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香港七一大遊行!中共定下的,照樣推翻(圖)
 
鮑光
 
【人民報消息】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主辦的七一大遊行已經進入細節籌劃階段。 主辦單位表示,此舉並不蓄意同中國政府對抗,只是希望通過遊行提供一個表達香港市民訴求的平臺。

表白只能徒增無力感

在中共眼裏訴求就是對抗,不是對抗中國政府也是對抗中國政府。所以表白只能徒增無力感。

美國之音報導說,孔令瑜希望中國政府能夠以正面的態度來看這次遊行。她表示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發動這次遊行絕對不是存心和中國政府搞對抗。

她說:我們不是會對抗,我們的目地也不是要打倒誰,跟誰對抗。我們只是希望提供一個平臺,讓香港的市民表達不同的聲音。你可以同意政府的決定,或是反對政府的決定,都可以在這個平臺表達我們的心聲。

中共的邏輯是,你發出與它不同的聲音、你說出真話,你就是對抗,你就是不「愛國」,你就是「反黨反政府」。這種例子太多了,蔣彥永是在天安門鎮壓的15週年紀念日的前夜失蹤的。蔣彥永住在加州的女兒在一份路透社星期五得到的聲明中說:「政府正在逐步構建對他的最終的報復。有可能把他同什麼海外敵對組織牽強附會聯繫起來,然後指控他危害國家安全。」

蔣彥永因爲揭露政府瞞報薩斯而成爲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政府擔心如果不把他收拾了,那麼其他人也會繼而效仿。還有以威脅生命的手段讓香港的那些「名嘴」個個都閉嘴了,中共就是要用這種名人效應威脅整個香港。

所以,越是解釋中共越是冒火越是強硬,只有把精力用在對香港人民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上,告訴人民爲了不做強暴下的奴隸,必須走出來上街去,只有這樣,中共才會軟下來,才會乖乖回到談判桌上,才不會熟視無睹。

反對的事情沒成定案

據報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香港時事評論員認爲,今年的七一遊行和去年有些不同。因爲去年大遊行人數多,遊行之和平, 訴求之清晰,因而導致了無限期擱置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而那一次也是第一次香港人民力量的顯示,也是第一次香港人民力量顯示的勝利。

爲什麼能有第一次就不能有更多次?中共對香港人民的鎮壓不是逐步升級嗎?香港爲什麼就不能逐步升級的顯示人民的力量?

可是這位評論人士認爲,今年的七一遊行只是無數次遊行當中的又一次,會比去年產生的震撼力要弱一些,儘管有人估計有十萬到三十萬香港市民會參加這次遊行。

任何事情不怕外面亂,就怕自己內部先不行了,被中共分化瓦解了。如果每個人都能放下分歧,爲整個香港的前途和命運抗爭,那局面就會完全不同!

這位評論人士說:今年的遊行因爲反對的事情已經成定案了。人大常委會已經作了釋法。規定到07年雙普選不能進行。因此你要提出雙普選的口號成效比較小。

從中共的歷史來看定下的事情更改的太多了,遠的不說,比如第三代接班人本來是李瑞環,後來江澤民上海鎮壓導報幹得好,就當上了總書記;還有江明明說全退,結果挾槍桿子留任軍委主席;最可笑的是賣國賊的幾個代表還擺進黨章、憲法裏去。這樣的一個獨裁黨所喜歡的事情會是什麼事情?這樣的黨指定的人當港首不禍害香港才怪了事了。

所以,雙普選不是個簡單的問題,那是接受獨裁者血腥鎮壓還是要代表香港人民說話的好領導。是起來力爭還是任憑屠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任由宰割!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的發言人孔令瑜星期天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時候表示,該組織將於七月一號下午三點在香港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爭取07,08年進行普選的大遊行。

請所有香港市民,尤其參加過去年舉辦的七一大遊行的香港市民今年多帶一個親戚和朋友來參加這次遊行,爲了您自己,也爲了亞洲明珠的未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6/13/3147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