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寒冬已至亿万富翁也要躺平?
苏昂
【人民报消息】2015年伊始,聪明的民营企业家就嗅到了国进民退的风,当时北京市有点规模的民营建筑施工壹级企业,都在找寻出路。
我们公司开了几次股东会,最终确定的方向是:或者找个红帽子戴上(也就是让国企参股公司),或者把自己卖给上市公司。在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要想存活下去,只有这两条路。后又发现还有第三条路——挂靠国企承接工程项目。
方向确定了,执行起来可没有那么顺。我们开始找国企,尤其是国资委控股的国企,谈了好多个,但是都在程序上被限制住,谈不下去。这条路走不通,就走第二条路,卖给上市公司吧。
我们在2015年谈了一家上市公司。券商及会所都已经进驻调查,但最后在市盈率是13倍还是15倍、股权与现金占比是40%还是60%这两点卡住了,双方各不相让,最后导致收购没能完成,我们是一个失败案例。无奈之下,走了第三条路,就是挂靠国企承接项目(也就是用国企投标中标,实际上是民企去施工,国企收管理费及其他一些费用,双方各取所需)。
这是我们公司的情况。不过,我知道两个因为国进民退而卖掉的两个民企案例,当时非常成功(这里面腐败太深,就不谈了)。
前段时间,我和其中一个公司的股东甲吃饭聊天。我们聊起目前中国经济现状,甲感叹经济寒冬已至。
甲的这家公司,有三个股东,甲是二股东,凭本事入股,拿的是20%干股。这家公司卖掉时,签了三年对赌协议,对赌成功,按照约定他作为主要高管还要继续任职三年。我们见面时,甲所持有的股票已经解禁,且已全部变现,他身家约10 个亿。
甲讲了这家公司另两个股东的事情。大股东乙,卖掉公司后又经营了一家小的建筑公司,规模不大。目前,乙去了海南养老,派了几个跟了自己20多年的手下在打理那个公司,缩小规模,勉强存活。
而持股19%的丙,其经历最令人感概。丙原先自己有家建筑一级企业,2015年把公司51%的股权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某行业的龙头企业),然后持币进入了甲所在的这家公司,是第三大股东,这家公司还带有国资委的10%股权。待这家公司经营的风生水起之时,丙卖掉了原公司剩下的49%股权,手里资金约有11亿人民币。后来,这家公司也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丙虽然是小股东,但也享有几亿现金及股票。股票2023年解禁,丙卖出了全部股票,身家大约是30亿左右。
但是,就在甲和我吃饭前不久,丙约甲借钱,说是投资失败,钱都没了。丙买了很多地,做了各种投资,可惜血本无归。比如,做的旅游公司,赶上三年疫情封控,本金都亏没了。丙还做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但是北京突然打击教培行业,连最大的新东方都一蹶不振,丙的培训机构倒闭了,倒闭前丙想卖掉公司,让甲买,甲没买,理由是目前的经济环境,啥都别做,躺平,也许还能保住身价,否则做啥亏啥。
甲没借钱给丙。甲对我说,救急不救穷,你没钱吃饭了我可以请你吃顿饭,但是借钱绝对不借。当时我们唏嘘了好一会。
丙如果能力不强,不可能达到这个身家。但是,这里面也有时代的因素。丙赶上了2003年中国把房地产作支柱这个顺风车,他靠著做施工及小型地产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又受国进民退的政策影响,通过两次出售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但是,丙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的变化,还是按照原有套路搞扩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迅速破产。丙破产后,找老朋友借贷想东山再起,但是没人借给他。银行借款还不起,丙变成了限制消费人员,高铁都坐不了,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呀。丙不是孤例。我身边像丙这样的老板朋友,还有几个。
再说回到甲。甲是聪明的,没做任何投资,而是找了各大银行,做理财,然后给熟悉的建筑企业老板放贷,利率是12%,拿到抵押物后签协议,都是短期周转贷款,直至2023年还没有出现违约的。
当时,我劝甲不能继续做了,依目前经济的状况,再做下去不知道是否还能收回本金。其实,甲从2023年开始就全部收回本金,持币躺平了。他自己也觉得现在躺平是最无奈的选择,可也是最好的选择。△(转自大纪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19/8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