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经济螺旋下落的种因(图)
 
程晓农
 
2025年1月13日发表
 
资料图:2021 年 12 月 15 日在中国北京建造的新体育场项目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起重机。(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2025年刚开头,中国经济好像突然不行了。经济情况日益严峻,大批企业裁员降薪,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加速倒闭。中国人普遍在问,「经济形势这么差,看不到任何希望,这到底是怎么啦?」一些中国人在微信上用一个代表性辞汇来提醒大家,「时势维艰,各自小心」。 为什么中国经济如此艰难?虽然很多中国人心中仍然抱著经济回暖的期待,却又不得不面对经济寒冬遇春不退的现实。中国人真懂经济衰退的原因吗?本文回顾过往中国经济繁荣的由来以及其中隐伏的巨大危险,为读者们解读中国经济前景的真相。 一、经济衰退其来有自 很多中国人现在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衰退还要延续多久?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著一个巨大的困惑,中国经济怎么突然就衰退了?如果这次的经济衰退事出偶然,那么,这样的问题似乎内含著一个自我认定的答案,即假以时日,中国经济还能恢复昔日辉煌。但是,如果经济衰退事出必然呢?那就可能会演变成其衰无界。 可以讲,中国经济现在和未来的严重困境,事实上乃是「其来有自」。此语指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来由,并非偶然。由于当下很多中国人在国内资讯被封锁的状况下,不明白中国经济繁荣之后突然的衰退,其实具有共产党最喜欢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概念,即「历史必然性」。 当前中国经济的衰退,一半来自其过往经济政策的错误,一半来自其对外政策的错误。但是,对这内外两大错误,中国人既不了解,也不易面对,于是便出现了很多误解和错误研判,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扑朔迷离的认知。第一,房产价格暴涨之后又迅速下滑,是意外吗?第二,「世界工厂」能保证中国的出口长期维持高速成长吗? 对这两个问题,早在2017年我就发出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即将消逝的警告。我文章的标题是,《繁荣缘何而去?——中国经济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此文并非即兴之谈,而是仔细分析相关数据、综合判断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之后,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不过,在网际网路上资讯浩如烟海的年代,中国的读者看过这篇文章的人并不多。 二、繁荣缘何而去? 为什么今日在中国,经济困境成了「新常态」?事实上,过去20年中国经济繁荣的成因,正是当下乃至今后经济困境挥之不去的缘由,荣兮衰所伏。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让国际社会和中国人都形成了一种认知,似乎这样的持续繁荣就是中国经济的本色。而笔者则以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主要由「出口景气」和「土木工程景气」构成,只有了解它们的由来,才可能理解,为什么今日中国的经济困境事出必然。 中国从1978年开始农村改革,但直到1993年每年的出口只有数百亿美元,对经济成长的推力不大。随著港台企业在大陆建立越来越多的出口加工型企业,2000年中国的出口达到2,492亿美元。但真正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出口景气」的,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这些投资帮助中国提升了国际市场和生产技术的开发能力,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品种延伸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至2013年中国的出口额达到22,090亿美元,差不多是2000年的9倍。 中国2001年加入WTO,伴随著引进外资高潮,为中国创造了第一个十年繁荣。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每年增长9%以上。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以每年25%以上的高速增长,一些年份的增长率甚至高达35%,出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成长的火车头。 中国能让出口连续几十年都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吗?显然不可能。从常识判断,人口规模小的国家,出口数额小,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微乎其微,或可保持长期贸易顺差。但对中国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来说,全球市场显得太小,中国的劳动力占全球就业人口的26%,即便全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停止出口、把市场都让给中国,中国的「出口景气」也不可能无限期延续下去。 何况,从国际经济平衡的角度来看,这也不现实,因为贸易必须互利才能久远。