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基辛格爲何一直受中共青睞?
 
楊寧
【人民報消息】衆多的國人,特別是學界,對於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名字並不陌生;而在國際關係領域,不少學者和學生更是對其十分膜拜,對其現實政治理論尤爲推崇。至於中共政府,對於這個在自己困難時期讓美國總統前來「叩首」的「功臣」,也是非常青睞,並給予這個退休後以「跨國掮客」聞名的「老朋友」莫大的面子和支持。他是中共四代領導人接見的唯一外國政要。

據悉,自1971年開始,基辛格先後70多次到訪中國,其中50次是官方訪問,20次是私人訪問,但大多都屬於商業性質,爲其衆多與中國有生意往來的客戶服務。

1977年,基辛格辭去公職,先後在大通銀行、戈德華▪薩志斯公司以及蘭德公司擔任高級諮詢顧問。1982年,具有商人氣質並深知自己價值的基辛格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諮詢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以下簡稱KAI),併網羅了一大批英美政界要員及跨國公司企業家擔任董事,主要業務是向美國一些大公司提供海外拓展的政策諮詢及國際公關工作,即一方面幫助企業分析該國的政治、經濟環境,一方面幫助企業在該國「找人」——主要是政府官員和國家領導人。這其中就包括幫助企業在中國拓展業務,其90%的客戶都是跟中國做生意的歐美公司。

資料顯示,基辛格的客戶衆多,知名的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運通、AIG、可口可樂、GTE通訊、亨氏食品、波音、韓國大宇、默克製藥、自由港公司、渣打銀行、愛立信、貝爾電話、沃爾沃等公司。自然基辛格開出的價格也不菲,比如對一個企業或個人連續一年內提供諮詢的收費在15萬-20萬美元之間;如果是項目式操作,則每月單獨收取10萬美元。

據說,1987年,KAI的年利潤就已經達到500萬美元,九十年代初又翻了兩倍,而基辛格的年收入也超過了800萬美元,達到同期投資銀行家的水平。也因此,基辛格被諷爲「跨國掮客」。

有消息說,在KAI公司辦公室的牆上,掛滿了帶簽名的不少國家領導人的照片,其中包括他與毛、鄧、江、胡等人的合影。正是憑藉這樣的資本,憑藉着對中共的幫助,基辛格在中國大陸市場暢通無阻,活動自如。

基辛格對中共的幫助體現在:一、拯救了困境中的中共。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陷於內外交困的中共,出乎意料地迎來了美國總統尼克松,而幕後的推手正是基辛格。尼克松的「叩拜」讓毛大爲驚喜,自然對基辛格也是另眼相看。

二、幫助中共引進外國資本和技術。鄧小平掌權後,爲推動改革開放,希望基辛格可以幫助引進一些外國高科技公司。很快,在基辛格的穿針引線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惠普公司和亨氏食品集團等與中國企業建立了合資企業。這也成爲了KAI公司的主營業務——幫助某公司在某國獲得做生意的許可權。

三、在美國爲中共政府遊說。2012年,據向美國中情局出售了大量中共絕密文件和信息的中共國安部一副部長祕書披露,中共收買各國退休政要,爲北京在海外實行遊說活動,其中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最爲典型。1989年「六四」大屠殺後,第一個祕密同北京聯繫的就是基辛格。他當時對中共私下保證,這種鎮壓會「雨過天晴」的,並說他願意暗中出力,只是要「給他一點時間」,「風向會變的」。

此外,基辛格等人以「美中關係協會」爲幌子,在華盛頓組成了龐大的爲中共遊說的團體,在貿易、人權等方面爲中共辯白,以左右國會的相關決議。

爲北京做了如此大量工作的基辛格,自然得到了不菲的回報,即他在北京暢通無阻,賺個盆滿鉢溢。他可以將客戶帶到北京來,並得到中共高層的接見。比如,1988年初,他安排大通銀行的前任董事長大衛▪洛克菲勒與鄧小平見面。1989年11月,不僅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並宴請了基辛格和美國國際集團(AIG)前總裁莫里斯▪格林伯格,而且他們還得到了李鵬及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3年,基辛格與摩根大通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威廉▪哈里森相繼得到胡錦濤、江澤民等的接見……

這樣的會見自然帶給基辛格客戶無盡的好處,至少在與地方政府打交道時一馬平川。格林伯格曾說,「亨利在中國的形象和影響力很大,光和他同處一室,你就覺得事情統統好辦了。」

迄今爲止,只講利益,不講原則,只炫耀權謀,不問是非的基辛格在中國受到的小小挫敗大概是在薄熙來事件上。2011年6月28日,88歲的基辛格第三次應邀到訪重慶,公開讚揚薄是中國一位傳奇式人物。私下裏,他還親自參與了紅歌會並高度評價「唱紅打黑」。重慶媒體對此高調報導。據說,薄熙來爲了求得基辛格爲重慶模式說好話,不僅親自出面超規格接待他,而且多次要求黃奇帆爲其在重慶的各種生意「讓利」。黃不得不照辦,總計「讓利」給基辛格1.6億美元。

