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华铭 : 中国司局级以上领导在忙些啥?
 
华铭
 
2001年6月2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离三伏天还远,北京已是酷热湿闷难当,气温就是不降。无奈,到南方避暑的江总也只好告别"莲花两飞峰"、"日破万里红"的日子,返回北京。毕竟,气温再高,北京也是首都;天气再热,也不能因此迁都。说不定,江总还要像最近五六年所习惯的那样,坐镇北京这个旱得冒烟的城市,指挥南方那些涝得一塌糊涂的地方,与泛滥的江水进行如江总所言的那种象征著"中国人民不可战胜"、象征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搏斗哩。

在江总以"先后再前"("先登后山,再攀前峰")的顺序爬上(征服?)两座大山、欣赏什么花儿"红艳"、什么水儿"清澈",忙于踏入"莲花"、手抚"两峰"、笑谈"日破"什么多少多少"红"时,他麾下的中高级领导在忙些什么呢?说起来,会出乎那些身处"水深"与"火热"两种境界的万千百姓的意料之外:所有的司局级领导都在忙于"上镜头"……

按照中组部的最新规定,所有司局级以上级别的领导干部,除干部登记表上的本人免冠近照外,还必须有不少于一分钟的有关本人进行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时的录影带,送中组部留存备案。一些官职虽尚未至司局级,但已准备提拔重用、或受到重点培养的干部,也要准备录影一并上交至中组部。

想一想吧,在"部长多如狗,局长遍地走"的北京,中组部的这一纸规定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当然,中组部对这种情形想必也有所预料。为此,中组部在规定中充分体恤了下情:不具备摄录条件的单位,由中组部统一进行摄录影。只不过,摄录影不是免费的。

因此,在近些日子里,在湿热难耐的北京,在上下班时间,如果你见到什么人虽汗水淋漓、却西装革履地满大街走,那么,这人是干嘛吃的,不说你也能猜得到。

中组部如此兴师破费,为的是什么?

一说随著技术的进步,干部管理的手段也要进步,以前是照片,现在是录影,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应用了最新技术,启动了摄像机和录影带市场,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自然也代表了最广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的根本利益;

一说党的事业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呆板的照片却把不同人的不同素质抹杀掉了、平面化了、一律化了。因此,用录影的手段,可以考察到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说话是否结巴,走路是否瘸腿,有否颤腿颠脚、当众挖鼻孔的不良习惯等等。

再一说是以此为契机,与领导干部相关的一系列制度要进行重大的改革,比如在领导干部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要把播放哀乐改成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把悬挂遗像改为播放生前录影,因为照片是"死"的,而录影是"活"的,这样,就可以使这些人民的仆人即使不能片刻活在人民的心中,也能永远活在电视机里。

还一说是鉴于近些年许多领导干部立场不稳、犯罪增多的事实,中组部在不能大量进口测谎仪,且中国自造的测谎仪大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以致测不出真假或颠倒真假的情况下,首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大量有实践经验的相术人才破格提拔到中组部负责干部考核和录用的关键岗位上来。对司局级以上级别的领导干部采用录影方法,就是对他们实行现代立体相面的一个重要技术步骤。

当然,还有一说拟不可信。这一说言称这些领导干部的录影将备份送到公安、国安和海关等部门,以备这些部门及时查找他们和防止他们私自出国。据说这个做法是吸取了前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前司法部部长高昌礼犯罪堕落的教训所致。此法盖源于胡与高之所以事发东窗,并不是因为其罪行败露,而是因为他们的上级领导在有事找他们时,遍寻无著,于是,在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络的情况下,动用了"秘密手段"方才找到他们,由此牵出了他们犯罪的事实。胡的手机信号在深圳被捕捉到,高在廊坊被寻到踪迹,干的都是同一个营生:在与情人共度"蜜夜"。当然,层次和档次不同,不可能是"夜破"多少多少"红"了。

更使中央震怒的是,此二位党的高干,随身都携带有几个照片一致、姓名不同的身份证和不止一本因私护照——中央规定"畜"(处)以上领导是不能办因私护照的,都有几个不同号码的手机——胡的皮包里还有两个未开封的最新型号的手机。这一情况颇使中央焦虑不安,后怕不已,有更高领导就此评论:如果他们外逃,将给党和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但是,靠给领导干部录影就可以阻止他们犯罪了吗?

小平同志不是早就说过么:解决领导干部问题的关键在制度,坏的制度使好人干不了好事,好的制度使坏人干不了坏事。

倘小平在世,断不会同意在干部管理中引进如此先进的手段。不是小平同志保守,而是若按面相来选拔领导干部,小平同志能有戏吗?

现在的党中央有什么人反对这一做法不得而知。窃以为,李瑞环同志该挺身而出。至于"四大丑"之一的朱镕基几同志不提也罢,试想,清华的教授都不干了,美呀丑呀的跟人家有什么关系——虽然他一上台就抱怨美国的杂志"妖魔化"了他的那张脸。

因此,说司局级以上领导在忙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恐怕也不为错。(摘自大纪元)

 
分享:
 
人气:10,45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