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最近,外界盛傳習近平可能失去軍權,雖未證實,但高層接連落馬、軍中動盪,似乎真出事了。有分析認為,忽視陸軍,是習失去軍權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中共如何操控蘋果公司的黑歷史也被挖出,這家科技巨頭又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共的「技術血庫」的?
川普關稅重拳落下,浙江、寧波一片告急,地方政府啟動「戰時模式」自救。中共想拉攏歐洲突圍,卻被冷臉對待;美英聯手簽新協議,為何北京氣急跳腳?
最後,我們會聊聊中共間諜是怎麼滲透美國大學的?三步驟全曝光。
習近平失軍權?忽視陸軍埋下禍根
最近盛傳習近平可能失去了軍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在軍委的兩大親信,一個是苗華,已經官宣落馬;另一個是副主席何衛東,失聯多日,估計也凶多吉少。還有不少和苗華關係密切的軍中高層,也相繼被查,整頓風暴越颳越猛。
那問題來了,明明十八大、十九大時,習近平還在大力整軍、提拔親信,怎麼最後自己反而被架空了?
博客主「陳家梁子」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說,習之所以被架空,很大原因是他冷落了陸軍,結果把軍隊這張底牌打沒了。
文章說,關鍵是習壓錯了寶。他一門心思想「攻台立威」,把大把軍費砸給了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卻忽略了最要命的陸軍。
AI模型估算,2023年,中國軍費超過1.5萬億人民幣,但陸軍只分到不到三成,連空軍、火箭軍都不如。結果就是,陸軍被邊緣化,高層升遷機會又少,心裡早就憋著一口氣。
可別小看陸軍的角色,它不僅人多勢眾,還掌握首都防務、軍區調動,是中共內鬥裡最能「翻桌子」的力量。相比之下,海軍、空軍雖然高科技,但主要對外作戰,真要拚權力,根本沒得比。
習近平一味搞對外強硬,後院卻沒看住,結果一出事,陸軍倒戈,直接站到黨內反習派那邊去了。
陳家梁子說,這波軍中反腐,其實是陸軍對海軍、火箭軍的反攻。火箭軍腐敗成了藉口,海軍高層也被連根拔起,最後倒楣的,是習近平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
一句話總結:習近平以為靠飛彈能保政權,卻忘了真槍實彈握在誰手裡。現在黨內失勢、軍中失控,真的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那你怎麼看習近平的軍中布局?你覺得他失去軍權,還有別的原因嗎?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中共如何操控蘋果?2750億投資幫助中國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蘋果公司是怎麼被中共操控,一步步成為它的技術輸血工具的。
美國《名利場》雜誌5月13日刊出一篇報導,內容來自《金融時報》資深記者帕特里克.麥基(Patrick McGee)多年研究蘋果公司的新書。他揭露,蘋果不是被中共簡單「利用」,而是悄無聲息地被一步步「收編」,成了中共製造業升級的技術供應商。
作者就從2,750億美元,這個驚人的數字說起。
2016年5月,蘋果CEO庫克親自飛到北京,帶著高管進了中南海,向中共承諾,未來五年,在中國投入2,750億美元。
麥基形容這筆錢像是「中共版馬歇爾計劃」,甚至超過美國戰後重建歐洲的規模。
錢花在哪?不是產品零件上,而是用來培訓中國員工、建廠開店、送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設備。更要命的是,這些高端設備表面上說是「只給蘋果用」,但實際上早就被中共廠商拿去仿了個遍,技術被偷偷學走,用來自己搞升級。
書中揭露,蘋果設計總監每一個設計靈感,都要中國工程師配合落地。蘋果多年來持續派大量工程師,深入中國數百家工廠,和中國供應商一塊開發製造流程,等於把蘋果核心技術「共享」給中共了。
其實蘋果早就試過在捷克、加州設廠,但都失敗了,最後依賴上中國。而中共也早盯上了這頭科技巨獸。2013年,習近平上任才兩天,央視就點名批評蘋果「歧視中國消費者」,這其實是一次政治警告。
蘋果嚇壞了。庫克立刻發中文道歉信,還組建了「八人小組」常駐中國,專門「伺候中共政府」。他們不搞市場,只管一件事,確保政治上不越線,文化上聽指揮。
麥基指出,蘋果不是沒機會退出,而是明知有風險還一頭紮進去。習近平已經明面上釋放敵意,但蘋果卻始終不建備用供應鏈,反而把命運線綁在中共手裡。
當然,蘋果公司在給《名利場》的一份聲明中否認這些說法,說麥基的新書「不真實」且「充滿不準確之處」。
那你怎麼看蘋果的這些作法?你覺得它還有機會抽身嗎?
