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上臺後,北美華富山工業園區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這個位於美墨邊境,專門為中國企業所設立的工業園,正在準備應對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對墨西哥施行的25%全面關稅。 據美國之音報導,打開這個園區的「中資企業北美投資一站式服務平臺」,一則名為「川普關稅如何影響中美墨三國貿易」的文章被放在首頁。 「川普的關稅可能推高車輛和汽車零部件的成本,推高美國汽車的價格。」園區的分析寫道。 就在2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施加25%的關稅,於2月4日生效。這意味著從墨西哥進入美國的產品的價格將大大提高。而在關稅生效的前一天,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inbaum)宣布她與川普達成協議,美國暫緩執行關稅30天。 但對於那些在過去三年跨越太平洋,為了躲過美國對中國的關稅而前來墨西哥建廠的中國企業,這樣的地緣政治信號可能意味著他們需要再次重新考慮自己的供應鏈。 「在墨西哥的中國企業面臨兩個挑戰:一是恢復25%關稅的可能性,二是今年或明年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時,川普總統將堅持墨西哥不可以成為中國進口產品的『後門』。這可能意味著對中國公司在墨西哥製造的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對美國之音說,「無論哪種情況,這些中資公司最可能的反應是尋找其他的供應鏈。」 中企利用墨西哥,「暢通無阻」進入美國 北美華富山工業園區是一個為中國企業來墨西哥投資興建的園區,位於墨西哥新萊昂州蒙特雷市,距離美國德州邊境口岸約280公里,車程為4個半小時。 在新冠疫情大幅推高運輸費用,以及川普總統在其第一任期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中國企業開始思考如何用更加可行的方法進入美國市場。 墨西哥成為了他們的首選,而這個為中國企業量身打造的工業園區應運而生。就像這個一站式平台上的介紹,墨西哥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除了比鄰美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墨西哥還是世界上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之一,最重要的是它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一員。 「中國企業產品可利用墨西哥暢通無阻進入美國和歐盟。」華富山工業園的介紹中寫道。 這個工業園見證了中國企業在墨西哥投資建廠的盛況。 華富山工業園的一篇題為「墨西哥,下一個世界工廠?」的文章援引該工業園董事長胡海的話說:「2022年至今,我們園區、包括我所在的城市,幾乎是一地難求,中國企業爭相湧入,『搶(廠)房搶地』。」 截至目前,該園區共有30多家企業入駐,包括工程設備生產企業臨工重機、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家電企業海信、生產太陽能版的天合光能、敏華傢俱等等。 這在美中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為了謀求發展做出的新選擇。 由於川普第一任期間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以及繼任的喬.拜登(Joe Biden)政府維持的高額關稅,這些中國企業來到墨西哥,在墨西哥製造和組裝他們的產品,貼上墨西哥製造的標牌,以零關稅將產品送入美國。根據2020年7月生效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符合一定原產地規則的墨西哥製造的產品可以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 除了省去了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延遲,墨西哥工人與中國工人相當的工資水平,也使得他們越過太平洋,投資墨西哥的決定顯得更加明智。不過,由於墨西哥的製造業不如中國完善,要在墨西哥生產並出口到美國,企業必須從中國進口更多產品。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主任尼克.維亞斯(Nick Vyas)對美國之音說,在供應鏈重組以及使供應鏈具有彈性和敏捷性方面,墨西哥發揮著巨大作用。 「第一,墨西哥靠近美國市場,第二,美墨歷史上地緣政治關係,邊界友好。因此,如果考慮到二級、三級供應商網路,墨西哥在美國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是合理的,」他說。 實際上,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的企業也在投資墨西哥。根據墨西哥工業園區協會的數據,到2027年該國計畫建造的所有場地均已被買下。 中墨貿易「地球上增長最快」 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至2024年期間,中國對墨西哥的集裝箱運輸量同比增長60%。總部位於奧斯陸的從事空運和海運市場分析的Xeneta在一則分析中說,中國與墨西哥的貿易量是「地球上增長最快的貿易路線。」 中國對墨西哥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也在過去五年大幅增長。汽車行業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在墨西哥直接投資的一個主要驅動力,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汽車行業約佔墨西哥投資的三分之一。不過在過去幾年中,它已成為投資的主要驅動力。 根據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分析,2023年,中國公司汽車投資額為27.2億美元,佔當年中國在墨西哥投資的72%。這一趨勢持續到2024年上半年,汽車行業投資佔中國在墨西哥總投資的四分之三。 墨西哥與中國增長迅猛的貿易關係引起了美國的擔憂。他們認為中國企業利用USMCA的「後門」來繼續向北美市場輸送商品。 川普在競選期間建議對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徵收200%至500%的關稅,並表示他「不希望他們傷害我們的汽車公司。」 在1月20日上任後,川普迅速表示將對墨西哥產品徵收25%的關稅。目前暫緩一個月實行。 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對於這些剛剛移步墨西哥的中國企業來說,川普向墨西哥加征關稅的可能性無疑是令人焦慮的。 「城裡的老富翁,美國和新富豪,中國槓上了,但墨西哥沒有應對這種新三角關係的戰略,」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經濟學教授恩里克.杜塞爾(Enrique Dussel Peters)此前對BBC說。 他認為所謂的近岸外包,實際上是「安全外包」,也就是華盛頓將安全因素置於美中貿易關係的第一位的原則下,就供應鏈移到近鄰墨西哥和加拿大,希望產業鏈中不再包含中國因素。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蓋瑞.哈弗鮑爾(Gary Hufbauer)對美國之音說,他預計25%的關稅將恢復,同時美國還會提出其他要求,包括減少雙邊貿易逆差並將新汽車工廠遷往美國。 「位於加拿大或墨西哥的中國企業顯然將成為美國的目標。因此,我認為中國公司需要尋找其他地點,可能的目的地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北歐國家、英國、巴西。」他補充道。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主任尼克.維亞斯(Nick Vyas)對美國之音說,在美墨兩國的雙邊貿易談判中,在墨西哥設廠的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在墨西哥直接或間接投資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他說,「那就是當我們說墨西哥製造的時候,是真的在墨西哥製造,還是在墨西哥組裝?」 「可追溯性和貿易合規性將成為下一代貿易問題的重點,」維亞斯說。他認為,在必要的情況下,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有可能會犧牲這些中國企業的利益。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哈弗鮑爾也認為如此。他告訴美國之音,墨西哥將追隨美國的步伐,最終禁止絕大多數中國的綠地投資(即全新投資項目)或是並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