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歸途》奪46獎 導演獲邀擔任安塔基亞電影節評委(多圖)
 
2020年9月25日發表
 
電影《歸途》海報和安塔基亞獎標
《歸途》獲得土耳其安塔基亞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導演獎
《歸途》電影團隊在卡內基音樂廳領獎

【人民報消息】日前,土耳其「安塔基亞國際電影節」(Antakya Film Festival)邀請新世紀影視影片《歸途》的導演David Li先生擔任該電影節的評委。安塔基亞國際電影節創始於2013年,今年將舉辦第八屆。 2019年的第七屆安塔基亞國際電影節上,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的830部電影參加競賽,評審團由五名資深的專業導演、編劇、演員、製片人和影視專業協會的人士組成。經過評選,《歸途》在諸多的影片中脫穎而出,獲得「最佳藝術導演獎」。 結緣安塔基亞 疫情期間《歸途》逆流而上 土耳其的「安塔基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被稱爲文明的十字路口,在基督教歷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公元一世紀,耶穌的門徒被稱爲基督徒,便是從這裏開始的。安塔基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各宗教在社區內和平共處。「安塔基亞電影節」由哈塔伊省政府主辦,並通過國家和地方電視臺直播,每年吸引大約50萬觀衆。 今年5月17日,《歸途》參加了土耳其「安塔基亞電影節」的網路展映活動。受疫情影響,該電影節決定改以網路方式舉辦展映活動。展映後,主辦方向「新世紀影視」發送了感謝信,信中稱讚影片《歸途》擁有龐大的觀衆羣,作品在疫情期間吸引到了更多觀衆,並祝福新世紀影視的道路越走越寬。 《歸途》備受電影節青睞 從《歸途》公映至今,已經獲得46個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十四次入圍各大洲國際電影節,七次進入電影節決賽,三次進入半決賽。除了獲得最佳故事片獎,還獲得過最佳導演、最佳藝術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等單項獎項,以及最佳攝影、最佳編劇的提名。 從英國倫敦到美國紐約,從喜馬拉雅山東麓的不丹到南麓的麥克羅幹吉,從日本東京到馬來西亞檳城,從印度孟買到以色列拿撒勒,從美國洛杉磯、路易斯維爾、維加斯、邁阿密到非洲尼日利亞、肯尼亞、突尼斯,《歸途》獲獎的足跡遍佈各大洲,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電影專業人士讚賞。 英國威爾士國際電影節聯合創辦人兼主席Samira Mohamed Ali觀看電影時,數度感動落淚。「我真的很開心觀看了這部電影,因爲它是如此的感動人心,我被深深觸動了。」她說,「這正是我們想要看到的電影,我真希望世界各個國家的觀衆都能觀看到《歸途》,我要給我全部的朋友和全部的家人介紹這部電影,我想讓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這部電影。」 《歸途》導演受邀任評委 今年的第八屆「安塔基亞電影節」,David Li先生將作爲資深導演出任評委,參加影片的評選。David Li導演的作品《密碼》曾經獲得加拿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另一部作品《黑暗中的曙光》曾獲「內華達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獎」「俄勒岡國際電影節銀獎」、「北美電影節銀獎」等十一項國際電影節獎項。此外,還有《過年》《藝考》《心願》《燭光》等多部獲獎作品。 對於這部影片的創作初衷,David Li導演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匆匆幾十年轉眼就過去。人生可以有很多選擇,或者追求名利地位,安逸的生活,或者尋求一種更高尚的使人的生命真正得到昇華的途徑。《歸途》就是基於現實中發生的故事,想給觀衆帶來一個能夠真正改變命運的選擇。 David Li導演在十餘年的影視創作生涯中,致力於向大衆傳遞啓迪人心的信息,在藝術創作上不爲世俗所動,以神傳文化的底蘊爲審美基礎,被稱爲「影視界的一股清流」。 《歸途》的製作方表示,雖然沒有好萊塢的雄厚物資,更沒有對娛樂圈名利的追逐,《歸途》只是在用心地講述一個身處絕境的人找到生命歸宿的故事,其所傳遞的人生價值在現實生活中也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走向。 正如David Li導演所期望的,《歸途》的藝術感染力令很多觀衆在觀影后都深受感動。大學教授Mahdi Bazargan在多倫多York Cinema觀看影片後表示,很喜歡影片所傳遞的信息。「人們應該如何看待生活,以及他們的歸宿,還可以改變人類思考和對待世界的方式。」瑜珈教師Elena Klymenko看完影片後想學煉法輪功。「我認爲影片中傳遞的重要信息是關於一個非常美好的功法──法輪大法,這是有關愛、慈悲與寬容的,我非常喜歡這些訊息。我充滿了好奇,想要閱讀法輪功的書籍,甚至可能學習功法。」 對於擔任安塔基亞電影節的評委,David Li導演表示非常感謝電影節發出的邀請以及給予的榮譽,希望能夠通過對神傳文化藝術的探索,爲未來影視業迴歸傳統審美,傳遞光明做出貢獻。未來新世紀影視還將製作更多美好、積極,充滿正能量的影片。 新世紀影視基地的影片可在線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3m3VSxzRMbnZt-rQ5H5Xg

 
分享:
 
人氣:318,72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