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美國太平洋空軍發言人本星期告訴美國之音(VOA),美國一直在加強其印太地區的空軍基地,以確保其免受攻擊。與此同時,人們對這些在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等的空軍基地面臨潛在的中共打擊的脆弱性表示擔憂。 「雖然我們正在不斷改善我們的戰區態勢、作戰優勢以及與盟友與夥伴的整合,但太平洋空軍每天都隨時準備應對任何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構成威脅的事情,」這位發言人說。 「我們繼續投資於基礎設施和技術,提高我們整個戰區基地和設施的彈性和生存能力,包括加固機場和建築物,同時投資於先進的安全系統來,保護我們的人員和資產,」這位發言人星期二(1月14日)告訴美國之音。 這位發言人補充說,通過2024財年的《太平洋威懾倡議》(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空軍獲得了「9.166億美元的撥款,用於改善後勤、維護能力,以及在印太地區預先部署設備、彈藥、燃料和材料」。《太平洋威懾倡議》是國會2021年制定的一系列國防優先事項,旨在支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目標,主要是對抗中共。 這位發言人的評論是回應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上星期的一份報告。這份報告稱,除非這些基地得到加固,否則駐紮在印太盟國基地的美國飛機可能會因中共的襲擊而遭受重大損失。 根據《混凝土天空:西太平洋空軍基地加固》(Concrete Sky:Air Based Hardening in the Western Pacific)報告,如果這些航空基地基地不加固,美國在該地區的空中力量將比中共大幅減少。 根據這份報告,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在可以隱藏和保護飛機免受攻擊的飛機掩體數量上落後於中共。 報告稱,自2010年代初以來,中共的飛機掩體數量增加了一倍多,超過3000多個。在距離臺灣海峽1000海浬以內的134個中共空軍基地中,中共有650多個加固的飛機掩體和近2000個非加固的單獨飛機掩體。 加固的掩體是由鋼、混凝土和其他材料建造的加固結構,以保護軍用飛機免受敵人的襲擊。 報告還稱,相比之下,自2010年代以來,美國在臺灣海峽1000海浬範圍內和韓國境外增加了兩個加固的飛機掩體和41個非加固的飛機掩體。 分析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如果臺灣爆發戰爭,如果美國和中共飛機攻擊對方在該地區的基地,美國飛機可能會遭受比中共飛機更大的損失,這將在一段時間內阻止美國的空中行動。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重新構想美國大戰略項目(Reimagining U.S.Grand Strategy Program)資深研究員凱莉.格裡科(Kelly Grieco)表示,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太平洋地區美國基地的襲擊,可能會「阻止美國空軍在衝突前的大約12天從美國駐日本基地出發的戰鬥機行動。」 格裡科繼續說,根據史汀生中心發布的她的報告,中共導彈還能摧毀跑道和空中加油機,使駐日本的美國軍事基地一個月內、位於關島和其他太平洋地區的美國軍事基地超過半周內無法使用。 她說,「不可能加固跑道或滑行道」,因為它們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摧毀,使飛機無法起飛。她補充道,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即是否值得投資於加固設施。 哈德遜研究所的這份報告稱,自2010年代以來,在臺灣1000海浬範圍內,中共增加了20條跑道和49條滑行道,而美國僅增加了一條跑道和一條滑行道。 非加固的機場 哈德遜報告的作者之一蒂莫西.沃爾頓(Timothy Walton)告訴美國之音,在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等盟國的美國空軍基地中,菲律賓的美國空軍基地受到的保護最少。 「在日本,嘉手納(Kadena)空軍基地和三澤(Misawa)空軍基地是美國防禦工事最堅固的基地,而其餘的基地基本上沒有加固,」擔任哈德遜研究所國防概念與技術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Concepts and Technology)高級研究員的沃爾頓說。 「在韓國,美國空軍的兩個基地,烏山(Osan)和昆山(Kunsan),都進行了加固。菲律賓的機場沒有進行加固,」他說。 格裡科表示,美國將主要依賴其在日本、關島和其他太平洋地區的基地,因為韓國「出於對朝鮮侵略的擔憂和避免與北京決裂,在臺灣出現緊急情況下,限制美國在其領土上的基地使用。」 美國眾議員、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挑選的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參議員,以及其他13名議員去年強調了加固飛機掩體對抵禦中共襲擊的重要性。 在去年5月致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Frank Kendall)和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的一封信中,他們說,「與中國(中共)軍事基地相比,美國在該地區的基地幾乎沒有加固的飛機掩體」,導致美國航空資產「極易受到中國(中共)襲擊」。 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加固的飛機掩體以外,分散機場也很重要。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部隊前司令史蒂文.魯德爾(Steven Rudder)說:「當你審視亞太地區的飛機數量時,我不確定加固每一個飛機掩體的能力,是否會像分散力量那樣有效。」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高級防務研究員布魯斯.本內特(Bruce Bennett)表示,分散機場對抵禦核打擊非常重要。 貝內特說,針對常規彈頭導彈,飛機掩體是「保護的關鍵」,「但如果有核威脅,就必須有不同的機場」作為停放和降落飛機的替代地點,並提供加油、維護和修理等後勤支持。 貝內特補充說,中美兩國飛機掩體數量的差異,似乎源於美國的空中優勢。 貝內特說,「美國空軍傾向認為,我們有能力在空對空作戰中對付中國(中共)空軍」,因為中國(中共)傳統上認為,在與美國的空對空戰鬥中會失敗,因此希望在空中作戰之前,在地面上對付美國飛機,同時在地面上重點掩護本國的飛機。 「問題是,隨著中國(中共)飛機越造越好,隨著他們開始部署第五代戰鬥機,美國是否需要用常規武器攻擊中(中共)國機場的能力?我認為,國防部並沒有將其視為重要任務之一,」貝內特說。△(轉自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