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離危險不遠了!中共在美國揮舞起「大刀」(圖)
 
邢天行
【人民報消息】看到日前美國26團體抗議中共在華府演出《紅色娘子軍》的報導,我也吃了一驚,中共「紅色經典」赤裸裸地開進美國大劇院,是個很叫人糾結的事,顯示了中共黨文化侵入美國本土的赤裸以及一些美國文化審美情趣的變異,當然更多的是因爲不明就裏被中共欺騙而已。

中共從上世紀80年代改革至今,一直在世界面前打造自己棄惡從良的面子工程, 片面追求GDP。別管那數字是怎麼上天的,也不論這數字裏面滲透了多少被壓榨弱勢民衆的鮮血,單就中共營造的經濟大國表象而言,我們的國家仍然無法稱得上是一個文明國家,最明顯的特徵是,它失去了古文明中國的文化傳統,除了幾個藉以炫耀的臭錢,它沒有任何可供世界人民吸取營養的文化理念。

共產主義那一套在自由世界已經破產,共產黨文化如同歷史垃圾,有哪個文明人還會欣賞它接受它?像我一樣持這種想法的人不少。不過,事實卻叫人大跌眼鏡。前一段時間,樣板戲進入臺灣,以新京劇藝術的旗號去臺灣進行文化散毒和統戰。今天,《紅色娘子軍》竟又登上美國華府大劇院,當然此次是以新芭蕾舞的旗號去西方惑衆,叫好的助威的除中共金錢拉攏的觀衆,也有一些白色臉孔的西人。當然,到底有多少人私下憤怒被騙就不知道了。中共官媒聲稱《紅色娘子軍》在美國受好評程度超過所演出的《天鵝湖》。難道這就能說明中共的黨文化走向世界了?

中共打造的所謂革命芭蕾《紅色娘子軍》,借用了西方芭蕾舞的浪漫典雅的舞姿造型,盜取一些中國民族舞風格,塑造中共革命者高大全的形象,表現假大空的生活理想,宣揚階級仇恨,美化中共暴力殺人的本質。這個對西方傳統芭蕾藝術進行改造和顛覆的新芭蕾舞劇,正好符合中共否定一切傳統的需要。對中國的國粹,中共要改造,對世界的傳統精粹也要改造。改造變異之後,傳統就被毀滅了,只留下一點表演的形式,內容則完全是赤裸裸的黨文化意識宣傳。中國人喜歡京劇,西方人喜歡芭蕾,這兩個精粹就成了被中共重點顛覆的對象。製造新芭蕾和新京劇的過程,比把古建築推倒而建一個新贗品代替還惡劣,如果文革不是十年就結束了,很多中國人現在都不知道真正的京劇和芭蕾是什麼樣了。

新京劇和新芭蕾的真正意義不是展示藝術的美,而是煽動仇恨跟隨中共去鬥去殺。這個紅色經典,說它是用藝術殺人的經典武器一點也不爲過。它在江青的手中打造出來,毛立即如獲至寶,無論是美國總統尼克松還是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到訪,毛都是端出這盤高級菜招待,以芭蕾藝術的名義宣傳中共執政的合法性和偉大光榮正確。

新編革命芭蕾舞,中共自己也說它是「對古典芭蕾的挑戰與背叛」。它只有在中共專制和暴力統治最黑暗時期才有產生和傳播的基礎,是文化藝術被摧殘後的惡變畸形。中共官方已經自己否定了「文革」,但是60年代的一個芭蕾舞怪胎,至今仍被愛不釋手,作爲中共兜售的文化經典,這實在是中華民族的悲哀和恥辱,中國芭蕾舞界乃至國民的認識水平難道還是跟「文革」中的可憐的愚民一樣嗎?不清洗 「文革」之毒,抓一批替罪羊頂共產邪教禍國殃民的罪,繼續中共的一黨專制和文化洗腦,所以才有今天紅歌紅曲經典之類的逆流;讓娘子軍舞進美國大劇院,這是中共一直想做的,而能讓它進入美國,才真是令人不安的。

中國的新芭蕾藝術真是領軍世界了嗎?儘管現在中共換詞把革命芭蕾吹噓成融合東西方的新芭蕾藝術,但是可惜註定無人效仿,獨此一家,就像「文革」獨此一份一樣。美國人放進大劇院,這是他們太傻,不懂其背景和內涵,還是看慣了古典芭蕾,再看看中共味的芭蕾很新奇很刺激,因此就喜歡上了?不懂或者不在乎芭蕾舞劇中的共產信息,那說明,一些人對共產意識的惡認識不清了,對其不加防範。而尋求新奇刺激顛覆傳統,恰恰是現代人變異之後的表現,他自然會欣賞中共反傳統的變異芭蕾。而欣賞中共造現代芭蕾舞的過程,就是接受中共欺騙、接受暴力革命邪說的過程,進而理解中共暴力,傾向共產邪說甚至支持中共的有害政策。這就是培植親共勢力的一種手段。

中國一些芭蕾工作者,肯定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所謂藝術成就,強調其藝術性,這是不是別有用心的自欺欺人?共產黨一貫強調藝術爲政治服務,它什麼時候允許純藝術自由生存?而文革的經典更充滿了階級鬥爭的暴力邪惡,其形式技巧上越是吸引人,就越迷惑人而使人容易中毒。就像妖豔的罌粟花,愛其色聞其味,進而嗜其果,把毒品當享受,結果可想而知。

