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率先減少在中、港投資的香港首富李嘉誠所屬的「長江基建集團」8月14日正式宣布,下周一可以在英國倫交所正式進行第二上市。(郭威利/大紀元) |
【人民報消息】近年率先減少在中、港投資的香港首富李嘉誠 ,其所屬的「長江基建集團」,周三(14日)正式宣布,下周一可以在英國倫交所正式進行第二上市。本臺深入了解,有分析指,集團趁英國新政府上場後上市,目的是及早買「政治保險」,擺脫受中、港,因為香港已無法吸引到外國資金。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其掌管的「長江基建集團」(CK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Limited),周三(14日)深夜宣布已向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申請批準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進行「國際商業公司第二上市」,料將於下周一(19日)獲準上市,股份代碼為「CKI」。公司股份將同時英國和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1038」)進行買賣。集團指,在倫敦上市可讓其身處不同地域的股東受惠,並有助提升公司形象,提供更廣闊的市場以進行股份交易。
早於7月11日,「長江基建」已「放風」考慮在倫敦上市,當時在港股價隨即抽上,全日報46.3元,升1.2元或2.7%,股價連升6日,累升5.3%。截至8月13日,公司股價過去1年已累計升逾42%。
分析:李嘉誠買「政治保險」
翻查資料,李嘉誠的「長和系」集團近年大手分散業務和資產撤離香港,今次英國上市的消息,再引起外界猜測撤資離港。不過,香港《前線財經臺》臺長顏寶剛則不認同,但相信「長江基建」赴英上市決定,「是為買份『政治保險』,亦獲取來自國際投資者龐大的資本。」
顏寶剛說:「在(7月)英國工黨的新政府剛上臺一周,『長江基建』就宣布考慮赴倫敦上市,如今正式落實,我很相信是一個買『政治保險』的做法,『長江基建』確保給予英國政界的投資信心,即『長江基建』不是一間中資公司。另港股現時成交量和流通量不足,亦未能吸引更多外資重返香港投資。既然公司收入來源逾半來自英國,可借今次上市吸引英國退休基金、長線基金可以投資『長江基建』,因公司集中於基建、新能源等持較多現金流的業務。」
李嘉誠很早已部署把投資國際化
事實上,「長江基建」由1996年成立至今持續擴大歐美新能源、電力和基建市場,業務遍布英國、歐洲、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及中港地區,成為收購當地不少大型基建企業。目前近半資產均在歐洲,其中佔21%的英國為最大市場;相反中、港分別僅為4%及3%。2023年集團年度業績指,公司超過90%的溢利貢獻、來自亞洲以外的業務,英國業務佔長江基建2023年溢利貢獻約50%。
而業務國際化的策略,令集團在近年疫情打擊、高息環保、中西關係惡化、地緣局勢緊張下,業逆市保持純利增長,成為香港現存少數財務實力雄厚、現金充裕、低負債、有息派的大企業。
國際化讓長江基建可以逆市派息
據最新「長江基建」今年中期業績報告,截至6月底,中期純利43.11億元(港元,下同),按年多1.7%;營業額190.9億元,少2.3%;基建投資的銷售及利息收入24.78億元,少22%;營運成本則減近9%,至19.18億元,持有現金達92億元,負債率只有9.8%,遠低於市場水平。而公司股份表現上,每股溢利1.71元;每股中期息0.72元,多1.4%,連續4年增加;連同去年派發的末期息1.85元計,長建股息率4.6厘,另公司過去20多年來,即使2018年股價曾大跌,派息從未間斷。
承繼長和主席的李澤鉅,曾近年多次指,「整個長江集團DNA都是全球公司」,今年初業績大會曾指出,香港亦要保持國際化:「其實近年香港人真的挺辛苦,我們過了一浪接一浪的『壓力測試』,首先有2019年的社會事件,然後新冠疫情,然後現在的經濟似乎辛苦,如何應對要視乎香港政府,我的想法是香港一定要保住國際金融中心這個地位。」
顏寶剛嘆言,香港金融市場、恆生指數昔日亦曾保持國際化,吸引不少有外來企業及大型基金投資者來港掛牌,度過不少風雨,但近年急劇「A股化」,高度集中大陸市場,導致無法分散投資風險,並深受中國經濟衰退和地緣政治局勢影響,如今淪為「一潭死水」,而「長江」的國際化策略部署「值得香港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