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中国第3艘航空母舰福建号5月8日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这次海试主要检测验证福建号的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是航母海试的第一步,后续还将对航母的操控系统、作战系统进行试验,完成这些所有测试才能交付海军。
统一台湾和收复南沙
后续的试验难度逐步加大。操控系统是指航母的总体系统集成,要做到航母上各种系统在海试中能稳定持续运行,系统之间无缝对接和可靠运转,禁得起海上风浪的检验。海试中的作战系统,主要是对舰载机的起降试验,并检验起降设备及通信协调性能,以及对航母上的对空对海雷达、防空导弹系统和近防火炮等武器进行全面试验检测。
应该说,航母海试以问题导向为主,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通过检测验证的航母交给部队使用。如果没有试航阶段的「吹毛求疵」,做出及时可靠的修正与磨合,极有可能把一些隐患随舰带给作战部队。因此,海试最应该关切的不是它多快完成交付海军,而是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并消除隐患。只求快,反而带来更多问题。
早在1970年,中国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奉命组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提交工程方案,领头人是在1980年代担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他在回忆录中说,中国搞航母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可以用于扩大政治影响力。
刘华清在海军司令员任内,曾仔细研究对台作战,首先使用岸基飞机掌握制空权,但是岸基飞机的留空时间短,为能持续作战,需要动用很多的飞机和机场,耗费巨大。言下之意,如果有航母使用舰载机,能减少岸基飞机的大量投入,又可以从台湾东部发起攻击,对台湾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可以说,中国发展航母的最初动机,主要是统一台湾和收复南沙。有了航母,海上机动编队在舰载机的空中掩护下,可到近海乃至更远海域执行作战任务。
「近海防御」战略
1985年底,刘华清正式提出中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在此之前,近海是指距中国海岸线200海浬(约370公里)以内的海域。此后,按邓小平的指示重新明确」近海」的范围: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海域。
刘华清说,」近海防御」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海军的作战海区,主要在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沿海区,以及岛链之内的黄海、东海与南海海区。
随著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增强,海军力量的壮大,刘华清指出海军的作战海区,将逐步扩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岛链」。在」积极防御」的战役战术上,海军将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指导,就是敌人向中国沿海区进攻时,海军也向」敌后」发起进攻。
刘华清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中国航母的作战任务最初是针对台海与南海,随著实力增强,海军更应前出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之间,从敌人后方实施」反介入与区域拒止」(A2/AD),包括阻绝美军介入台海冲突。从最近几年中国航母辽宁号多次前出第一岛链到菲律宾海抢占有利战位来看,完全反映刘华清」近海防御」战略后续阶段的作战设想。
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重心在攻击台湾和拒止美军之间,哪一项更为重要?台湾国防部2023年出版的《国防报告书》给出了答案。
今后航母重于拒止美军
报告书把中国航母的威胁归类为」反介入与区域拒止」领域,指出目前中国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正在持续战力生成,配合海、空军执行跨越第一岛链的远海长航训练,并协同火箭军部署中、长程常规型对地和反舰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建构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间区域抗击外军的能力。台方研判,福建号航母2025年完成海试后拨交服役,将持续完备中国航母」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
