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任後第13次對台軍售,美台商會:仍不夠
鍺辰芳
【人民報消息】美國國防部星期三(2月21日)宣布了一筆金額達7,500萬美元對台軍售,代表美台商業界的美台商業協會(USTBC)星期四(2月22日)說,雖然華盛頓將對台軍售程序持續常態化值得歡迎,但是只專注於提供台灣彈藥及系統維持能力等不對稱能力來應對中共入侵的假想狀況,無法滿足目前台灣面對中共灰色地帶脅迫的需要,近日發生在金門水域的事件凸顯了這個問題。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星期三發布聲明說,已通報國會關於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台灣出售的總金額達7,500萬美元的“先進戰術數據鏈升級計劃” ”(Advanced Tactical Data Link System Upgrade Planning) ,以強化台灣的通訊及網路安全,改善台灣應對當前及未來威脅的能力。
將派遣美政府人員赴台
這個「先進戰術資料鏈升級計畫」的內容,包括跨域解決方案(CDS)、高保障裝置、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通訊設備、需求分析、工程、技術服務、以及後勤和專案支援的其他相關內容。
此外,國防安全合作局也說,擬議軍售的執行將需要估計200名美國政府人員及200名美國承包商代表前往接收方,以提供工程及技術支援服務,以及專案及技術審議。
美台商業協會週四在一項聲明中對此軍售案表示歡迎,但仍認為拜登行政當局的對台軍售政策過於聚焦在不對稱防衛能力上。
「我們歡迎這個持續常態化及定期化的軍售進程。不過我們再一次見到的是專注於能力維持,而幾乎沒有考慮到台灣正面對的更廣泛挑戰——包括封鎖和攔截的可能情況以及灰色地帶的活動,」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
美應考慮更廣泛軍事選項
他說,該協會呼應被提名為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的塞繆爾·帕帕羅(Samuel Paparo)將軍最近在參議院的證詞中所說的,「如果我們只針對入侵進行規劃,那麼我們將導致更廣泛的軍事選項沒有被納入規劃中。」
「不對稱做法只是拼圖中的一塊,而不是整個拼圖,行政當局必須擴大它的做法。我們的安全協助應該包括能讓台灣回應所有挑戰的能力,而不是只去應對入侵威脅,」韓儒伯說。
美台商會2022年5月曾經在一篇評論中批評拜登政府新的對台軍售政策只專注於中共軍防對台灣「諾曼第登陸日式」的攻擊,並提出這種做法的缺點。韓儒伯說,該協會在針對近來幾次軍售發表評論時都不斷提出同樣的論點,因為這些軍售「幾乎都只專注於彈藥及能力的維持。」
金門水域爭端顯示台灣海巡能力須增強
上個月才在台灣總統大選後隨同前美國副國務卿基斯·克拉奇(Keith Krach)訪台,並與台灣副總統及當選總統賴清德會面的韓儒伯也提到上週在金門附近水域發生的事件——一艘進入限制區的中國快艇因躲避台灣海巡人員追緝翻覆導致兩人溺斃,隨後引發一連串中共與台灣相互指責的爭端。
「圍繞金門所發生的事件需要台灣有一個有力的海巡力量來巡弋它的領水。培訓與互操作性應該是最主要的目標,加速台灣海巡署船隊的擴大及現代化也是如此,」韓儒伯說。
他說,將美國海岸防衛隊現有的「哨兵級」(Sentinel)快速反應巡邏艦移交給台灣,同時也以較新的船隻來取代美國的庫存,可能是一個可行的做法,而且之前有過這種船隻移交的前例,美國現有的財政資源分配也能吸收所需的開支。
台灣須有更多船隻和飛機
韓儒伯認為,封鎖的假想情況需要反潛船隻及直升機來應對,也需要更大的船隻來巡邏台灣的領水,台灣可以在自己的造船廠建造這樣的船隻,並且在國際上分包次級系統。
「面對中共持續不停的灰色地帶壓力,台灣快速增加的戰機機隊——預計在2026年底將有200架先進的F-16——也需要支援飛機,」他說:「美國現在看似無視這些挑戰,但這有可能會製造台灣目前及未來的脆弱性。」
台北與北京的反應
台灣外交部週四在聲明中說,已接到美國政府正式通知,美方行政部門已通知國會將對台出售這筆總價值達7,500萬美元的軍售,外交部對此表示高度歡迎,並感謝美國持續依據《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落實對台灣的安全承諾。
台灣外交部也說,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第13度宣布對台軍售,「持續實踐近年來對台軍售常態化的政策,展現美國政府對台灣國防需求的高度重視,協助強化我國防衛與嚇阻能力。」
聲明還說,面對中共加大對台灣施壓及灰色地帶脅迫行徑,台灣將持續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與不對稱戰力,「以實力守護國土,捍衛人民福祉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
中共外交部同日也在例行記者會答覆美國這筆最新對台軍售的相關問題。發言人毛寧重複官方一貫說法指稱美國對台軍售「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中方對此「一貫堅決反對」,並敦促美方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軍事聯繫,停止製造台海局勢緊張因素。
她還說,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23/8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