若中国赚尽了全球的钱,长期多卖少买,积累起巨额外汇储备,其他国家长期的大量贸易赤字,必然造成各自的经济困境。所以,中国不可能长期依赖出口高增长来维持经济繁荣,「出口景气」总有结束的一天,「出口景气」早晚会下滑,中国的经济成长必然会因此失去动力。 三、脆弱的「土木工程景气」 当中国还陶醉在「出口景气」带来经济高成长的成就感当中时,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突然导致中国的出口订单大幅度减少,中国政府决定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措施。中国的主要政策是,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由此带动了一轮「土木工程景气」。 当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所属企业都开始大兴土木工程之后,中国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迅速从2008年以前的18%到20%,上升到2013和2014年的35%。 虽然「土木工程景气」又支撑了中国十年的经济繁荣,但土木工程投资的反常暴涨若持续多年,必然产生房地产泡沫。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比,日本著名的平成经济泡沫就不算严重了,因为当时日本的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9%,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的这一比例不过是6%。 短短十年内,土木工程成了中国经济的领头产业,带动了几十个上下游产业的繁荣。在「土木工程景气」的高潮期,中国3年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消耗的水泥量还要多;中国的粗钢生产能力在短短的6年里从2008年的6.6亿吨,攀升到2014年底的11.6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重从49%,跳升到69%。当中国政府制造出「土木工程景气」时,也埋下了制造业和采掘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 与「土木工程景气」同时出现的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相当于普通家庭年收入的40多倍。当工薪阶层买不起房的时候,房地产业的不断膨胀,就意味著房产逐渐地泡沫化,许多买房者把住宅当作资产增值的投机手段。发达国家的住宅空置率通常在5%到10%之间;2015年6月中国城市的住宅空置率平均达到了22%到26%。 据2015年的调查,中国农村家庭的93%都拥有住房;在城镇有户籍的家庭,户均拥有1.2套住房,住宅需求基本上已得到满足,而当时中国正在施工或已建成待售的住宅还有1亿套。换言之,早在2015年,2.5亿户城镇家庭,4亿套城市住宅,供给比需求多60%。当房地产泡沫膨胀到这种程度时,「土木工程景气」就走到头了,房价随后下跌,乃是必然趋势。 四、为什么中国的消费拉不起来? 当中国经济不能再靠不断扩张出口或投资快速膨胀来保持繁荣时,能否靠十几亿居民的消费能力来实现经济繁荣呢?如果不了解过去近50年国民消费对经济成长的拉动力,就无法理解,为何中共「拉动消费」的口号始终无效? 改革开始之初,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3%;此后,随著中国经济进入繁荣状态,这一比重不断下降,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徘徊在38%-39%左右。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各级政府的消费,包括维稳费用、军事支出和军工研发,占用了巨量经济资源。 世界银行公布173个国家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人口超过1千万的国家里,仅有3个国家的这一比重,处于35%上下这样极端偏低的异常状态,中国是其中之一。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内消费都是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些国家多年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当稳定,美、英、日、法、德分别是69%、65%、61%、56%、55%。 由于中国14亿人口中,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只占4%。单靠这少数人的消费力,根本无法拉动整体经济。十年前中国经济学界曾反复讨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却始终找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这个话题已在中国消失,因为这其实是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产物,并非经济政策可轻易解决的。 中国这种低消费、高投资和高出口的经济结构,使中国只能靠长期大规模地投资和出口,才能维持经济成长。投资要持续成长,就必须不断兴建工程,但投资没回报,如何持续扩大投资?出口要持续成长,就要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占领,那会伤害到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 五、中共两次犯错,经济螺旋下落 过去十几年来,中共实际上是错误地选择了以房地产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在经济成长靠出口这方面,中共以为,用坚船利炮就能逼美国让出更多市场,结果是催出了美中冷战,彻底恶化了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中国自从建立所谓的「世界工厂」以后,一直有一个错觉,以为从此就能决定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命运,各国都要看中国的脸色,因此中国就崛起了。