當年共產邪說迷惑了一大批善良的中國人,似乎有錢就有罪,甚至一些激進者把自家的財產分掉,跟家庭決裂,以爲共產黨能帶人走向消滅貧富的大同社會,結果製造了千古未有的邪惡共產獨裁禍亂中華;「文革」中中共鼓動人人爲敵互相鬥爭,傳統文化被消滅殆盡,民族精英被絞殺異變。經過這樣的浩劫,一些人還是不醒,拿着毒品當精髓,那真是被中共騙得喪失了人性的基本判斷力,吸毒上癮了。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塑造了一個經典形象--東方不敗,他爲了練就絕世武功一統天下武林,而揮刀自宮勤學苦練,最後煉成。繡花針翩然舞動,雲鬢紅脣,容貌豔麗無雙。這個變異的不男不女的邪教教主,真可謂天下無雙,獨一無二,不可複製。不知道爲什麼,當看到《紅色娘子軍》被追捧爲新芭蕾的藝術經典,堂而皇之在美國肯尼迪劇院上演時,我想到了東方不敗--即使煉成了天下無敵,也是走入邪路的絢麗;其溫柔美麗的皮下,仍然掩藏着狂惡異變隨時準備殺人的邪靈。僅從其外表豔麗就視其爲美女,那就離危險不遠了。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中共「紅色娘子軍」到美國首都「鬧革命」(圖) 2011/9/24 (24,055次)
厄運連連──紅色僑領的窮途末路 2011/7/27 (19,967次)
「母老虎」一「越」驚人 中國受傷(圖) 2011/7/26 (20,832次)
新中國?十二大權力自由沒了!(圖) 2011/6/19 (20,487次)
紅色幽默:扮演毛澤東特型演員誰最像(多圖) 2011/6/14 (69,646次)
從「紅色文化」看紅潮的迴光返照(圖) 2011/5/9 (18,509次)
薄熙來的創舉 爲何中央避嫌(圖) 2011/4/10 (54,409次)
薄熙來再「殺」李莊 中國醞釀着動亂(圖) 2011/4/2 (31,138次)
薄熙來紅色運動越演越烈 中共玩紅潮避災 2011/3/30 (26,904次)
李娜,你中招兒了!(圖) 2011/10/3 (40,865次)
哇呀!臨門一腳 新浪踢到媽襠(多圖) 2011/10/2 (33,998次)
小笑話:梅德韋傑夫讓位(多圖) 2011/10/2 (136,210次)
除非你沒神經!十一招待會圖片展(多圖) 2011/10/1 (37,858次)
人民報電子報10月1日正式面向讀者 2011/10/1 (34,797次)
Pass!劉翔任團委副書記(多圖) 2011/9/30 (38,101次)
明年有資格當中華民國新總統的八大條件 2011/9/30 (41,707次)
李長春瘋了!扯出霍元甲就揍(多圖) 2011/9/29 (42,541次)
北京六四屠城黑幕被捅出窟窿(多圖) 2011/9/29 (187,419次)

斥仇美文章《美國最怕中國的東西是什麼》 2011/9/29 (41,017次)
賣力賣過頭兒 港媒反把薄熙來踢出局(圖) 2011/9/28 (40,855次)
新四人幫的「大變江活人」計劃流產 2011/9/27 (62,281次)
中新網稱:CCTV《新聞聯播》似「如來講經」(圖) 2011/9/26 (38,952次)
?!新華網是否也有「潛伏」(圖) 2011/9/26 (31,831次)
爲全世界而來的神奇少女(多圖/視頻) 2011/9/25 (169,944次)
漂白江澤民!朱鎔基「出書」的幕後祕密(多圖) 2011/9/24 (78,114次)
小笑話:宋祖英的丈夫爆了粗口(圖) 2011/9/24 (131,805次)
小伊伊偶能站立…的感想(圖) 2011/9/24 (29,080次)
半笑話:胡錦濤批准編輯《江傳》內幕 2011/9/22 (164,623次)
萬惡淫爲首 幾個萬惡的在中共政治局淫蕩(圖) 2011/9/22 (92,608次)
慶賀《人民報》週報出版第300期 2011/9/22 (52,110次)
狗頭人證實《山海經》是真實歷史文獻(多圖) 2011/9/21 (79,548次)
老江哏兒屁!20年來宋祖英首次當配角(多圖) 2011/9/21 (50,276次)
中共末日兆!殃視婊子樓旁建中國第一嫖(多圖) 2011/9/20 (54,050次)
急昏頭了 薄熙來又幹蠢事(圖) 2011/9/19 (44,669次)
還沒摸到邊!這倆宇宙新發現讓天文學家傻掉了(多圖) 2011/9/18 (81,761次)
陳光標砸大奔求名 鄒曉晶攜孤兒留學(圖) 2011/9/18 (70,501次)
忽悠左了! 環球時報說走了嘴(圖) 2011/9/17 (38,433次)
風流少將李雙江的陳芝麻爛穀子(多圖) 2011/9/16 (64,013次)
美國爲此而偉大!感天動地的911水上大撤離(13圖/視頻) 2011/9/15 (251,826次)
拋出李長春賈慶林 新四人幫亂了營(多圖) 2011/9/15 (73,168次)
專轟胡溫!明鏡月刊與博訊網協同作戰(多圖) 2011/9/14 (56,734次)
怪坡遊記:太歲頭上動土(圖) 2011/9/13 (50,849次)
911奇景!電母破天際 哭號爲哪般(多圖) 2011/9/12 (35,310次)
回顧911瞬間!爲何恐怖依然沒有消失(18高清圖) 2011/9/11 (167,347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