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鮮!宋墓出土「洋飛天」 頭髮捲曲鼻樑高挺(圖)
 
諸葛仁
 
2003年9月2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飛天是我國敦煌藝術的標誌。敦煌地區約5OO多個石窟中,都繪有大量的飛天形象。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

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徵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藉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但甘肅清水縣博物館工作人員最近在發掘、整理當地宋墓文物時發現,上百塊墓室彩繪磚雕色彩鮮豔,人物刻畫生動,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稱奇的是發現了一幅髮型、面相明顯異於東方飛天形象的「洋飛天」。

據甘肅日報報導,這些建於北宋時期的墓室如今已被當地文物部門按照原樣重新集中保存在一起。在3座墓室內的數百塊彩繪磚雕上,雕有花草、動物、戲劇人物、古代孝子故事以及狩獵、生活、雜技等場景,宛若一幅幅連環畫,展現出距今1000多年前的社會發展狀況。

據清水縣博物館一位負責人介紹,這些彩繪磚雕中最稱奇的是一幅長着翅膀的「洋飛天」圖像。其頭髮捲曲,鼻樑高挺,眼睛內陷,明顯異於人們所熟悉的敦煌飛天等東方飛天形象。

清水彩繪磚雕西域式「洋飛天」形象出現於北宋時期,這已是飛天形象完全中國化之後的事情,且同一墓室彩繪磚雕中呈現的飛馬、葡萄等作品,以及墓室迴廊、門窗設計風格等均呈現出濃厚的西域色彩。當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認爲,這體現出當時絲綢之路文化對甘肅東南部臨近陝西一帶地區的深厚影響。

據文物考古人員推測,這些在當時堪稱豪華墓室的主人,應該是實力雄厚的大財主。對這一地區的持續發掘、清理成果表明,清水這個偏居甘肅東南部的窮縣卻是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之地。清水縣博物館目前擁有5000多件館藏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達25件。

這些文物囊括了從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到明清時期近5000年曆史,中間不斷代,每個時期都有國家一級文物珍品出土。

下面讓我們看看我國的敦煌飛天發展歷史:

早期敦煌飛天

敦煌早期飛天從造型上可看出其藝術特點,頭有圓光,臉型橢圓,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纏長裙,鼻樑和眼珠上點染白粉以示高光,與西域龜茲(新疆庫車)石窟中的飛天形象,在面容、飛動姿態、色彩線描上以及繪製過程等方面均很相似。

北魏時期飛天

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着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臉型由橢圓變爲長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

隋代飛天

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新時期。主要表現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羣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飛天皆頭戴寶冠,上體半裸,項飾瓔珞,身披綵帶,腰束長裙。雖然飛天的膚色已經由紅變黑,但形象清晰,有持花的、託花的、散花的,有手持箜篌、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的。姿態多樣,繞窟飛翔,平靜肅穆的洞窟似在卷湧飛騰!

唐代敦煌飛天是藝術的頂峯

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歷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峯。

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並、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釋迦牟尼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託花盤,橫空飄遊。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綵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媚動人。 

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在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考古學家的新課題

敦煌地區石窟保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歷時千餘年的衆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敦煌飛天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都沒有發現過長着翅膀的洋飛天,甘肅省的新發現無疑給考古學家帶來了新課題。

 
分享:
 
人氣:24,11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