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 2月16日至18日,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180位國家領導人、政府高級官員、軍方高級將領以及外交官們參加了本屆慕尼黑年度安全會議,以哈衝突和俄烏戰爭是會議主要議題。中共當局派出了外交部長王毅、公安部長王小洪在內的人數眾多代表團。王毅除了會見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內的多國外長和政要外,還在17日「中國專場」發表了題為「堅定做動盪世界中的穩定力量」的主旨講話。 王毅的上述演講不過是老調重彈,而過去幾年言行不一的王毅和中共,世界早已看在眼中。不管中共怎麼說得天花亂墜,不管其如何自賣自誇,都無法取信於美歐,無法阻擋美歐抗衡中共的腳步。 在王毅演講後的提問環節,率先提出質疑的是會議主持人、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他在指出中俄貿易2023年比2022年增長了25%,雙邊貿易額高達2400億美元後,問道:「難道你不應該對俄羅斯施加更多的壓力,同時施加一些經濟壓力以確保你在演講中所說的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得到體現、聯合國地位得到加強?因為畢竟是俄羅斯違反了安理會決議。」 此外,霍伊斯根在提問時還提到中共對烏克蘭的核承諾,以及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對烏克蘭作出的安全保障。 然而,王毅的回答卻避重就輕,避談中共對俄的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持對俄烏戰爭、俄國內局勢的影響,避談俄是否違反安理會決議,並且老調重彈,稱「不要把烏克蘭危機的責任推給中國(中共)」,中共已經做了很多「建設性的工作」等。他還為中俄做了辯護,稱「中俄關係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上穩定發展」,中俄是「正常的兩個大國關係」。 筆者曾聽歐洲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說,歐盟對於中共支持俄羅斯十分介懷,也基於此對中共言行深表懷疑。他表示,如果中共不改變對俄羅斯的態度,歐中關係發展一定會受到影響。 此外,霍伊斯根亦質疑王毅所說中共在以巴衝突、朝鮮半島、緬甸等問題上發揮的作用。他反問王毅:「我們現在看到紅海的自由航行受到威脅。我們也看到因為中國(中共)的武力展示,在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衝突的風險越來越高。我們該如何避免未來有事故發生?中國(中共)是否會同意達成某種南中國海的行為準則?」 對此,王毅依舊是避重就輕,老調重彈,強調台灣是中國(中共)的「內政」,中共在南中國海一直保持「克制」,還暗示美國「很容易訴諸武力」。他還避談「胡塞武裝」,稱紅海問題是以巴衝突的外溢,只有解決以巴問題,才能解決紅海問題。一句話,就是錯都在美國等其它國家,中共沒有一絲一毫的不當之處。 王毅此番欲蓋彌彰,能騙得了誰呢?這樣的態度美歐能接受? 另據美國之音的報導,參加慕尼黑會議的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研究團隊負責人阿比蓋爾‧瓦塞利爾(Abigael Vasselier)表示,王毅的演講並不令人意外。整體上來說,他把中國(中共)描繪成一個穩定的力量。但是沒有人會對此有幻想。 瓦塞利爾以俄烏戰爭為例,他說中共一直在試圖拉攏歐洲,但當歐洲請求中共不要向俄提供經濟支持時,中共並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而且歐洲人請求中共與烏克蘭人對話,但是中共做得有限。 在歐洲人仍在質疑王毅和中共之際,早已認清中共本質並將其視為最大威脅的美國,對於王毅所言更是半分都不相信。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更是公開要美歐聯合,對抗中共。2月20日發表在《環球時報》上的一篇批評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文章透露了端倪。文章作者是北京人民大學習思想研究院副院長、人民大學地區與國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他參加了慕尼黑會議。 雖然文章是從中共的立場敘述,但從文章中還是可以看到今年慕安會上出現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重現「民主對威權」的二元敘事。文章稱,會議第二天,「1963年慕安會成立以來美國最大規模參會團體之一」的美方代表團就祭出「民主對威權」敘事,將北約、歐盟都說成是「對抗威權」的存在,而這在王義桅看來是在「破壞中歐關係改善勢頭」。 二是對華「去風險化」成為這兩年慕安會上的高頻詞。西方國家正在「下大力氣針對中國(中共)爭奪全球『中間地帶』」,「動搖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和重要外交基礎,動搖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中樞地位和經濟競爭優勢」。 通俗點說,就是美歐意識到了中共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正在威脅世界,因此加大對這些國家的投資和影響,讓它們與中共國逐步脫鉤,而這是中共在面臨美歐脫鉤後又將面臨的恐懼局面。 這樣的變化對中共可不是什麼好兆頭。雖然王義桅提到中共代表團「在不同層級和場合對西方的污衊抹黑予以嚴厲駁斥」等,但他還是承認在美國與歐盟對華圍堵之際,「在慕安會這種西方搭台的國際論壇或多邊場合上進行話語權鬥爭」,還是「任重道遠」。潛台詞就是王毅等人的老調重彈和謊言,基本沒有取得什麼效果,難以取信於美歐。的確,世界大趨勢就是圍剿中共,而對於王毅、王義桅等為中共站台的官員和學者來說,亦面臨著兩種抉擇:是隨著紅船沉沒還是早點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