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新鲜!宋墓出土“洋飞天” 头发卷曲鼻梁高挺(图)
 
诸葛仁
 
2003年9月2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飞天是我国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

敦煌飞天的风格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姿百态,千变万化。这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

但甘肃清水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最近在发掘、整理当地宋墓文物时发现,上百块墓室彩绘砖雕色彩鲜艳,人物刻画生动,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称奇的是发现了一幅发型、面相明显异于东方飞天形象的“洋飞天”。

据甘肃日报报导,这些建于北宋时期的墓室如今已被当地文物部门按照原样重新集中保存在一起。在3座墓室内的数百块彩绘砖雕上,雕有花草、动物、戏剧人物、古代孝子故事以及狩猎、生活、杂技等场景,宛若一幅幅连环画,展现出距今1000多年前的社会发展状况。

据清水县博物馆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些彩绘砖雕中最称奇的是一幅长着翅膀的“洋飞天”图像。其头发卷曲,鼻梁高挺,眼睛内陷,明显异于人们所熟悉的敦煌飞天等东方飞天形象。

清水彩绘砖雕西域式“洋飞天”形象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已是飞天形象完全中国化之后的事情,且同一墓室彩绘砖雕中呈现的飞马、葡萄等作品,以及墓室回廊、门窗设计风格等均呈现出浓厚的西域色彩。当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体现出当时丝绸之路文化对甘肃东南部临近陕西一带地区的深厚影响。

据文物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在当时堪称豪华墓室的主人,应该是实力雄厚的大财主。对这一地区的持续发掘、清理成果表明,清水这个偏居甘肃东南部的穷县却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之地。清水县博物馆目前拥有5000多件馆藏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25件。

这些文物囊括了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到明清时期近5000年历史,中间不断代,每个时期都有国家一级文物珍品出土。

下面让我们看看我国的敦煌飞天发展历史:

早期敦煌飞天

敦煌早期飞天从造型上可看出其艺术特点,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缠长裙,鼻梁和眼珠上点染白粉以示高光,与西域龟兹(新疆库车)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在面容、飞动姿态、色彩线描上以及绘制过程等方面均很相似。

北魏时期飞天

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飞天形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

隋代飞天

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飞天皆头戴宝冠,上体半裸,项饰璎珞,身披彩带,腰束长裙。虽然飞天的肤色已经由红变黑,但形象清晰,有持花的、托花的、散花的,有手持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的。姿态多样,绕窟飞翔,平静肃穆的洞窟似在卷涌飞腾!

唐代敦煌飞天是艺术的顶峰

到了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释迦牟尼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 

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考古学家的新课题

敦煌地区石窟保存的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到14世纪(元代)历时千余年的众多飞天形象,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奇葩。

敦煌飞天有这么悠久的历史,都没有发现过长着翅膀的洋飞天,甘肃省的新发现无疑给考古学家带来了新课题。

 
分享:
 
人气:24,446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