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近代音乐之父巴哈(图)
 
2008年7月25日发表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748年的画像。

【人民报消息】新唐人小提琴大赛将于7月25日-27日在纽约市举行。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各阶段规定曲目分别选自莫扎特、贝多芬、巴哈、帕格尼尼和维尼尔夫斯基的作品。

为了共襄这一乐坛盛事,帮助读者了解和欣赏上述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大纪元记者就小提琴大赛的意义、莫扎特、贝多芬、巴哈等作曲家生平、音乐作品、演奏者素质及如何诠释音乐作品、听众或观众如何来欣赏作品演奏等采访了一位具有几十年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的小提琴老师俞英先生。本报将用系列文章刊登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巴哈生平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也译作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哈1685年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巴哈卒于1750年,终年65岁。

音乐作品

巴赫的作品浩如烟海,一生中创作了上千部作品,留下的就有500多部,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中以声乐作品最多。作有三百来首宗教大合唱、二十来首世俗大合唱、三部受难曲(取材于《圣经》福音书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的声乐曲。)以及清唱剧(内容赋予戏剧性和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弥撒曲(这是一种天主教里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会曲,其中以《b小调弥撒曲》最著名)、众赞歌(一种教会众人合唱的赞美诗,为混声四部合唱曲。十六世纪以后,被改编为器乐曲或清唱剧)等。器乐作品有管风琴音乐、古钢琴音乐、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以及为一架或数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由乐队伴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长笛奏鸣曲等。

巴哈音乐特点

俞英先生介绍说,巴赫是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的音乐特点是严谨,同时多声部。那么通过多声部,可以说是他把音乐发展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也就是说,同时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旋律在演奏。尤其对小提琴来说,在这之前都是单旋律的乐曲。巴赫赋予小提琴演奏多声部的音乐,这个就极大的提高了小提琴演奏家用弓技巧。

俞英先生接着说:“我想举一个例子,比方说参赛的G小调奏鸣曲。那么在第一乐章里面我们可以听到旋律音和一些伴奏的音。那么怎么样把旋律音能够清楚的交给观众,就要看你的弓子是不是很恰当的把压力放在演奏旋律的这个弦上。旋律是这样的(演奏)。那么它的原谱是这样写的。(演奏)所以这些和声都要服务于这个旋律。另外,我想它的舞蹈性质在他的组曲里面,就是他的奏鸣曲里有些组曲,应该体现出来。像他的西西里安舞、撒拉班得这些慢步的舞。另外还有快步的,那就要拉的非常的迅速。总的来说,巴赫的音乐就是严谨,多声部。对演奏者的要求就是小提琴的弓子控制的非常的好。所以很多音乐家就把巴赫的音乐作为音乐的圣经,需要天天来练习。”

俞英先生继续说:“他的很多作品跟宗教都有紧密的联系。像他的《弥赛亚》,还有他的清唱剧和神剧。但是,他也有很多音乐脱离了宗教,变为世俗音乐。就像我刚才讲的这些西西里安舞曲、撒拉班得舞曲、鲁尔、加伏特。他写了很多加伏特,孩子们演奏的很多。这都是非常欢快的舞蹈音乐。”

他又补充道:“他的世俗音乐就没有那么多的多声部的色彩。而他的宗教音乐就有很多赋格,很多对位呀等,严谨的对位,体现了宗教音乐的特点。”

将于7月25日至27日在纽约Town Hall Foundation举行的新唐人电视台主办的“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是其08年九大赛事的第一项,其后将于8月-11月间陆续推出“全世界华人声乐大赛”、“全世界华人舞蹈大赛”、“全世界华人摄影作品大赛”等。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赛公告


 
分享:
 
人气:15,990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