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超長期國債孫輩支取意義何在?
【人民報消息】中共財政部週一(5月13日)公布了有關今年發行一萬億元人民幣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計畫,其中期限最長的為五十年。但有民眾抱怨說,五十年的國債要孫輩才能支取,有何意義?也有人產生了疑慮,中共政府在經濟面臨挑戰之際發行超長期國債,背後的政策邏輯是什麼?
「一萬億國債」,這個名詞在當下的中國似乎已不再能引起人們的驚訝。就在兩個季度前的2023年10月底,中共國務院就宣布了增發一萬億國債的消息。而本次宣布發行的國債數額同樣是一萬億,只是前面多了「特別」兩個字。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今年三月全國「兩會」期間,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已經在報告中提到,從今年開始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當時他還指出,這些特別國債將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特別國債不特別
一位在中國南方城市生活的投資經理人告訴自由亞洲電臺,政府的一萬億特別國債從去年就開始造勢,地方上早有準備。這位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金融人士表示,「我們的客戶會接到地方政府的通知,讓他們填寫申請國債資金的表格。這些資金涉及的領域比較廣,包括一些公共項目和尖端技術的企業等等。」他暗示,在他看到的項目中,還包括一些涉及國家安全的內容;但這筆國債資金具體投入的方向和企業,政府不會公開。
這位經理人還指出,中國國債的資金形式也多樣化,「很多是給的低息、無息貸款,也有以補助的形式出現。」
雖然這些特別國債是投向具體項目和企業,但外界多認為,這次國債的發行和中國經濟遇困有直接的關係。
在此之前,中共政府曾發行三次特別國債,包括1998年特別國債2700億,2007年1.55萬億,以及2020年1萬億。曾任中國某商業銀行支行行長的張傑對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分析說,從以往三次特別國債看,分別對應著三次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
張傑認為,當局這次發行特別國債同樣是為了給經濟疏困,因為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看來已經有兩架失靈,「現在唯一能採取的方式也就是投資。」他指出,其他兩架馬車問題很多,消費有通縮跡象,出口又遇到美國、歐洲的警惕,拜登政府正採取措施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張傑強調,中國在去年才發行了一萬億國債,今年又開始發行特別國債,說明這個特別國債並不特別。但他認為,即使發行這麼多國債,對提振經濟也未必有顯著效果,「主要還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現在出現這麼多過剩產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
旅美經濟學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程曉農則分析說,發行特別國債的一個重要目的還是解決財政困難,「中國現在地方政府的債務已愈來愈嚴重,中央政府靠稅收的財政收入赤字非常大。」他指出,如果中共政府在形式上依靠擴張財政赤字來解決財政困難,會遇到一些障礙,「擴大財政赤字會違反中國的財政法關於財政赤字不能超過GDP5%的比例,突破這點對中共的形象會非常難看」;在這種情況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就成為了中央政府新的統籌來源。
按照慣例,中國的特別國債不計入財政赤字,其收支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國媒體澎湃新聞網引述金融分析人士測算,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約相當於2023年126萬億的名義GDP規模的0.8%,這意味著,中國今年實際目標赤字率會在3.8%(3%+0.8%)左右,基本與去年計入1萬億增發國債後的目標赤字率持平。
但張傑認為,即使是這樣,外界也很難知道計入國債之後的赤字到底佔名義GDP的多少比例,「中國的經濟數據都是有水分的,表現出來的數據可能都是不實的。」
誰來買國債?
據中共官媒發布的消息,這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50年,首發日期為5月17日,11月中旬發行完畢,付息方式為按半年付息。
就這種近年少見的超長期國債,臺灣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鄭政秉對自由亞洲電臺分析說:「這對中國(中共)政府有很多好處,比如不用還本金,可以20年、30年、50年之後再還,把現在手上沒有現金的部分拖到很後面。現在利率很低,發行國債成本低,又可以取得資金,對解決經濟需求面、供給面的刺激都會有很多的好處。」
但這種超長期國債市場前景如何,外界保持了質疑。出於安全原因,上海一位要求匿名的某銀行員工對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表示,老百姓不太會直接去買這種國債。他有些無奈地笑笑,說:「反正我不會買,五十年後人還在不在都不好說了,錢肯定沒能力花了。」他分析說,雖然國債是可以轉讓的,但並不如想像的那樣方便,「那是對於銀行之間同業可以流通,但個人買家交易未必方便。」
這位銀行職員透露,從他的經驗看,中國的商業銀行會比較熱衷買這種國債,「主要是賣給銀行的,就是對沖一下國內太高的存款比例;(這些銀行)就是太多款放不出去,才會去買這種長期國債。」他提到了一個背景,中國民眾目前普遍不消費,錢都存銀行。而最近,很多銀行都取消了大額存單的業務。
央行的角色?
這次特別國債的發行總額為一萬億元,與去年的增發國債數額持平。但外界認為,這個發債量並不特別巨大。
前述那位銀行職員分析說,這個數額以目前中國的體量來說不多,他以美國的情況做比較,「比如美國發個2000億美元國債,算多大事?算,但是不算大事。而且中國的廣義貨幣量(M2)比美國多一倍。」
根據中共官媒人民網財經板塊的解釋,廣義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由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鈔加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構成的貨幣供給。言下之意,中國的廣義貨幣量足以吸收這部分超長期國債。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導,從多方面釋放的信號看,在超長期特別國債啟動的同時,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也將加快。有專家認為,各路資金配合有助於重大項目資金的保障,促進經濟的回升。
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市場比較關注中國央行在此次債券發售中扮演何種角色。去年十月,習近平在一篇有關金融工作的講話中呼籲中國央行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但根據中國有關的法律規定,央行不得直接在一級市場上交易政府債券。央行在過去二十年來,一般也不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外界猜測,習近平的講話可能促使央行利用債券交易來積極增加流動性。
但經濟學者程曉農認為,讓央行認購以中央財政部名義發下的國債,等於釋放相應數量的貨幣補貼財政部,這會給央行帶來危機。他指出,中國現在財政缺口大,各個商業銀行因承擔地方政府的債券已經被搞得精疲力盡,商業銀行的資產已無法承受;現在由發行貨幣的中央銀行來承受,相當於要大量增加貨幣發行,這早晚有一天會變成通貨膨脹。△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15/8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