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力挺韓寒 新華網上擺擂臺(圖)
 
蘇撬阱
 
2012年1月1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作者麥田在「麥田的讀書生活」中出了一篇文章《人造韓寒:一場關於「公民」的鬧劇》,文章說韓寒的父親韓仁均曾用筆名「韓寒」,並且用很多數據來說明當代中國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韓寒是人造的,說他是一位好的賽車手,而好文章卻有槍手──他的父親韓仁均和朋友路金波(2005年開始幫忙)。

此文分析的很詳細,從韓仁均在文革後恢復高考第一年就考上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開始寫。說對於一個農村戶口、愛好文學的青年來說,考上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無疑是夢寐以求的成功。但命運弄人,韓仁均一上大學就被查出肝炎,在學校待了一段時間,就被要求病退。

文章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理解「病退」對韓仁均意味着什麼,但是稍年長的人就明白,這在當時對一個農村戶口的文學青年,幾乎是致命的打擊。韓仁均痛哭着離開校園,憤怒、屈辱的情緒,會不會扭曲韓仁均的心靈?不知道。但值得一提的是,《三重門》和其後署名韓寒的雜文中,流露出的對中國教育切齒「恨意」,似乎更像來自於一個肝炎退學生積鬱了二十年的憤怒,而不只是一個17歲孩子淺白的感受。(韓仁均痛哭離校一節,詳見鏈接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091001/ArticelD24003FM.htm)

麥田的文章還說:病退之後,韓仁均繼續以自學考試的方式,在1982年獲得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文憑。李其綱也是那屆的華東師大中文系畢業生,兩人同爲上海生源,同一專業,並且畢業後都在上海從事文化工作。韓仁均的文筆相當好,創作小說,在報紙發表文章,曾用筆名「韓寒」。

文章說:不過韓寒學習雖然差,卻具有非常好的運動天賦。照着這個本性發展,韓寒極可能成爲運動員。但韓寒自身的基因,扛不住父親的望子成龍,還是搞文學了。有意思的是,文學成名之後的韓寒,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性,因此在運動(賽車)方面玩得風生水起。這個故事,就是兒子自身基因和父親慾望之間的戰爭,韓仁均是勝利者。他以「韓寒」爲筆名所寫的文章,都不如寫出了「韓寒」這個人!

也許「韓寒」不寫那個韓三篇,沒有人去揭穿他,正因爲韓寒藉着人氣在聖誕期間連發三博《談革命》《說民主》《要自由》助惡爲虐,所以窗戶紙才被捅破了,這應該是天意。

韓寒的理論當代最牛逼,說中共「已不能簡單被認爲是一個黨派或階層了。黨組織龐大到一定程度,它就是人民本身,人民就是體制本身」!

難怪2011年12月30日黨媒《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親自出面力挺,說:這是當下中國難得聽到的大實話!

2012年1月17日,新華網也跳起來,以《韓寒回應代筆質疑 懸賞2000萬求證據》爲題替韓寒擺擂臺。

新華網說:「近日有名爲『麥田』的網友發文章質疑韓寒才華,稱路金波是韓寒的經紀人,韓寒的文章很可能由路金波代筆,並稱韓寒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寫作團隊。這樣的一篇文章發出之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對此韓寒在新浪博客中回應麥田稱如果有誰能證明我有人代筆獎勵兩千萬。路金波也於今天在微博中一一回應麥田的質疑,稱自己非韓寒經紀人只是最具話語權的好友,並稱網友高估自己的智力。」

新華網的這段話裏很多是造謠,首先麥田的文章沒說路金波是韓寒的經紀人,跟誰「經紀」呢?跟網友是「經濟」不了,只能跟黨談「經濟」。在韓寒背後的寫作團隊,麥田也只提到兩個人:韓寒爸韓仁均和路金波。說這兩個人以「韓寒」的名字操刀,第一個是韓仁均,路金波是2005年才攙和進去的。麥田單刀直入說,粉絲們推崇的那位火爆博客的韓寒根本不存在,真實存在的只是賽車手韓寒。


新華網這字裏行間都是謊言!

如果,各位再把新華網替韓寒伸冤的那幾行字再讀一遍,您會發現字裏行間寫滿了「心虛」二字,因爲裏面只提到路金波,而一個字都沒敢提到麥田文章裏着墨最多的那位幕後操刀手、賽車手韓寒他爸!

麥田文章的最後三段是這樣寫的:

最近一段時間,因爲大量研讀韓寒資料,我對韓寒已經相當的熟悉。我看過一張照片,照片上賽車手韓寒一襲黑衣,英氣逼人,充滿自信。這才是真正的韓寒。而「公共知識分子「韓寒,可能只是一個夢。這個夢持續了十年,兒子韓寒已經越來越hold不住,父親韓仁均不得不跳到前臺。人說打仗親兄弟,現如今,微博父子兵!

最近的某天,當我看到因爲「韓三篇」引發的爭議,韓仁均凌晨4點還在微博不停的辯解──就好像一個三十歲的程序員,寫不出代碼,求他老爸來寫;就好像一個三十歲的淘寶店家,賣不出商品,求他老爸來賣;就好像一個三十歲的「不讀書」的知識分子,回答不了基本的人文問題,求他老爸來答。

那一瞬間,我對韓氏父子充滿同情。(完)

新華網1月17日發表的《韓寒回應代筆質疑 懸賞2000萬求證據》裏,竟然沒有一個字談到韓寒他爸韓仁均,這個蹊蹺現像本身就是證據。不是麼。△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42,98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