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一片居民小区。(网络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近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在全国二十二个城市试点房屋养老金制度,这一政策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许多民众对于房屋养老金的资金来源、管理以及其是否会演变为新的税种表示不解和担忧。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根据住建部的说明,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构成。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是业主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而公共账户则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土地出让金和原公房出售资金等多渠道筹集。然而,公众普遍对这一制度的合理性和透明度表示怀疑。一些民众认为,房屋养老金的设立实际上是在转嫁老旧小区和房改房维修的财政负担,是对已缴纳维修基金的二次收费。 与此同时,关于房屋养老金是「变相房地产税」的传言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许多自媒体和视频博主纷纷提出质疑,认为这里面有猫腻,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疑虑。对此,官方通过多渠道澄清,称房屋养老金与房地产税无关,并强调公共账户资金不需要老百姓出钱,但这些解释并未完全平息公众的疑虑。 此外,民众还质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虽然住建部明确表示,维修资金有严格的管理和使用规定,但过去曾有资金被挪用的案例发生,这让公众对新设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能否有效运作产生怀疑。 面对公众的质疑,一些专家出面解释,称房屋养老金制度的出台是为了解决老旧房屋的安全问题,是基于近年来频发的房屋倒塌事故和老旧小区的维修需求增加,旨在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池,用于房屋安全管理和维修补助。然而,专家也承认,政策的实施细节需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是资金的透明使用和有效监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总之,房屋养老金政策的推出引发争议,暴露出政府政策与公众理解之间的巨大鸿沟。未来,政府如何在保障房屋安全与居民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并防范变相割居民韭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