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菱汽車7月表示,將透過解散合資企業,終止在華生產發動機。(視頻截圖) |
【人民報消息】中共幻想借助外商投資復甦經濟,但是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中國得到的外資直接投資(FDI)萎縮到只有87億美元,比2022年1-3月當季高峰的10%還要少。這說明外商徹底放棄中國市場,中國經濟復甦遙遙無期。而這一結果與中共實施嚴厲的「反間諜法」有關。
俗話說:有命掙錢,還得有命花錢。 擁有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和健全的法治環境,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而中共近幾年不斷強調國安的重要性,加強對社會的監控,尤其是實施「反間諜法」,令法制與自由成為空談,中國市場也失去了吸引力。
《日經亞洲評論》近日發表的報導指出,長期的經濟停滯和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擔憂,似乎抑制了海外資本的投資意願。自從上海爆發疫情後,當局實施嚴厲的封鎖措施,引發的經濟動盪至今依然具有影響力,2022年4-6月當季的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降。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首次出現淨流出。2024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也出現了淨流出,但2025年第一季出現了淨流入。
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成長正在趨緩,持續高成長率的希望正在消退。第二季實際國內生產毛額年增5.2%,低於第一季的5.4%。由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加之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措施導致出口大幅下滑,需求長期疲軟。而且,中美之間的關稅問題前景仍不明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持續的對抗將影響投資規劃。來自海外的資本和人員減少進入中國,可能會加劇緩慢中國的技術創新和生產力提高的步伐,從而延長中國的經濟停滯期。
雖然中共已放寬製造業外商投資限制等措施,強調對外資的開放態度。但與此同時,中共於2023年7月開始實施「反間諜法」,此舉凸顯中共領導層雖然認同外資對中國經濟崛起很重要,但對外商卻不能完全信任。「反間諜法」嚇跑了外資和外企,導致在華外商不得不減產或全面停止中國業務。
今年6月,美國花旗集團宣布將在華裁減約3,500個技術職缺。 7月,亞馬遜確認計畫關閉位於上海的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日本公司也在減少在中國的業務。三菱汽車7月表示,將透過解散合資企業,終止在華生產發動機。 6月,藏壽司表示,將關閉中國所有門市,退出中國市場。
「反間諜法」也令中共執法機關只要掛上「國安」的理由就可以肆意扣留外籍人士,外籍人士遭人以拘留的風險明顯上升。
今年7月,中國法院以間諜罪判處阿斯拉製藥公司一名日本員工三年、六個月監禁。
澳大利亞籍華裔記者成蕾(Cheng Lei)的案件也具有代表性。她於2020年被中共政府以「洩露國家機密」為由拘捕,直至2023年才被釋放。
據美國之音2025年3月報導指出,2025年2月25日保護衛士發佈報告——《在中國失蹤》(Missing in China),揭示了中共政府如何利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在不透明的法律體系下秘密拘押外籍人士,剝奪他們的基本權利,並作為政治工具進行「人質外交」,
「反間諜法」是由習近平當局借反腐、反間諜等名義加強控制中國社會的措施,外界批評此舉是「開倒車」,認為將惡化營商環境,對外企在華投資造成寒蟬效應,導致中國經濟加速崩潰。「中國美國商會」2023年4月的調查顯示,約2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投資布局優先考慮的不是中國而是其它國家。這一數據比去年高出四倍多。可中共見越是加強對社會的監控,越是給外國投資者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迫使他們放慢或者放棄對華投資。
在中共專制體制下,法律只是政府的擺設,所有人的性命安全都沒有安全保障,這也許也是外商放棄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