其实,中国的「世界工厂」是经济全球化1.0版的产物,但那不是制造业厂家来主导的,而是市场主导的。当下游的外国公司转移产品订单之后,「世界工厂」就可能衰退。 和气生财本来是这个「世界工厂」生存下去的秘诀,但中共的本性从未改变,有点钱就野心勃勃,想要充当世界霸权,改变国际秩序,达到对外扩张、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结果,中共的霸权企图破坏了台海稳定,也动摇了中国赖以生存的「世界工厂」。而中共2020年初点燃美中冷战的时间点,恰恰选在经济开始下滑的时刻。 中共在对自己的前景和对未来国际关系做出完全错误判断的背景下,在错误的时间,做出了点燃美中冷战这种极其危险的重大国际关系决策,其后果必然是,红色大国的寿命被中共决策层直接缩短了。 中共决策上的这两大问题,即选择以房地产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责任在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承继了前任的错误;而点燃美中冷战,则完全是习近平的责任,不过,扩军备战的准备工作,其实从江泽民时代就开始了。 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未意识到,中共领导人其实是一代继一代地,在稀里糊涂当中,把中国推到了经济螺旋下落的境地,以致于现在已难以挽救。 六、通货紧缩成禁忌,经济困境无药医 中国经济困境的初步征兆在疫情前就已出现,但疫情掩盖了经济困境;等到疫情过去之后,房地产泡沫就突然破灭了,然后就是房价连年下跌。 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之崩塌,其连锁效应波及上下游许多行业,裁员降薪接踵而至,失业率飙升,中小企业大量倒闭,中产阶层感受到了生存危机。他们一旦失业,除了送外卖、快递,很难找到能维持家计的工作。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除了拚命节衣缩食,看不到出路,唯一的愿望就是存钱保房贷的高额月供;否则,一旦失业,月供中断,房子这主要的家庭资产被法拍,就沦为彻底的无产阶级,甚至是负债阶级了。 《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23日报导,去年早些时候,中国的一个重要咨询机构为高层领导人准备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提到,如果不采取更紧急的措施重振经济增长,中国可能会陷入螺旋式通货紧缩,就像美国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Great Depression)遭遇的厄运一样。但习近平对此不为所动。据接近中国高层决策圈的人士透露,习近平曾问他的顾问们,通货紧缩有什么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吗?据知情人士说,习近平的这种轻视态度,使得通货紧缩在中国决策圈几乎成了禁忌话题。 其实,中国的那个智库把通货紧缩这个概念用错了。所谓的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跌。但中国央行明确宣布,去年和今年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不断下调,财政又通过超额发行长期国债,让央行通过再回购来释放大量货币。所以,讲中国现在是通货紧缩,属于错误解读。 中国经济的现况,其实比通货紧缩还严重。物价下跌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通货紧缩造成的,另一种是经济萎缩造成的。而中国现在原物料价格持续下跌,并非流通中的货币减少,而是因为经济活动全面萎缩,这比通货紧缩的后果更严重。通货紧缩还有救,放松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但中国的实况是,央行已反复放松货币政策,经济却持续自动地全面萎缩,这就难救了。 今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已导致城市家庭户均损失家庭财富九万美金;这使中国家庭财富的总损失达到十八万亿美金,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而现在中国政府、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总额已达到一年GDP的三倍;而当下中国现在还有八千万套空置住房,相当于整个美国住房总量的一半。 中国这么多的空置住房,意味著房价还会下跌,那么中国家庭的财富就会进一步受到损失。所以,现在并非中国经济螺旋式下滑的底部,而是还在下滑的半途当中。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人各自小心、长期应对,是一种必要的心理准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分享:
 
人气:2,87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富士康撤离中国越来越难!全国多地乌鸦满天飞!
富士康撤离中国越来越难!全国多地乌鸦满天飞!
中国疫情凶猛  北京、上海大流行!| #人民报
中国疫情凶猛 北京、上海大流行!| #人民报
习上台百万中国人海外求政治庇护;中共为求续命 没钱还给公务员加薪;
习上台百万中国人海外求政治庇护;中共为求续命 没钱还给公务员加薪;
大学生悲观绝望 失业潮席卷全中国| #人民报
大学生悲观绝望 失业潮席卷全中国| #人民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