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欣賞:激浪。 【人民報消息】由新唐人電視臺主辦的首屆「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自六月開始收件到九月十五日截止,來自全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有超過一萬張作品參賽,其中不乏專業級的作品,競爭可說是相當激烈,經過評委幾番討論,有120幅符合主辦單位宗旨的作品脫穎而出,進入下一輪的比賽。12月11、12 日在紐約大都會藝術館對面的美國烏克蘭研究院,將舉行新唐人華人攝影作品展覽,這是入選作者的終生榮耀。 恢復傳統美學理念 大紀元記者李黛娜11月26日報導,攝影評委主席伊羅遜女士、戴兵先生表示,這次攝影大賽的宗旨,在促進世界各地的愛好攝影的華人間的文化藝術交流,追溯中華民族內涵豐富的藝術思維;崇尚藝術作品表現善意、表現美好、表現光明、表現自然狀態, 恢復傳統美學的形式理念。 主辦單位之所以希望透過這次攝影大賽恢復傳統美學的形式理念,伊羅遜說:「我們認爲傳統的美學觀念是人類的正統思維觀念。」參賽的作品可看出有專業的也有業餘愛好的人士。當然也有一些人是來投石問路的,看看新唐人電視臺辦的這個宗旨內涵到底是什麼,爲明年得獎先熱身的。 參賽經驗豐富的伊羅遜表示,曾經經歷過很多次給別人評比照片的事,自己也參與過比賽,她認爲,機運是獲獎的一個很大因素。所以,沒獲上獎並不是說參賽作品不好,只能說作品不符合大賽主辦方的某種標準吧!「沒關係,下回你就知道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要的是什麼了!」伊羅遜說。 雖然說沒獲獎不見得作品不好,不過總的說,評選還是帶有很普遍意義的審美觀的。伊羅遜說:「評審作品是挺辛苦的, 因爲選手們參賽的都是自己認爲好的照片,要是隨隨便便評審也挺對不起投稿人,人家跑了很多地方花了很多錢拍下了很珍貴的鏡頭。」 評獎具有普遍性、權威性 評委主席透露,評定一幅作品的好與不好有二種方式,一個是純粹的權威性評判,另一個是大衆普遍的評判。本次大賽用的是經過多次11人以上的評委會權威式的淘汰制和打分制,然後再經過大家討論做出本次大賽組辦單位所要的結果,具有普遍性也具有權威性。 他們表示,這回評獎是先封閉式的,評委最開始誰也看不到誰,先幾次淘汰作品後,再從主題、構圖、影調、用光和評委的審美感覺等四項來給打分,每一項是十分制。由電腦自動算出平均分,然後再把作品集合起來大家討論。看得出的結果是否符合這次辦賽的宗旨,因爲這個是十分重要的。 評委主席說:「所以有可能在社會上有的地方可以獲獎的照片在最後討論的時候可能就沒有評上,主要是因爲要從主題意義和宗旨上看是否符合新唐人攝影大賽的要求。」 作品要表現善意、美好、光明、與自然狀態 以這次參賽攝影作品爲例,共分爲四個專題:A. 社會人文類,B. 風光自然類,C. 建築及景觀,D. 人物肖像類。評委主席舉例說:「比如社會人文類,我們人類生活的環境狀態和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都屬於社會人文類,這個大賽的宗旨是恢復傳統的文化和藝術,最根本的是要在理念上恢復人類傳統的理念。那麼真正的傳統理念到底是什麼? 怎樣表現人類社會人文狀態?社會應該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形式? 人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都要從這次攝影大賽裏面儘可能的表現出來。」 至於一些表現現代的東西就不符合大賽的宗旨,並不是說拍的不好,他們認爲,從表現上,從感覺上,可能都非常棒,可是從主題內涵上或從美學表現上並不符合傳統理念和技法的要求。 評委主席接着表示,我們可以想像的到傳統的生活是什麼樣,那是一個沒有戰爭的和平環境,雖然有天災,但是沒有你爭我奪的戰爭,也絕對沒有黨文化的政治內容,人們崇尚的是自食其力的勞動生活狀態。如果沒有黨文化的內容,人們照樣去打魚,種地,蓮花開了要去採蓮採蓮藕,照樣以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活着,過着那種自古以來就有的自然的生活。 他們表示,所以我們所要表現的社會人文大多是表現這種自然生活方式的內容。雖然有表現天災給人類帶來的痛苦,也是爲了引起人類對天災的重視,希望引起人們對災難的深思。 評委最後鼓勵沒入圍的選手:「獲獎並不是很重要,儘管每個投稿人都希望自己獲獎。參賽選手一定要加強自己的基礎理論修養,如果沒有理論,藝術層次就上不去,新唐人要表現純善純美,就是要把光明的積極向上的內涵意義帶給觀衆,把美好善良的內容展現出來,屏棄那些醜陋的,政治的黨文化的內涵。」 他們表示,大賽強調的是主題內涵, 表現一種人和社會應該向何處去這麼一個內涵。「今後我們會年年辦這個攝影大賽,明年的投稿人就會知道大賽要的是什麼了吧,我們明年在藝術表現上,可能也會更嚴格。」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