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示意图。(网络图片)
【人民报消息】清朝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顺天府乡试,第一场有一名拔贡生进入号舍后就垂下帘子,仰卧在桌板上,不吃不喝。拔贡生是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皆优秀的生员,直接进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之所以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乡试通常考三次,每次考试时间持续三天两夜。 到了第二天清晨,答题纸已经发下去很久了,太阳也已经高高挂在天上,这名拔贡生却一直悄无声息。监考的官兵和邻舍的考生都怀疑他生病了,于是轮流从帘子缝观察他的情况。 但见他突然起身,撤掉桌板,然后搬小板凳向内而坐,并且开始喃喃自语,没有人知道他在说甚么。紧接著,他又开始自己打自己耳光。 监考的官兵担心会出现甚么意外,就禀告了考场巡视的官员。巡视的官员掀开帘子进入号舍内查看,这名拔贡生言行举止马上恢复正常。巡视的官员见没有甚么异常,就离开了。待其离开后,拔贡生仍旧将帘子放下,之后还是悄无声息。 过了一段时间,监考的官兵再去查看时,发现他已经自缢身亡了。上吊的绳子两端悬挂在壁钉上,没有绕结,只是挂住脖子而已,但他的脖子间有重曡深陷的爪痕,好像是被人用手狠狠掐过一样。 有知情者说:这名拔贡生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依靠捡拾马粪蛋换取胡饼维持生计。不过他天资聪慧,时常在邨里私塾旁听其他学童读书,听过后,即能依样背诵下来,乡人皆以之为奇。 乡里有一位老翁,家境小康,他很可怜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又很惊讶于他的聪慧,就让他住到自己家中,除了日常供应外,还出钱让他读书。因为自己的女儿与他年龄相仿,便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某生得此资助,是如鱼得水,十五岁即进入县学成为生员,二十岁参加了拔萃科,又被推举为贡生,声名鹊起。 在他小有所成、志得意满后,就私下与一起长大的老翁的女儿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对此,老翁并不知晓。 在拔贡生进京后,许久都杳无音讯。老翁就写信询问婚期。拔贡生自负才名,不愁没有富贵的好姻缘,自然不愿意娶一个乡野人家的女儿。心生悔意的他于是回信道:「你家女儿不守贞节,所以不要怪我背弃承诺。」 老翁看了回信后很生气,就气急败坏的责备自己的女儿。女儿无奈之下,吐露了实情。老翁便又托人婉转向拔贡生说情,希望他可以回心转意,但拔贡生心意已决,坚决不肯。老翁无可奈何,每日在家里唉声叹气。女儿心里不是滋味,竟然含恨自缢而亡。 如今拔贡生在考场自缢,大概就是被索命的结果。这正是他忘恩负义的报应啊。 这个故事记录在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劝戒录》中。书中还有一个近似的故事,只不过当事人有所警醒,才没有酿成严重后果。 清朝有一位封疆大吏,出生于富有家庭,幼时父母就为他和另一个富有家庭的女儿定下了娃娃亲。他的父亲为人慷慨好施,临终时已经花光了所有家产,只给儿子留下了阴德。 父亲死后,全家生活陷入了困顿。儿子成为生员后,为了娶妻四处借钱。他的准岳父知晓后,内心嫌弃,就暗中做了手脚,用一名婢女代替女儿出嫁。 婢女端庄温婉,某生并不知晓是假的。直到有一天他前去岳父家里,遭到乡里无赖之徒的嘲笑,说他是婢女的夫婿。他于是回到家中私下询问妻子,妻子就将实情告诉了他。 在此之前,某生曾在梦中来到一个地方:朱红的栏杆、碧绿的屋瓦,和人间景象完全不同,里面有几名女子在共同绣一件锦袍。他询问她们在做甚么,女子回应说是在做新科状元的衣服。某生仔细一看,衣襟袖口里有两个红色的字,正是自己的名字。醒来后他内心很是得意。 待他知晓妻子原来是婢女后,心下十分恼火,因此心底暗想将来富贵之后一定要休妻另娶他人。 这之后的一个晚上,某生又做梦来到了之前的那个地方。里边刺绣的女子对他十分冷淡,也不搭理他,再看袖口上的字,已经糢糊的要消失了。他大惊之下忙询问原因。女子们漫不经心的说:「这个小子最近萌生了抛弃妻子的想法,天帝已经下令将状元换成别人了。」 某生从梦中醒来后,深深忏悔,从此一心一意的对待妻子,与妻子更加恩爱,琴瑟和鸣,并发誓一定与妻子白头到老。 过了几年,某生高中状元,此后凭借父辈的福德,一步步高升,做到了封疆大吏。在上天点化后,他能警醒,实在是庆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