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亂世守心性 仁義值千金(圖)
 
陸文
 
許衡認爲聖賢之言,首先是用以律己,然後才是教人,不可顛倒。他用聖賢之理指導自己的言行,無論說話做事都考慮是否合乎道義。

【人民報消息】宋末元初,有位大學問家許衡,字仲平,號魯齋。一生以維護儒家學說、承傳民族美德爲己任,着有《魯齋遺書》傳世。 苦學成才 品德高尚 許衡家住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家境貧寒,世代務農。他吃糠咽菜,堅持求學。七歲時,曾問老師:「人讀書是爲了什麼?」 老師回答:「是爲考中科舉。」 許衡想了一會兒說:「不應該僅此而已吧?」老師聽了十分驚奇。 許衡漸漸長大,無錢買書,就登門向有學問的人求教,用借書、抄書、讀書的方法獲得許多學識。有一天在集市上,見一位算命先生的桌上,放有一本《書經集解》,就坐在地上看得入了迷。算命先生爲他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就借書給他帶回家抄寫。如此這般,他白天勞動,夜晚抄書讀書,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元世祖爲親王時,任命許衡爲京兆提學,在關中辦理學校。後來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之職。他曾向元世祖建議:爲政必須遵循先王之道,必須講義理,因爲道理是事物的「所以然」和「所當然」,不可違背傳統的美德。 動亂之際更要守心性 許衡在青年時代,讀書能聯繫自己、對照自己,認爲聖賢之言,首先是用以律己,然後才是教人,不可顛倒。他用聖賢之理指導自己的言行,無論說話做事都考慮是否合乎道義。 有個大暑天,他與幾個青年一起逃難,一天一夜無吃無喝,嗓子幹得冒煙。忽見路邊有一株結了許多梨子的樹。那些逃難的人們都爭先恐後地摘梨吃。只有他一個人坐在樹下看書,就像不知樹上有梨子一樣。 有個同伴對許衡講:「這樹上的梨子剛熟,清香可口,非常解渴,你怎麼不去摘了吃呀?」 許衡回答:「這不是我家的梨樹,怎麼可以摘來吃呢?我不吃。」 同伴勸許衡:「現在兵荒馬亂的,人們死的死,逃的逃,這樹是沒有主人了。不用擔心,快去吃吧。」 許衡回答:「即使梨樹無主,我心不能無主;仁義即是我心之主。」他堅守「非己勿取,非義勿取」的操守,始終沒有去摘梨吃。 錢財如糞土 仁義值千金 許衡的學識與道德日增,許多人都對他由衷地尊敬起來。沁陽縣有一位秀才備了禮物,登門去拜訪許衡。許衡見到他送來禮物,心中不悅,向他施禮後講:「我有何德能,敢勞先生大駕?先生不嫌我愚昧,能光臨寒舍,我非常歡迎。但我不收受不合禮義的財物,不願改變我做人的志向。請別見怪!」 秀才聽了這些話很受感動,說道:「許兄果然品德高尚,爲人嚴謹,今日初次見面,使我受益非淺。」 此後,拜訪求教的人越來越多了,許衡在中年以後,乾脆從事講學,以期有益於世。他講學的內容很廣博:經、傳、子、史、禮、樂、星曆、兵刑、食貨、水利等,樣樣都講。他所知甚廣,傳德授知,教書育人,深受生員的喜愛。並且對學生不分貧富,一視同仁。 一個下雪天,有位學生冒着大風雪前來求教。許衡見他凍得發抖,就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脫給他穿,關切地問道:「爲何只穿單衣出門?」 對方講:「家母患病,我當掉棉衣,換藥了。」許衡立即取出兩貫銅錢送給他以贖回棉衣。對方知道許衡並不富足,推辭不要。 許衡說:「我助你克服眼前困難,並不影響到我的生計。況且古人講得好:『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我歷來認爲收入能滿足基本生活即可,多餘財錢應濟困助人,這比留下錢來自己享受更有意義。」他把錢硬塞給那位貧寒的學生。 元世祖時,朝廷內外都知道許衡的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在繼承與傳揚民族文化和美德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許衡去世後被諡號爲「文正」,以資嘉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9/12/13/7011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