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5日午夜,鐵達尼豪華巨輪撞冰山沉沒 【人民報消息】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午夜,大西洋,豪華巨輪「鐵達尼號」在首航中撞上冰山而沉沒,一千五百零二人遇難,七百零五人生還。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晚,中國新疆克拉瑪依市,在「友誼館」舉行的「兩個基本點」教育彙報演出,現場突然發生大火,三百二十五人燒死,一百三十六人燒傷。對照這兩場分別發生於世紀首末的人類災難,扣人心絃,發人深省。 世界最大郵輪「鐵達尼號」,號稱「永不沉沒的方舟」,所帶救生艇很少,誤撞冰山後,救生工具嚴重不足。克拉瑪依「友誼館」,因舞臺紗幕距光柱燈僅二十三公分,不合安全標準,紗幕被千度高溫烤燃,釀成大火。但面積巨大的「友誼館」,竟然只有一個出口,其餘通道全被防盜柵欄和卷閘門封死。大西洋,「錢達尼號」。生還者多爲婦女和兒童。災難降臨時,乘客之一的侯伯牧師,召集全船數十名基會徒到甲板,宣告道:我們已信耶穌,將獲永生,但船上還有不少未信教的人,我們應讓他們首先得救,基督徒們熱烈回應,手牽手唱起聖詩。其他乘客大受感動,秩序井然,一致禮讓婦女兒童首先登上救生艇。 ◎成年男人踩着兒童屍體逃生 克拉瑪依大火死難者家屬 |
---|
中國,克拉瑪依「友誼館」。死難者多數爲在校孩童,達二百八十八名,經醫生鑑定,近百名孩子是被人踩死或擠死的。在孩子們弱小的屍體上,有成年男人的大皮鞋印,也有成年女人細若尖刃的鞋跟所踩下的血洞。一名被踩破肚皮的小男孩,被運往殯儀館時,腸子還拖在地上。一名生還的五年級男生回憶:當我上完洗手間,劇場已經是另一番情景,無數火花從舞臺上往下掉,一位領導模樣的大人,手持話筒高喊:「不要亂,不要動,讓爺爺叔叔們先走!」一位舞蹈教師證實:市教委的一位領導,舉着話筒高喊:「孩子們,都別動,讓領導們先走!」大西洋,鐵達尼號。侯伯牧師掉到海里後,抓住了一塊浮木,幾番與一位手無一物的年輕人相遇,眼看年輕人就要沉下去,侯伯牧師喊道:「年輕人,耶穌要救你!」一把將浮木推給了年輕人,年輕人生還了,侯伯牧師卻沉入海底。這位年輕人抵岸後,立即繼承起侯伯牧師的遺志,到處傳播神的福音。中國,克拉瑪依「友誼館」。在場最高官員、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長方某,硬是從塞滿孩子的唯一出口擠出去後,一頭扎進轎車,途經消防隊也未下車報案,他直奔醫院,僅僅因爲燒焦了幾縷白髮。 大西洋,錢達尼號。有人勸說六十七歲的頭等艙乘客、全球最大百貨公司──梅西公司的創始人斯特勞斯上救生艇,老人毫不猶豫的回答道:只要還有一個婦孺沒上救生艇,我都絕不會上!著名銀行家古根漢姆,從容換上華麗的晚禮服,對太太寫下遺言:這條船將不會有任何一位女性,因爲我佔據了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鐵達尼死者多爲男性精英 中國,克拉瑪依「友誼館」。市教委副書記況某,憑籍對環境的熟悉,一頭鑽進了廁所,又憑藉一個成年男人的力氣,將原本可以躲避三十幾人的廁所反鎖並死死頂上,任憑孩子們怎樣嘶聲哭喊,也絕不開門。事後,況某還驕傲地的向記者炫耀自己「豐富的逃生知識」。 大西洋,鐵達尼號。死難者多爲男性乘客,他們中,有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著名工程師羅布林、炮兵少校巴特,等等,他們把救生艇的位置,讓給了那些腳穿木鞋、頭戴方巾、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歐洲農家婦女。 中國,克拉瑪依「友誼館」。燒死的絕大多數是兒童,佔死亡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九。在場二十多位大小官員,都坐在最前排,離火源最近,離出口最遠,竟奇蹟般的無一人傷亡(除了方某染焦幾根白髮),存活率與完好率達百分之百!逃生後,一個個還都衣冠楚楚,氣宇軒昂。 好萊塢《鐵達尼號》劇照 |
---|
大西洋,鐵達尼號。鍋爐工亨明,本來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手,卻把機會留給別人,自已堅守甲板,放卸帆布小艇,直到最後一刻;消防員卡維爾,危急時分,卻回到鍋爐房,查看有沒有同事還困在裏面;信號員羅恩始終堅持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向外界報警,毫不考慮自已逃生;報務員菲利普和布賴德,在報務艙敲擊鍵盤,發送電訊,直到大水湧進艙門;最感人的,是樂隊領班亨利及其手下樂手,大難臨頭,卻換上燕尾服,登上甲板,一首接一首的演奏,用優美而聖潔的音樂,安慰人心,安定場面的這些捨生忘死的人們,堅守着,直到鍋爐爆炸,電力中斷,巨船斷裂爲兩截,直到冰涼的怒濤吞沒了他們的歌聲與生命。中國,克拉瑪依「友誼館」。火苗一起,秩序大亂。人們狂奔亂竄,互相推撞踐踏。唯一被人提起的「秩序」,就是「讓領導先走!」在場二十多名領導中,無一人挺身而出,組織救死扶傷。面對哭喊成一片的孩子,沒有一個官員,向他們伸出援手,甚至連看都沒有看他們一眼。長幼間唯一的「交流」,就是長輩們從晚輩們幼小的軀體上,不顧一切的踩踏而過。僅有一名舞蹈教師,前後幫助十二名孩子逃生,她自己的兒子卻葬身火海。 鐵達尼號沉沒,震驚了世界,因生還者多爲婦女兒童,還算安慰了英美兩國人民的傷痛。克拉瑪依「友誼館」大火,留給世人的,是驚詫,鄙夷,和痛心。不一樣的國度,不一樣的故事!而類似的故事,類似的對照,還有很多,很多…… 轉自開放雜誌9月刊,原題爲《面臨死亡的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