可惜,世事難料,薄熙來謀逆等罪行暴露,基辛格的政治投資失敗,但顯然金錢方面沒有任何損失。

2011年,基辛格出版了《論中國》(On China)一書。中文版還未面世,就受到中共媒體的大肆吹捧,但美國不論是左傾還是右傾主流媒體都發表書評,批評基辛格的功利原則。在這本書中,與中共有着特殊關係的基辛格對中共的極權統治,對毛時代造成的大衆死亡,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甚至對共產黨軍隊在天安門廣場對學生和市民的六四屠殺,也爲中共政府辯解,並對當今中國的惡劣人權現狀完全迴避,只是強調中國的穩定和發展、中國的繁榮和大國崛起等等。這樣的論調,顯然爲中共所欣賞。

時政評論家曹長青如此評價道:「這種權術之路,在特殊的機遇下,可能給政治人物帶來光環,但卻不會給健康的民主社會帶來正向價值。所以,從長遠來看,基辛格之路,只能是一個引以爲戒的負面教訓。」

原題爲《基辛格爲何一直受到中共高層青睞?》(有刪節)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重溫【九評之二】評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起家的(多圖) 2012/5/20 (125,342次)
薄熙來花錢買歌頌 德媒揭涉嫌名單 2012/3/27 (31,437次)
尼克松「與狼共舞」的深刻教訓 2011/12/12 (17,222次)
新華網首頁又犯原則性錯誤(圖) 2011/1/13 (35,598次)
緊握原則的回報──中共被迫恢復谷歌中國執照 2010/7/21 (19,298次)
基辛格吃人嘴軟!金三子繼位中共終妥協(多圖) 2009/6/14 (34,706次)
出版社主編:真善忍的普世原則很重要(圖) 2008/3/10 (17,195次)
澳首府迎人權聖火 各界響應媒體關注(多圖) 2007/12/12 (16,237次)
爆炸新聞!彭麗媛端莊到影響了美中關係(多圖/視頻) 2013/3/30 (204,355次)
江系嫡親"飛月網"的小兒科(多圖) 2013/3/29 (46,319次)
逼瘋老師!小學生作文晃動着種族被滅絕的影子(圖) 2013/3/29 (57,338次)
新華網點名 張召忠將軍麻煩大了(多圖) 2013/3/28 (62,963次)
圖片簡述三呆婊江澤民的光輝歷程(多圖) 2013/3/28 (83,014次)
習近平的演講被新華網改動(圖) 2013/3/27 (42,045次)
圖片動手腳!多維受命打擊習近平夫婦(多圖) 2013/3/26 (82,315次)
李克強的這個講話留下想象空間(圖) 2013/3/26 (44,410次)
麗媛效應!老天的安排竟如此奇妙(多圖) 2013/3/25 (59,557次)

彭麗媛陪訪 宋祖英火了(多圖) 2013/3/25 (127,151次)
習近平出訪 劉雲山搞鬼(圖) 2013/3/25 (58,694次)
你決想不到!外媒竟如此評論江(多圖) 2013/3/24 (73,202次)
誅!江系力阻楊雄上位(多圖) 2013/3/23 (104,403次)
勞春燕戳洞!中共垮了,國人怎麼辦(圖) 2013/3/23 (55,395次)
精彩圖片!北韓也有「遼寧號」航母(圖) 2013/3/23 (49,787次)
被江包養的蘇榮終於被閒差了(圖) 2013/3/22 (80,805次)
查韋斯的棺材放在這兒最合適(圖) 2013/3/21 (47,282次)
一個製造120急救中心奇聞的城市(圖) 2013/3/20 (55,033次)
薄熙來還是需要綁大皮筋的(圖) 2013/3/20 (46,305次)
奇!看雞蛋硬還是你腦殼硬(圖/視頻) 2013/3/19 (166,884次)
絕美風光 上天的垂愛(16圖) 2013/3/19 (107,400次)
他爲人類選擇了新教宗及其聖號(多圖) 2013/3/18 (54,680次)
張峻要「留住雷鋒」 閻王爺恩准了(多圖) 2013/3/18 (58,813次)
這張反對票是張德江投的(圖) 2013/3/17 (113,003次)
小笑話:看圖找答案 有幾個二奶(圖) 2013/3/17 (202,108次)
揚州人叫他江不要臉(圖) 2013/3/17 (68,959次)
騰訊損了點兒…此照無聲勝有聲(圖) 2013/3/16 (48,996次)
沒完事兒呢,衛生部被拆掉的祕密(多圖) 2013/3/16 (96,169次)
習近平這麼安排就對了 2013/3/15 (59,244次)
半笑話:江被豬了 2013/3/15 (183,309次)
江系傻眼!劉源兩會高調受訪 (圖) 2013/3/14 (64,113次)
女記者用這種眼神注視着宋祖英(圖) 2013/3/14 (71,064次)
胡錦濤流成河的將不僅是眼淚(多圖) 2013/3/14 (126,999次)
63年政協會議 首次出現孤膽英雄(圖) 2013/3/13 (82,036次)
唯色獲獎 「偉光正」太囊踹(圖) 2013/3/13 (42,467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