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中國北京公路旁的攝像頭。(網絡截圖)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下行,政府各部門在過緊日子的同時,也想方設法開源節流。中共審計署最新報告揭發交通運輸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市場監管總部等四個部門,把本應該免費開放給公衆查閱的政務數據,當作生財工具,違規經營收費牟利達2.5億元。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共審計署在2024年第1號公告報告,重點審計41箇中央部門單位對國有資產的管理使用情況,發現多種違規行爲,包括有3個部門被發現以發言機會和安排媒體採訪作爲條件,向參與論壇的機構單位收取1.67億元費用;有13家部門所屬單位涉違規與社會機構舉辦培訓,共取得3.47億元等。 報告同時披露4個部門所屬的7家負責運行和維護系統運作的運維單位,在未經審批下,把應該有序開放的全國性政務和公共數據,變成需要收取費用的服務,透過13個系統數據對外濫收費用達2.48億元,並列出涉利用政務數據牟利部門牟利的金額。例如交通運輸部從2018年至2023年共收取1.45億元,僅在2023年已收取5183.37萬元;教育部也被發現濫收費用達5865.7萬元;工業和信息化部涉收取的費用達2447萬元;市場監管總局過去5年也收取了2024萬的費用。審計署形容,部門利用政務數據牟利已成爲新苗頭,建議應該嚴禁部門利用影響力和數據資源等牟利,以維護好「國字頭」的招牌。 公衆沒有監督權爲部門濫收費提供空間 中國人權律師吳紹平表示,所謂的政務數據指透過各政府部門職能收集的數據,包括的範圍很廣泛,涉及民生所需的大量數據,律師平日辦案需要到各地和部門調取信息數據,要面對五花八門的收費。 吳紹平說:「例如說我們會經常去申請調取公民的身份證和地址信息等,我們也會申請調取一些房產信息,經常也會向工商部門調取企業的相關信息。如果是涉及到法院、檢察院跟公安部門的話,比如經常需要調取案件相關的資料和要閱卷等等。像我在工商部門調一份資料要50元人民幣。收費的名目五花八門,不僅每一個部門不同,而且每個地方都不同。」 吳紹平表示,雖然國務院早在2008年頒發《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各部門應主動公開,或不需要收取費用依申請對外提供政府訊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但政府單位有法律解釋權,這種漏洞爲濫收費用創造空間。 吳紹平說:「有很多資料都是可以免費去取得的,但是有法不依的情況,在中共都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每個部門也希望把自己部門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只要是有漏洞可鑽,他們一定會濫權,把這些的權力變爲金錢。說實話,它(政府機關)很容易隨意出一個收費的規定,老百姓要因爲幾十塊或者幾百元去維權和投訴,往往得不償失,老百姓對它(政府機關)的監督是很困難的。」 他表示,部門要逃避審計,可以利用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提供要付費的信息調取服務,例如願意付月費或會員費可以查看更多企業信息等,變相是把民衆的資料賣掉,而且在找尋合作對象的過程中也爲官員製造貪腐的機會。 中共政府財政虧空非核心部門憂預算縮減自行「未雨綢繆」 經濟學者司令表示,這次事件與以往不同,部門牟利所收取的收費用並不是落到官員自己的口袋,而是爲部門賺錢,反映中共各部門已意識到要自救,才能在財政虧空下有經費維持運作。 司令說:「像他們這些部門,在中共國務院的層級來講,和像公安部、外交部和國家發改委等相比,他們都是比較邊緣化的部門。所以這些部門的這個領導,他們已經嗅到了風向,就是中共政府現在面臨財政緊張,經濟嚴重下行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被裁撤或預算被縮減,趕緊未雨綢繆建立一些小金庫,要挖空心思去掏錢割韭菜。」 司令表示,政府部門爲自行開源出現的濫收費亂作爲現象,只會進一步降低民衆對政府的信任,打擊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