可见,现阶段中国航母的作战重心更偏向拒止美军,并且演变为中国武统台湾的前提条件,也是美中大国竞争实力消长的关键所在。2022年5月上旬,由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军和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在台湾以东和西南海空域进行实兵演练,有别以往。这是首次航母与常规导弹部队,在东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战役级的联合演练,也显示解放军拒止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可能作战模式。
据日本防卫省公布资料显示,辽宁号航母编队由8艘战舰组成,除了航母,另有1艘055大型驱逐舰、3艘052D和1艘052C驱逐舰、1艘054A护卫舰及1艘901大型综合补给舰。不排除水下有1至2艘攻击核潜艇,被视为中国航母编队首次出现的最大阵型,在东部战区的统一指挥下,快速前出第一岛链到菲律宾海实施联合演练。
据报导,航母编队的前出航线非常特别,穿越岛链后先到台湾东部海域200海浬(约370公里)处,接著又往东前出一段距离,之后又折回200海浬处的对台攻击战位,展开舰载机飞行训练。中国军事专家认为,第一个动作是演练驱离正在接近200海浬处的外国军舰;第二个动作是从外围向西推进,压制在台湾东部海域活动的台湾军舰,形成「外阻内封」的作战态势。
中国军事专家指出,台湾东部200海浬附近(约300至400公里)南北一线海空域的战役战术地位极其重要。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2个航母战斗群在此活动,威逼大陆对台军演可能的对台行动。言下之意,中国不会让同一事态再次发生,而抢先前出岛链占据有利战位,迫使美国航母远离台海战区。
两个正面作战
除了辽宁号航母编队前出岛链,解放军陆基航空兵多型飞机飞往台湾西南空域、南部空域和台湾以东空域,策应航母编队演练。同时,火箭军常规导弹部队以台湾东部海域为目标,进行模拟打击,而形成由海、空军和火箭军组成战役级的协同训练和联合训演。由于火箭军的加入,使得航母编队在自身的防空反导火力之上,又增添一层保障。
如今中国拥有3艘航母,不要多长时间陆续形成战力。中国军事专家认为,未来武统台湾,解放军将有2至3个航母战斗群在陆基航空兵和常规导弹部队的协同下,在台湾东部200海浬附近南北一线海空域,形成两个正面的作战态势。一个是对外正面,拒止美国舰队进入台海战场;另一个是对内正面,对台湾形成全方位围岛攻势。如此一来,统一台湾的军事手段将多样而严密,效能也越来越高。
对于以上的分析,确实有几分道理。不过,仍有疑点有待厘清。首先,事先占据有利战场战位,是在双方情报监视侦察和兵火力投射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如果一方具备以上两项更远的能力,何需抢占有限的战场战位呢?他可以从更远和更大范围、不同方向以及更灵活的方式,做到」先发现、先攻击、先摧毁」敌人的作战效果。
美国航母打击群的致胜关键,不在于先占据有利战位,而在于能否发挥比敌方更具远程的精确打击能力,这是美军的优势。在现代海战中,保持距离和利用远程打击能力是一种有效策略,这样能以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同时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远程火力优势,对敌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而不需要靠近中国预先占据的作战海区。
三段式火力打击模式
就火力打击而言,美国航母打击群在加油机的保障下,形成」远程快速响应、中程连续介入、近程持久控制」的三段式火力打击模式,缩减航母参与全球作战的时间。在远程快速响应阶段,航母打击群在距离战区约6,000公里处投放前一波无人机作战编队,约8个小时飞抵战区进行作战,同时航母打击群全速开进,2至3天后到达距离战区约3,200公里的预定战位,完成快速响应。
进入中程连续介入阶段,航母打击群再投放后续无人机攻击波次,尽可能消耗敌方航母编队战力,并以」分布式杀伤」减少或抵消敌方中远程常规导弹攻击。等敌方主要威胁消除后,航母打击群前进到拒敌约1,000公里处,此时各型有人舰载机发挥整体战力,摧毁敌方航母编队并进入近程持久控制阶段。讲到这里,还未把中国航母编队冒险前出菲律宾海域,将遭遇美台日三方合围夹击的战场情境算入。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中国航母编队先在台湾东部菲律宾海域抢占有利战位,目的是在危机发生前形成战略威慑态势,谋取阶段性的政治利益。等到危机爆发或战争开打前,美台日三方都会做出相应兵力部署。到这一步,中国航母编队穿越宫古海峡和巴士海峡前出第一岛链的机会将大大降低。因此,中国航母编队对台海作战的影响,更多的是威慑大于实战。△(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