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今年李強報告再捧習的弦外之音(圖)
 
周曉輝
 
2024年3月6日發表
 
中共总理李强按照惯例在3月5日全国人大首日做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了无新意,处处透着虚假和夸大、吹捧。(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在「總理記者會取消」引發的如潮負評中,中共總理李強按照慣例在3月5日全國人大首日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了無新意,處處透著虛假和誇大、吹捧。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看過的幾則充滿了黑色幽默的蘇聯笑話,可以算作對其報告的註腳。 笑話一:去買報紙,要⼀份《真理報》。報販回答:《真理》沒有了,只有《消息》。 笑話二:拉賓諾維奇,你經常讀報紙嗎?當然,要不我怎麼知道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 笑話三:什麼在蘇聯是最常見的? ——暫時的困難。 笑話四:勃列⽇涅夫在向⼯⼈們講話:「很快我們就能生活得更好!」台下傳來⼀個聲⾳:「我們怎麼辦?」 笑話五:問:蘇聯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嗎?答:當然!生活在昨天就已經⽐明天好了! 想必中國人讀此笑話一定感同身受。明明經濟嚴重下滑,失業率高居不下,居民消費降級,民眾怨聲載道,社會危機四伏,卻在李強報告中「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明明在國際上被人百般嫌棄,各種脫鉤驚心動魄,卻在李強報告中依舊是中共「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明明所走的老路、邪路註定是死路,卻仍舊要堅持前行。李強替中共又畫的新的大餅,還有多少人相信呢? 可以肯定,其實做報告的李強內心也是不相信的。五十年多前,一個曾擔任《紐約時報》駐莫斯科記者站站長的美國人史密斯,在4年後回美寫的《俄國人》一書中,描述了蘇共官員奇特的心態。他發現,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實際上已經很少有人相信,就連蘇共領導人自己都不相信。而蘇共領導人通過宣傳沒有多少人相信的意識形態,目的就是維護自己的權力,而且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至於各級官員、各類體制內人物,也同樣並不相信官方的意識形態,甚至內心也充滿了反感,但每個人都繼續在公開場合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支持領導人、重複領導人的陳詞濫調。 當年的蘇共高層如此,今日中共高官也是如此。簡言之,定位為習跟班角色的李強也只能如此唱讚歌,因為這是其生存之道。筆者覺得其報告中惟有一句表述切中核心,那就是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的「領航掌舵」,在於「習思想的指引」……諂媚之意非常明顯。 上述表述並不見於其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彼時李克強雖然在報告中提及習中央的「堅強領導」,但並無今日之諂媚。難不成在過去一年中,因為高層博弈,被習削權的李強有所感悟,決定向媚功超強、實際地位超過自己的蔡奇學習? 看看蔡奇這些年來是如何臉不紅心不跳的高贊黨魁的:其「非凡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和領袖風範」,「日夜思念關注著人民的情懷」,「為我們掌舵領航」;其講話「講話高屋建瓴、精闢深邃、內涵豐富,為全黨開展主題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書籍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如果學下去,「就一定能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一定能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蹟」。這樣把頌聖這門高深的學問發揮到了極致的高官,誰可與蔡奇比肩? 雖然無法與蔡奇比肩,但應該是看到了上有所好,亦或是為了進一步表達忠心,希望博取習更多的信任,李強在今年報告中姿態放的更低,加入了習「領航掌舵」、「指引」吹捧之句。至於效果如何,且看今年李強是否會被再進一步削權。 除了可以將李強這句吹捧之語解讀為是對習的再效忠,還可以有另一種解讀就是在內外交困下,李強通過展示自己是一個弱勢總理的形象,突出習才是所有問題的決策者,來撇清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即經濟不好,民怨沸騰,民企外企失去信心,國際打壓……一切的一切,主要責任都在於掌舵者、領航者,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李強有沒有這個心思,外界雖無從知曉,但客觀上李強的最新表述實際是包含此意的,即推卸責任以為將來自保。作為浸染中共官場多年的官員,作為最高層親信之一,能不知曉中共的諸多罪惡、邪惡?能不知曉中共從裡到外已經腐敗透頂?能不知曉如今的中共危機四伏?能不知曉中共黨魁有多無底氣?難道他真的從心底裡相信中共黨魁可以堵塞巨浪湧入千瘡百孔的紅船船體,可以把舵穩行? 如果李強都知曉,也無法對習有百分百的信心,那麼,在生死面前,他該如何選擇呢?△
 
分享:
 
人氣:38,12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2024年中國經濟更慘!北京民眾勒緊錢袋子!安徽民眾:生活壓力太大了
2024年中國經濟更慘!北京民眾勒緊錢袋子!安徽民眾:生活壓力太大了
人民被迫延遲退休:為何推遲享受養老福利?是因為養老基金被挪用
人民被迫延遲退休:為何推遲享受養老福利?是因為養老基金被挪用
中國經濟徹底完了!北京找工作有多難! 畢業即失業
中國經濟徹底完了!北京找工作有多難! 畢業即失業
「沒有良心的人等於一無所有」從何說起? 中共對高層病情為何諱莫如深?
「沒有良心的人等於一無所有」從何說起? 中共對高層病情為何諱莫如深?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