡慎坤先生透露,秦剛是在被派任美大使時被傅曉田攻破的,倆人很快有了私生子。當時秦剛自己也可能想不到一年後會被提升為外交部部長。而傅曉田早早從秦剛這麼年輕就被任命國務委員、中央委員的身份上就看出了他前途光明,因此,當秦剛回北京任外長時,傅曉田一點也不意外。秦剛把傅曉田安排在洛杉機的一座豪宅裡,叫她安心撫養嬰兒,有她未來的好日子過。
不料,秦剛到北京任外長後,知道當局對副國級領導監視監聽得非常嚴重,不僅有國安部門,還有特勤局之類的一切特務機構。因此,傅曉田打他的電話、發的短信等,任何聯系他都拒絕。傅曉田氣急敗壞趕到北京,一定要見秦剛,這一負心郎,肯定又有了新歡,把自己撇了,老娘也不是婊子,想扔就扔,又哭又鬧的。秦剛沒辦法,叫他姐姐出面見了傅曉田,好心相勸她以大局為重,以秦剛仕途為重,有困難的話可以把嬰兒交秦家撫養。傅曉田哪裡聽得進,事後,不但把與秦剛私生孩子的事告訴了閨蜜,還向中紀委寫了舉報信。
接到舉報材料的正是劉金國。劉金國是秦剛的老鄉,也是習的親信和重臣。他是出於關心向秦剛報信,商量怎麼樣向上面匯報。因為傅曉田的閨蜜早把秦剛私生子的事在黨內高層中傳開了。外交部有一大批人,包括王毅都妒忌或者對秦剛升外長的事不滿,因此,正在借此事想「奏秦剛一本」。
不料,心裡脆弱的秦剛以為中紀委找上他了,他可能是第二個薄熙來了,越想越怕,做出了自殺的極端事情來。習近平聞悉後很惱火,但說了一句:先放過他一馬,嚴懲傅曉田。
秦剛復出可能性很低
秦剛曾任國務委員,官至副國級,一度是中共最年輕的黨國領導人,由於他對習近平的忠誠度很高,在外交部找不出第二個人。在擔任禮賓司長時迎來送往中細致入微,引起了習近平和彭麗媛的注意並得到他們賞識,以致於習近平在人大通過的前半年就早早叫他到任代替王毅成外長。只是他下台後,中共又很尷尬的叫王毅回鍋再任外長。也不知王毅啥心情。
秦剛於去年10月和李尚福同時被免國務委員職務。今年2月底秦剛「辭去」全國人大代表職務,而非遭「罷免」。 由於中共的黑箱政治,因此,外界一度認為他還有可能再從政,重新踏入仕途。
但是,蔡慎坤先生最新得到的可靠消息是,秦剛不可能再復出了。他當時如果不自殺,主動向習說明情況,可能還是外長,不會有事。「想想網球明星彭帥實名舉報張高麗,還鬧成國際丑聞,現在彭帥消失了,張高麗卻安然無恙。而傅曉田本身就是國安系統的線人,知道保守黨國秘密,對外洩露秦剛的丑聞,有損黨國形象。但是秦剛選擇自殺性質就變了,習近平也沒辦法向黨內作出交代,只好免去職務,但秦剛在政治立場上,在貪腐問題上都沒有問題,習曾派人調查過,結果沒查出。」 蔡慎坤在報料中說,「他現在要復出,可能性很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0/15/8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