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发布足球从业人员终身禁令 外界不看好实际作用
2024年9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惨败日本后,球迷的目光在9月10日再次聚焦对决沙特队的比赛。与此同时,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当天召开足球行业打击"假赌黑"专项发布会披露,自2022年以来,中共司法机关已经对44人宣布了终身从业禁令。那么,终身禁止从业的做法能否为中国足球行业带来根本转变呢?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的这场新闻发布会放在了以足球闻名的辽宁省大连市。据中共官媒中新网报道,公安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自足球行业集中反腐行动展开以来,除宣布44名涉案从业人员被宣布终身从业禁令外,还有44名涉案足球从业人员被法院依法作出判决,34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同时司法机关还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
这一消息的公布,恰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26 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以0:7大比分败给日本队之后的几天,这似乎又在围绕中国足球的舆论场激起了新的波澜,并让外界进一步关注中国足球的命运。
对推动足球发展作用有限?
《人民日报》前体育部记者汪大昭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足球行业的种种不良风气主要是受到社会大环境中陋习的影响,对足球行业不正之风的查处能给行业带来正面的刺激:「他们应该在这种强刺激之下振作起来,因为现在大家对足球的复苏有很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由国家队这二、三十个队员肩负著。」
这场从2022年底开始的足球行业反腐风暴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过程中被查的有11位中国足协的现任和前任领导,包括中国男足原主教练李铁、中国足球协会原副主席李毓毅和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马成全等人。有网友讽刺说,正好11人,在狱中凑齐一支足球队。
但这场延续近两年的足球反腐风暴似乎并未对中国男足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起到提振作用。中国足球队9月5日在大比分败给日本队后,有中共媒体说,这是中国足球的一个耻辱日。
汪大昭分析说,这场整治对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作用比较有限:「这也只是从条件、机会和未来的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上有好处,但这不能直接转换成好成绩,」他强调,提升技能还需要从足球自身的规律去办事,包括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以及在重大比赛中不断去磨合、提高教练水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前乐视体育香港总经理、曾任《南方都市报》主编的程益中则认为,这种治理虽然能在短时间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运动式的做法不能解决足球发展的根本问题,重要的还是足球体制本身:「它不是一种真正市场化的做法,不是一种责权利对等的做法,是肯定做不好的。足球是这样,经济也会这样。」他强调,中国足球沿袭了过去公有制的模式,政府权力过度干预足球的经营,「就是一大二公, 完全背离了市场的价值规律。你看看它,很快能起高楼,很快楼就会塌了。」
中国足球实行市场化改革已经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但一直都无法摆脱政府的高度掌控。习近平上任后,多次表示要推动足球发展。中共政府曾在2015年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足球提升为类似国家战略的位置。但在十年后,中国足球的成绩较当初的计划仍然相去甚远。
禁业效果存疑
根据中共体育总局和公安部的新闻发布会,在这次被宣布终身禁止从事与足球相关活动的44名足球从业人员中,有43名是足球运动员,一名是足球官员;另有17名足球运动员被禁业5年。
前凤凰网「十大最有影响力名博」之一的蔡慎坤也对上述禁令的实际作用持谨慎态度。他对本台分析说:「如果是官方意志的话,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中国足球还是官方意志的一种体现,足协还是管著的,不管是发证,还是组织比赛,都是要层层审批的。所以,要对一个人终身禁赛是可以做得到的。」但他认为,如果要禁止这些人从事与足球相关的商业活动就很难说了:「这种他就管不了了,因为这些人不在官方主管的行业里。去做商业了,做与足球相关的一些商业活动,我觉得可能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对于这场足球反腐的效果,蔡慎坤也持怀疑态度,「处罚或不处罚实际上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中国足球办来办去还是只能官办。」他强调,中国近年来足球腐败严重,主要就是因为在最高领导人要搞好足球的口号下,官办足球衍生出了腐败,投入其中的企业为了捞回成本,也不惜通过赌球等方式获利。
蔡慎坤补充说,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让官方完全退出足球市场,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办足球;但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很多行业已经陷入危机,没有多少企业再愿意投钱进入足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