「極限壓力測試」:川普關稅錘醒浙江
我們再把目光拉回中國。這一輪中美關稅戰,不能光聽北京宣傳,要看地方真實反應,才知道這場衝擊有多狠。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最近急得像鍋上的螞蟻,從省委書記到街道幹部,全線告急。
怎麼個急法?來看寧波這個縮影。
寧波是中國第五大出口城市,也是全球第三大港口所在地。原計劃今年GDP要衝破2萬億,結果川普4月揮出145%的超級關稅,一下子把出口節奏打亂了。
2024年,寧波出口總額中有五分之一是銷往美國,寧波舟山港對美市場尤其依賴。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警告,該港口對美出口高度集中,風險突出。全國4月對美出口同比下滑21%,寧波的跌幅恐怕只高不低。
面對這種「斷血」危機,浙江馬上切換「戰時模式」:幹部全員上崗,盯住工廠裁員、社保繳費,確保別出亂子。《南華早報》拿到的通知顯示,各家工廠得每週上報用工數據,以防局勢失控。
而在義烏,小商品廠多,情緒波動快,官員被要求天天跑工廠,「壓情緒、穩人心」。浙省委書記王浩還親自下場,在4月底調研義烏時公開喊話:「要為最極端的情況做準備。」
為了找出路,浙江甚至動用專機,把企業家送到埃及、匈牙利、南非等「關稅低窪地」,尋求出口轉移。寧波大學國際貿易研究員張夢婷(Zhang Mengting)建議擴大出口保險,防止因客戶違約導致貨物積壓在倉庫。
但企業協會卻沒那麼樂觀。寧波智能感測器協會祕書長應遼產(Ying Liaochan)坦言:很多企業靠美國市場吃飯,客戶一跑,短時間根本回不來,新市場也不是「說轉就能轉」。
至於北京那句「美國消費者在買單」的說法,應遼產直接打臉說:「不少中國工廠已經倒了。」
中國宏觀集團顧問周政(Zhou Zheng)更是警告,這可能是最後一次轉型機會。哪個企業不趕緊布局內需和新市場,下一輪關稅就會被淘汰。
他說,只有兩個出路——擴大國內消費、分散出口市場。這次協議只是喘口氣,但90天之後會怎樣?誰知道呢?
那你覺得,中共的「國內大循環」,真能撐得住這場關稅衝擊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50年布局換冷遇?中共在歐洲碰了鐵板
在川普關稅重錘之下,中共最近想拉攏歐洲,結果又翻了車。
5月6日,是中歐建交50周年的紀念日,中共本來想趁著這個機會展開一輪「外交攻勢」,把歐洲拉過來對沖川普的強硬政策。
但問題是,歐洲似乎根本不買帳。
歐盟駐華大使托萊多(Jorge Toledo)5月9日在上海的一個活動上說,歐洲企業在中國根本「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准入門檻不降反升。他說:「我們感到沒有被認真對待。」
面對有關這個批評的提問,中共外交部在5月12日的新聞會上卻選擇回避,反而吹噓自1975年以來,中歐貿易增長了300倍,還提簽證免了、合作惠及20億人……聽起來像是在念賀詞,完全沒回應重點。
「墨卡托中國研究所」分析員斯泰茨(Grzegorz Stec)早在2月就指出,中共押寶歐洲會因美國壓力而轉向北京,完全低估了中歐之間根本利益上的矛盾。
這些矛盾從哪來?從電動車補貼大戰、新疆人權爭議,到中共對俄羅斯的軍火援助,一樁樁都沒解決,歐洲憑啥回頭?
