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一彎腰,撿起網友稱讚。 【人民報消息】中共國的官都成什麼樣了?!這從習近平的一個小動作受到網友稱讚可見一斑。 2012年8月21日,習近平出席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他致辭結束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羅伯特.威廉姆斯禮貌性的上前握手打招呼,不慎將眼鏡掉在地上。習近平右手還握着威廉姆斯的手,就立即本能的俯下身子去撿眼鏡。記者抓拍了習近平遞上眼鏡的瞬間,可以看出威廉姆斯笑的很開心,習近平的表情沒有「秀」味,很真誠。 對這麼一個小動作,引發大陸網友議論紛紛,大多網友的評價是正面的。甚至有一位網友評論道:彎一下腰,卻撿得了無價的品德。 據習近平早年的一位朋友向美國大使館提供的材料,習近平相信佛家超自然力量。習近平在廈門任職時,此朋友曾到廈門與他會過面聊過天兒,認爲習近平對佛家武術、氣功、其它有助健康的神祕力量及佛教聖地五臺山的興趣濃厚,習近平對此話題的熟悉程度令他極度吃驚。 從這位朋友對習近平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他與習近平不是一種人,他甚至瞧不起習,譏諷習不談論女人、電影,也不飲酒或用毒品,令人「難以讀懂」。由此得出結論:習近平智力平平,不如自己圈中的那些花天酒地的人「聰明」,懂得享受人生。 這位朋友坦承,「習近平完全不在乎金錢,他不貪污」,但說不貪污的原因是「因爲他是含着銀杓子出生的,可以讓他不需貪污」。這個結論不實事求是。證明這位朋友並不是習近平的密友,只是泛泛之交。
習仲勳全家照:大女兒橋橋、二女兒安安、大兒子近平, 圖片顯示小兒子遠平穿着姐姐們穿過的花衣服挺樂呵。 習近平1953年6月出生,上小學的時候,穿姐姐穿剩下的花布鞋去上學,受到同學的恥笑,因此拒絕再穿。父親習仲勳親自用藍色墨水染色後,習近平還是得穿着那布鞋去上學。 他媽媽齊心在其回憶錄寫道:「兩個兒子(習近平和弟弟習遠平)從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布鞋,記得近平因同學笑話而不願穿女孩子的鞋子時,仲勳卻對他說:『染染穿一樣』,就是在仲勳影響下,勤儉節約成了我們的家風。」 青年週末2010年10月19日刊登了習仲勳夫人齊心口述的文章,題目是《習近平母親回憶:習仲勳視教子爲天倫之樂》。文章透露,由於齊心的工作地點離家遠,所以兩個女兒,兩個兒子都是習仲勳一手帶大的。孩子長到10個月就被送到爸爸這裏,靠餵奶粉長大。 齊心回憶說:時任副總理兼國務院祕書長職務的習仲勳「有時還要給四個孩子洗澡、洗衣服,那時我們的孩子都在住校或全託,這期間家裏沒有請保姆。對此,他視之爲天倫之樂。尤其是當孩子們與他摔打着玩時,仲勳總是開心極了。」 習仲勳(1913-2002)被毛澤東指爲「反黨集團」份子,在1962年9月後「停職審查」。文章中有一段是習近平的母親描述文革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勳被打入政治的十八層地獄,被隔離多年,再見時已不認識兒子的慘景:「文化大革命中,仲勳受迫害長達16年之久。在仲勳受審查和受迫害的日子裏,我和孩子們也都受到了株連。文革中我因沒有和習仲勳劃清界限一直在受審查,被列入康生的500人黑名單。僅在五七幹校勞動就有7年之餘。三個大一點的孩子尚未成年就去兵團或插隊,留在身邊的小兒子遠平在普及高中時,被剝奪了升學的權利,還是在老戰友的幫助下才當上了車工學徒。這段時間對我和孩子們來說,可以說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全家人都很堅強。」 習近平插隊時住的窯洞 |
---|
齊心回憶說:「從1966年,仲勳被批鬥、隔離開始,家人就很難相見。1972年冬,姐姐給我來信說:我們的母親將不久於人世,希望能見上一面,請求幹校批准我回京探親。我得到了准許。同時,我的孩子們也因此有了機會從各地返京,在姐姐家中團聚了。我和孩子們商量,決定給總理寫信,要求見仲勳。我們在信中提出了幾點請求:(1)我和孩子們已經多年未見到仲勳了,請求總理讓我們母子早日見到他;(2)我們在北京已無住房,要求解決住房問題;(3)存款早已凍結,希望解凍一部分存款維持生活。」周恩來批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齊心回憶說:「我們終於見到了關押中的仲勳,我早有思想準備,心裏一次次的囑咐自己『一定要堅強』,但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當仲勳見到我和孩子們時竟流了淚。他連連的說:『這是高興的』。由於多年的分離,他分不清橋橋和安安,更認不得已經長成小夥子了的兒子們。在臨回幹校前,我又要求會見了仲勳一次,並藉此機會將他穿破的舊衣服全部更換了一下。」 文革期間,1969年,年僅16歲的習近平在陝西延川縣插隊直到1975年。 2012年2月,身爲中共國的副主席、胡錦濤的接班人,他訪問美國艾奧瓦(又譯愛奧華,Iowa)州時發表演講,說:「我曾在中國西部地區當過7年農民,還當過一村之長。……對農業、農村、農民很有感情。」 習近平爲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羅伯特.威廉姆斯撿眼鏡決不是一個偶然的動作,這應該是與他的家庭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聯的。 中共邪黨的生命馬上就要結束,這是歷史的必然,希望習近平能夠不愧網友的評論與期待,成爲體制內的拆磚人。△ (人民報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