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港集裝箱滯留3個月免費 中國外貿商悲鳴「公司已死」
2025年4月2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45%關稅,不少中國的出口商訂單喊停,集裝箱滯留在碼頭。中國的蘇州港近日貼出公告,將提供中國外貿企業3個月免費堆存的服務,但這是否能緩解出口商的嚴重損失?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蘇州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在一份公告,指出為了支持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即日起,蘇州港各集裝箱碼頭,對全市外貿企業進出口重箱提供免費堆存服務,暫定自2025年4月18日起至7月17日為止。
蘇州港的公告,意味著不少出口貨櫃滯留,廠商成本壓力不小。然而,在中共官媒央視的敘事,卻是另一番「一切向好」景象。央視記者前往蘇州昆山描述稱「盡管工廠已經暫緩大部分輸美產品的生產和發貨,但是研發部門卻沒有停下來,反而更加忙碌。企業正計劃把原定於明年甚至後年發布的新品,提前到今年上市。」
視頻裡還訪問一位所謂的「正在洽談的印度代理商拉古·比亞利亞」說,「在我們國家,有增長很快的消費人群,而且中國的產品功能和品質都很好,我非常看好這塊市場。」
中國出口廠商悲鳴「公司已死」
另一方面,中共的社交媒體仿佛在平行時空,不少出口廠商上傳視頻哀嚎快撐不住了。同樣位於江蘇的丹陽市衣品服飾公司,這個月10日上傳了一支視頻,工人們正從貨車把一捆捆的貨物卸下來。廠商稱「6萬件的羽絨衣全部暫停」。
「倒閉了,倒閉了,真的倒閉了!」伯克利供應鏈科技(廣州)有限公司負責人11日拿著手機拍攝公司目前的現狀,原本年銷2億、擁有60名員工的公司,如今只剩寥寥數人。視頻的標題寫著,「內卷、人口驟降、關稅產品出不去,公司已死。」
負責人欲哭無淚地說著,「開餐飲、餐飲倒閉了,開礦、礦也倒閉了。說來不怕大家笑話,20年的努力,一夜就倒閉了。原本以為自己是條龍,結果是條蟲。現在又迷茫了,不知道干啥,但事實上就倒閉了。」
另一個出口重鎮浙江,台州起躍機電廠商也分享一段視頻,悲壯地寫著,「貿易戰中的中小企業,如果犧牲了,大家要記住我們企業的名字。」因為關稅的原因,出口訂單,鏡頭舉目所及成堆的產品擺放著,「全部國外采取暫停發貨。這麼多貨全部都壓在這裡。這次關稅貿易戰,像我們這裡的中小企業首當其沖!」
出口轉內銷 價格戰「內卷」
為了因應關稅戰,包括阿裡、抖音電商、快手等10多家中國電商平台,還特定推出外貿專區、綠色通道等,試圖協助中國外貿產品「出口轉內銷」。但是,出口廠商缺乏內銷渠道外,另一方面還面臨中國本地市場「內卷」的激烈價格戰。中國消費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本地廠商也喊苦。
以家電為例,中國家電網指出,隨著出口訂單集中回流,供給端的激增不可避免,會令本就內卷的家電行業面臨更嚴峻的考驗。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家電業累計出口額1124.2億美元,其中約18%面向美國市場。一部分可轉往其他海外市場,但仍有相當部分產能轉向中國國內市場。報道引述慈溪某小家電制造企業表示,他們對美出口佔比約30%,考慮若長期停滯發貨導致庫存積壓,該企業表示「或面向國內市場降價清貨。」
中共媒體「中廚號」在一篇「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在增多,廚衛廠商如何破解價格內卷加劇的困局?」提到今年春節後,出口型廚衛企業海外訂單下滑,轉向中國國內市場。報道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價格內卷可能會更加慘烈…。」
人民收入未增 難以拉動中國內需市場
本月15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調研時,強調「以更大力度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做強國內大循環」。然而,中國的內需市場價格戰已經打得腥風血雨,外貿廠商再加入,餅能跟著做大嗎?
「口袋沒錢,你刺激我有什麼用。如果有錢,你不刺激,我也知道消費。為什麼總在說刺激國內消費,刺激得了嗎?老百姓手裡沒錢,被他們壓榨的,」武漢田先生對本台表示,過去還沒有打倒資本家、地主時,一般的受薪工人,如果這家不行還能換一家,彼此競爭、工資自然上升。「現在只剩一個大地主共產黨,做不做都由它說了算,價格都由它制定,不卷是不可能的。」
數據顯示,美國的消費支出總額約佔美國GDP的69%,歐盟則佔GDP的51%,中國的消費支出總額約為6.7萬億美元左右,僅佔中國GDP的38%,與歐美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