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周恩來的官場生存術》的補充資料
 
作者:劉曉波
 
【人民報消息】我在《周恩來的官場生存術》一文中,描述了我看文革記錄片的心得:與林彪相比,「恩來同志的效忠表演,於細微處方見真功夫,遠在林彪的大處著眼之上。」

文章發表後,有師長輩的老先生質疑我的判斷,他認爲我把周的舉動稱爲「效忠表演」有點過分。他說:「周恩來是中共內難得的好官,周對毛的謙卑是出於不得已。但正是周的忍辱負重,才使他有保護一些好人和防止文革災難進一步擴大的機會。」

我非常理解這位老先生對周的感情,但我不同意他對周的基本判斷。正好手頭又有一則延安時期的資料,可以證明周對毛的效忠表演並非始於文革。

據高華先生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以下簡稱「紅太陽」)一書記載:1942年之後,在經過整風洗禮的延安,毛澤東在黨內的權力和聲望已經達到「如日中天」的程度,中共高層的各色人等懷著各自的目的,開始了一場向毛爭寵的效忠競賽,王明、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等留蘇派,周恩來、彭德懷等「右傾路線」的代表人物,企圖借吹捧毛而度過繼續捱整的難關;劉少奇等「毛派」也想借捧毛而更上一層樓。於是,延安整風的最好階段就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方面是清算兩個宗派主義山頭──王明、博古代表的教條主義和周恩來、彭德懷代表的經驗主義;另一方面是發動中共歷史上的第一次造神運動。高華認爲:在中共歷史上,此前從來沒有過頌揚領袖的傳統,而對領袖進行大規模頌揚始於四十年代的延安,毛澤東的同僚們率先對自己的同事毛澤東進行熱烈讚美,並迅速把毛捧爲凌駕於中央集體之上的「尊神」。(見《紅太陽》P608)

在該書的記述中,捧毛的行列幾乎囊括當時的中共高層,劉少奇、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陸定一、康生、王明、張聞天、博古、鄧發、王稼祥等等,周恩來當然不會例外。而且周捧毛的意義遠比其他人重要。高華分析說:「作爲黨的幾個歷史時期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對毛表示心悅誠服,對其他老幹部將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如今周恩來都向毛澤東表示了忠誠,黨內還有誰不能低下他們高貴的頭呢?」(同上書P614)

在毛被捧爲黨內獨尊後,由劉少奇鼓吹的「毛澤東思想」也就成爲全黨的「聖經」。毛在日常事務中與黨內其他同僚拉開了距離,毛的演講已經變成了「主教兼先知的佈道」,坐在下面聽講的黨內高官們則是信徒。美國記者白修德於1944年10月訪問過延安,他親眼見到過這樣的場面:「毛澤東發表演講,一班高級領導人聚精會神手執筆記本奮筆疾書,其狀況似一羣恭敬的小學生在聆聽老師的教誨,而周恩來則坐在毛面前的『第一排,有意高高地舉持小筆記本,稍微有點晃動,引人注目地在記錄那篇偉大的講話,以便主席和所有其他的人都能看到他對偉大導師的尊重。』」(同上書P614)

看了這位洋記者當年的記述和高華先生的分析,再回頭看我對文革記錄片中的毛周關係的分析,大有異曲同工之嘆:周恩來對毛的效忠表演始於紅太陽剛剛升起的時期,在文革中達到高潮並進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化境。

周對獨裁官場生存術的嫺熟運用,正是周得以善終於毛時代的祕訣之一。

順便提一句,《紅太陽》一書,以其紮實的史料和清晰的敘述,向我們展示了毛澤東及其中共的本質特徵,我讀過該書後的第一反應,可以用十個字概括:「昨日小延安,今日大中國」。1949年後毛澤東統治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把當年的小延安擴展到今日的大中國而已。在毛中共的治下,小延安就是大中國的縮寫,大中國就是小延安的擴大版,二者的共同之處就是絕對的個人極權,以及爲了達到個人極權而進行的清除異己、殘酷鬥爭和個人崇拜。

2003年11月8日於北京家中

〔原題目:周恩來爲官術的補充資料〕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1/9/2868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