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下午,神韵北美艺术团在纽约州帕切斯学院表演艺术中心(The Performing Arts Center,Purchase College)进行了今年本演季在当地的首场演出。(戴兵/大纪元) |
【人民报消息】巴黎奥运会期间,美国体操名将西蒙‧拜尔斯(Simone Biles)在参加预赛热身时,不慎小腿受伤,导致她一瘸一拐地走下了赛场。
但因为她是西蒙‧拜尔斯,体操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她强忍著疼痛,用绷带绑住受伤的部位,继续坚持参加比赛。
两周后,拜尔斯带著三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回到了美国。如果拜尔斯选择抱怨或向伤痛屈服,她可能不需要忍受那么剧烈的疼痛,但她也不会收获如此大的成功和荣誉。
大家都知道芭蕾舞训练有多么艰苦,长达数小时反复练习同样的肢体动作是必修课。俄罗斯芭蕾舞学校以其纪律严明、不畏伤痛的舞蹈演员而闻名,其它的芭蕾舞学校几乎也在遵循这些教学理念。
谈到为竞技体育或表演艺术而进行的身体训练时,我们都知道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不经历痛苦就能成为「世界一流」的方法。这也恰恰是我们钦佩那些舞蹈演员的原因,他们的训练强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当然,如果愿意,每个舞蹈演员都可以放弃,但因为他们热爱舞蹈,渴望超越极限,所以他们坚持了下来。
对于传奇的美国海豹突击队训练,我们也有类似的观察。在他们的训练场上有一个钟,每个学员都可以随时中断训练,敲钟以示放弃。而且没有人会阻止他们。
但是,那些留下来坚持训练到最后的人,会为自己度过了最艰难的考验而感到自豪。训练中所经历的困难和痛苦并不是无意义的折磨,而是为了让海豹突击队员做好准备,迎接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神韵,这个呈现共产主义统治中国之前的传统文化的著名艺术团体,当人们谈到她时,可能会说,艺术家们经历了「海豹突击队式的艺术训练」,整个夏天的严格训练使神韵艺术家们具备了耐力,为长达五个月的演出季做好了准备,因为每个演出团体将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进行大约100场的演出。
近期,《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依据是其采访过的大约25位前神韵演员。而这篇文章似乎是为了让这些前神韵演员发泄多年来的「愤怒」或「不满」。
接受采访的演员们主要谈到了他们所经历的挫折,而《纽时》相关报导的记者们则给读者营造出「这很糟糕」的印象。
然而,当体操教练说,「回到赛场上去!」,或芭蕾舞老师喊,「站起来,继续跳舞!」,又或者军训教官发出指令,「站起来,跑!」时,我们的社会似乎都能接受,报纸也不会为此专门写一篇贬低打击的文章。
那么,《纽时》为什么要发表一篇长达5000字的文章来报导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艺术团呢?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在工作场所受到欺凌当然是不对的,但公正的判断需要听取双方的意见。是什么导致了这25名前演员遇到了《纽时》所描绘的「不幸经历」呢?遗憾的是,作为一名读者,我没有在报导中找到答案。
我还想到的是,仅采访故事的一方是种很拙劣的新闻报导手法。《纽时》的采访对象都是心怀不满的前员工,没有任何现任或「满意」的员工。我也希望能听到更多这些人的声音。
有偏见的报导,就像有偏差的科学实验一样,总是令人感到不安。
这能让我客观地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吗?还是说,有人在试图操纵结果?
在科学研究或报导中,明确说明研究者或记者可能存在的所有利益冲突,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冲突如何影响研究结果或报导的客观性。
《纽时》是否与中共政权或中共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根据美国芭蕾舞剧院网站的介绍,该剧院被认为是最大的舞蹈团之一,它每年的观众有大约30万人。
而神韵每年在二百多个城市为一百多万现场观众表演。这并不是要在两家艺术团之间进行竞争性的比较,但却说明了神韵年复一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神韵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极具挑战性的训练。
如果我们喜欢看拜尔斯夺金,喜欢看美国芭蕾舞剧院演出,对海豹突击队的神勇无畏印象深刻,那么神韵为什么要因为同样的成就和同样严格的训练而受到批评呢?这就是世界一流表演艺术家的训练方式。
简单来说,神韵就是一个中国古典舞与传统音乐艺术团。
《纽时》的文章似乎极力地将神韵的形象扭曲成一副糟糕的样子。那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在美国,每天都有员工被解雇。公司越大,被解雇的人越多。如果《纽时》花同样的精力去找到那些困难情况下被解雇的大公司员工,我相信他们可以写出一篇对许多公司大肆抨击的文章。
有时候,工作环境对某个员工来说还不错,但对另一个员工来说却不合适。每个人都应该寻找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并能够融入团队的工作环境。
然而,如果举报工作场所的精神虐待成为新的「热门话题」,我建议大家去《财富》500强公司的总部看看,这将是一次大开眼界的经历。
为什么《纽时》的报导暗示读者所谓的「精神虐待事件」只发生在一家公司?
如果调查记者调查《纽时》自己员工中的精神虐待事件,该报会作何反应?
(借用《圣经》中的道理来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里的木屑,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我的主要观点是,工作场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工作场所都是如此。(读者或许可以停下来,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是否一切顺心如意呢?)让我们摒弃偏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一些具体的数字。
神韵成立于2006年,在18年间不断发展至今,已经拥有8个艺术团,超过一千人参加过演出或与神韵合作过。那么,《纽时》报导中提到的25位前神韵演员约占神韵员工总数的2.5%。而这些前演员或是被解雇的,或是自行离开的。
职场分析和职业发展建议网站Zippia的人力资源专家、分析师马修‧赞恩(Matthew Zane)表示,「40%的美国人在一生中有被解雇的经历。」
赞恩说,「2022年6月,艺术、娱乐和休闲行业被解雇的人数比例为2.8%,是所有员工中最高的。」因此,神韵的2.5%在这个数值范围之内,那么,《纽时》为什么要报导一个如此平平无奇的事件呢?
最后,我想说两点。首先,我为任何经历过糟糕工作环境的人感到遗憾,我鼓励每个人做出健康的选择,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环境;其次,《纽时》能否重新回归健全、传统新闻媒体的道路?充当某些「不明势力」的喉舌可能会带来短暂的利益,但这不利于真实公正地报导美国社会发生的事件。
作者介绍:
医学博士托尔斯坦‧特雷(Torsten Trey),是医学伦理倡导组织「反强摘器官医生组织」(Doctors Against Forced Organ Harvesting,DAFOH)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他是全球反对中共活摘器官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作为国际组织的发言人,特雷曾出现在获奖纪录片《活摘》(Human Harvest,又名《大卫战红魔》)中。他还是《国家掠夺器官:器官移植在中国被滥用的黑幕》(State Organs: Transplant Abuse in China)一书的共同编辑。
教育学博士南希·格伦·汉森(Nancy Glenn Hansen)是华盛顿道德与全球领导力学院 (SEGL) 战略合作部主任。汉森曾在华盛顿地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担任公立和私立学校的教育领导者和教师。职业经历包括在大学教授学前班、课程和员工发展,公开演讲和教师培训,以及在白宫担任编辑和美国参议院及国会的立法助理。△(转自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