而且,去年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最高45.3%的懲罰性關稅,中共馬上反擊,對進口白蘭地加稅,雙方早已打起了「小型貿易戰」。
就連中共最近悄悄解除對五名歐洲議員的制裁,也被外界普遍認為只是想「示好套近乎」,不是真心悔改。
你覺得,中共接下來會不會拿出「真讓利」拉攏歐洲?還是繼續玩表面功夫,忽悠自己人?
美英簽新協議 中共跳腳:怕被踢出供應鏈
下面,我們來看一場讓北京直接「炸鍋」的操作——英美上週突然聯手,簽了個全新貿易協議。
表面上是取消川普時代對英國鋼鐵、汽車的關稅,其實暗藏玄機。根據協議,英國必須滿足美國在供應鏈安全和產業所有權上的要求。說白了,就是要英國查清楚這些產業背後有沒有中資背景。
這一下,中共不樂意了。
中共外交部立刻跳出來抗議,說國與國的合作「不能針對第三方」,還批英國配合美國「打壓中共」。福克斯新聞說,中共最怕的就是被踢出美英供應鏈體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張燕生,把這份協議稱作「毒丸條款」,意思是比關稅還狠。他說英國這是「不公平對待中國」。
這聽著是不是很耳熟?每次中共被排除在外,就要大喊「歧視中國」,可問題是,別人講規則,你講套路,誰敢放心跟你合作?
根據協議,美國將對10萬輛英國汽車下調關稅至10%,還放寬英國產鋼鐵和鋁的限制。但條件是,英國企業得滿足美國的供應鏈透明度要求,不能有中共「暗影」潛伏。
中共擔心的不是英國一個國家,而是其它盟友也照這套路來一遍,全球主流供應鏈一旦「去中共化」,它就真成了邊緣角色。
面對中共的反彈,英國政府說,這協議是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和關鍵產業的就業崗位」。雖然嘴上還說「與中國貿易仍重要」,但手上動作已經說明一切。
中共國內還在吹「合作共贏」「命運共同體」,可外面早開始一份份協議,把它「技術性排除」了。
你覺得,中共還能混多久?美英這種「簽協議+安檢」的打法,會不會成為圍堵中共的新標準?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中共間諜如何滲透美國大學?三步驟曝光
最後,我們來說說中共情報機構,已經把黑手伸進了美國大學校園。
最近,《斯坦福評論》曝光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情報滲透案:中共疑似利用假身分,通過社交媒體接近斯坦福大學學生,展開長期試探和誘導。
故事的主角是研究中國敏感議題的一位女學生,化名安娜。她一開始只是收到一位叫「查爾斯.陳」(Charles Chen)的私信,對方用中文攀談、發中共網紅視頻,甚至開口邀請她「訪問北京」。
詭異的是,這人居然知道她沒公開過的私人信息。安娜報警後,調查發現這名「查爾斯」疑似冒充學生,專盯研究中共議題的女性學者,極可能跟中共國安部有關。
《福克斯新聞》後續報導指出,這不是孤例,而是中共情報系統的「三步滲透機制」:
第一步,鎖定目標。
第二步,進行「忠誠測試」,比如試探是否願意赴中、是否能接受特定言論。
第三步,就是正式索取研究資料,包括課堂筆記、實驗報告,甚至教授談話內容。
更可怕的是,如果這些留學生拒絕配合,中共就拿家人下手。有學生透露,自己父母在中國遭到公安「約談」。
除了個別拉攏,中共還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的CSC獎學金,把部分學生變成「信息傳送帶」。喬治城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這些獎學金受資者要定期匯報學術動向,還簽過效忠承諾書。一旦違約,連擔保人都可能被追責。
專家呼籲,美國大學不能再裝看不見。前國會議員朴銀珠(Michelle Steel)就說,中共正利用「反種族歧視」的話術掩護這些行為,目的是讓美國閉嘴。哈德遜研究所的索博利克說得更直:「陽光才是最好的消毒劑。」
那你怎麼看?美國的大學應該怎麼防堵中共這種「靜音間諜」?你覺得有沒有可能建立一個更安全的校園環境?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想法。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
href=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
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