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因「何伯事件」,令中、港婚姻近月再成香港人热烈讨论话题。港府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亦显示,中、港婚姻占总体婚姻比例已升至16年新高。数剧亦显示,较年轻港人亦抗拒结婚,有社会学者认为,这跟社会近年的气氛有关系。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香港政府统计处周一(26日)公布最新香港女性及男性统计数字。至2023年底,在香港约753万的人口中,女性占约410万人,比男性多约68万。扣除外佣后,男女比例为9比10,即每1000名女性对908名男性,比例较2022年再少3人,差距为近3年最大,香港仍是阴盛阳衰。 去年有超过4.7万对新人结婚,比前年大增59%,但仍低于2019年前。在2006至2016期间,数目大致维持在每年5万多宗。而且整体初婚年龄中位数再延后,男性为32.5岁、女性30.9岁,为近三年新高。在25至64岁人口中,有121万人从未结婚,人数为近3年最多,占总人口的16%。 适婚者与香港的社会连系变得不确定 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许桢分析,华人重视结婚饮宴,疫情时因社交距离等政策导致不少人暂缓结婚,因此疫后有明显上升,但撇除疫情那几年,婚姻宗数仍呈下降趋势,原因是适婚年龄(25至45岁)的人口比例近年缓慢下降;港人对结婚的热情及经济考量也有影响。 许桢说:「随著近年经济不景气,整个社会气氛也不太理想,这些适婚的人是否继续视香港为安身立命之所呢?假如他们和香港的社会连系变得不确定或薄弱,就算结婚也未必在香港做登记。过去4、5年,香港人口也是净流出。」 学者:中港婚姻占比增 因本地婚姻萎缩非常快 中港婚姻长期成为社会热话。2023年中港婚姻有18939宗,比起双方均为香港人的婚姻只相差4767宗,占比高达44.4%,创近16年来最高。两者看似此消彼长,但许桢认为从统计学上,变化仍相对轻微,很容易因不同因素而出现逆转。他解释:「异地婚姻,尤其是中港婚姻宗数,基本上维持或者轻微上升,但其实主要不是异地婚姻的宗数上升有多快,而是本地婚姻的萎缩非常快,加上本地男女人口失衡,两个女生不能嫁同一个香港男生。」 7058港女嫁中国男 创纪录以来最高峰 港女嫁中国男也有上升趋势,去年有7058宗,是1986年有纪录以来最高峰,占中港婚姻约3分之1。许桢指出,香港女多男少,中国男多女少,这个落差有可能是成因。加上人才计划造就不少中国人来港,即使7年后取得香港身分证,但社会联系可能仍集中于中国,或会回大陆结婚,但他不认为人数会很多。港府过去推出多项输入人才计划,在2008至2016年,每年平均有8千多宗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